
书画家成忠臣
朗读:静月晴美

成忠臣1964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市,自幼爱好广泛,81年十七岁时拜在美术界一代宗师叶浅予先生门下,成为叶老晚年最小的一位弟子。同时得刘继卣、董寿平、于希宁、黑伯龙诸师亲灸,打下了扎实而严谨的绘画基础。
成忠臣的绘画承续了中华古典绘画传统的文化因子,在他的作品中吸收了徐渭、八大、石涛绘画风格痕迹。但重点是上官周、黄慎、任伯年、虚谷、吴昌硕诸贤画风融入——形成他自己的语汇。他对传统的继承不是一味机械地照搬,而是以“语言”作为研究来带动“实践”的办法。是在形而上的理性层面,创造性阐述的活用了传统,他把古人的经验、修养以及见解的协助,是把这一“翻译”为活的视觉源泉流入他的心田,并使他以此为基础成就自己。

成忠臣在绘画上一直坚持传统正脉大道,在所用材质上也几十年一如既往沿用民国前的画家们所沿用的材质。他到处搜集老宣纸、老矿物石颜料,十分清楚古时的绘画作品之所以能流通千年不腐不朽,是所用材质的正宗而起的关键作用。而现在普天下的书画纸、化学色根本就不具备流通性,不可能传承在身后的历史中,这类材质绘画的画活不过百年!
成忠臣的艺术实践,是在继承传统绘画文化基因基础上,以古今脉络相连的方式来完成他的艺术创造。他的画古意盎然又生机勃发,他是通过其笔墨来实践。在他画中恢复国人对历史文化的记忆。而面对他的画,我们能够感受到那是祛除我们浮躁浅薄心态的良药,能唤起我们对历史文化的记忆。

在他画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没有没落。作为在金字塔尖待过的人,他骨子里眸睨一切慈悲众生的天然气度,这一点别人模仿不了。现今社会上任何一个画家的画都容易模仿,而成忠臣的画任何人也模仿不了,那仙风道骨的气息,那特殊的所用材质,要模仿,难于上青天。真正懂画的人都知道,成忠臣在当代是一个高度,尤其是传统人物画,无人出其右者。他的画笔墨高超,境界高远,这种高古气息的独有禅画意趣,仙气十足的意象只有清代的八大、石涛、虚谷及近代弘一、傅抱石的画作中才具有。

成忠臣是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其绘画以道教、玄学、禅学为主干。在如今艺术为金钱左右,名利被市场利用,在艺术发展被庸俗替代,书画的个性则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和扭曲。如今的世道,提起书画,必然谈到它的价值,似乎价格已经替代了艺术价值的全部,这是非常荒谬的。在这种导向下,画家们为了卖画,宁可出卖人格,灵魂也要出名,名气越大钱就堆得越高,所以中国画家人人都为了这样出名,这已成中国画的传统了。而成忠臣一直不动摇,仍然是坚持他童蒙时代就通过环境陶染和日课临古,知道中西视觉文化之间的内在奠秘,坚持自己认定的艺术取向之路。

成忠臣在传统艺术道路上吸吮的第一口奶是接触到了叶浅予、刘继卣、董寿平这些国内最优秀的深谙中国文化的大师精英人物,为他日后成为出色画家,奠定了坚实基础。并逐渐奠定了他会成为这个圈子的翘楚中的一员起了最起码的基础。

成忠臣在绘画上保持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特色,擅长借助传统题材,将民间习俗升华为高雅的内涵丰富的作品,保持了传统艺术的精华。他的传统古典人物画气势豪迈,雄浑古穆,闻名遐迩,这与他胸襟大气,性格豪爽相关。成忠臣绘画发端于“海上画派”,继承了陈洪绶、徐渭、任伯年、虚谷笔墨技法,又吸收了清代闽派画家黄慎的粗犷、率直、苍老而流畅的艺术特色。他把黄慎与任伯年合二为一,融入一炉,形成了他自己的语汇。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画家,成忠臣认为,中国画家必须要继承和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这样才能发展民族文化,保持民族认同。成忠臣长期致力于研究黄慎画风还有更深的一层渊源,从历史的地理上分析,闽台一家,文化同脉。两岸社会、民族、民俗、宗教等人文关系都是相同的。成忠臣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到台办展,以文化促进两岸交流、促进祖国统一。清代上官周、黄慎画风在台湾影响巨大,台湾自清代以来的许多大师作品,都明显受其影响。台湾绘画来自福建地区的画风,决定台湾绘画风格的倾向。台湾绘画是“闽习”特色,主要是来自福建宁化黄慎的影响。就是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闽台两岸人文、地域的密切关系也从没中断。

关注台湾回归祖国,促进两岸统一是成忠臣的一大心结。他的祖父母都是名门贵族,祖父曾是国民政府税务官员,1938年在民族危亡之际,负责为国家训练壮丁,唤起无数的有志之士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滚滚浪潮中,令人可钦可佩!惜祖父1942年就英年早逝。自古天才多磨难,成忠臣那般冷逸,仙气淡雅的绘画风格与他个性、遭际、心境、美学修养相吻合。当1975年12岁的成忠臣当着全校师生念作文“出生在剥削人、压迫人的家庭时”,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很深的伤痕。他后来选择以绘画为人生道路,以及他独特画风的形成,不随波逐流的个性,与他生活和家庭有很大关联。他自小就形成了看书的爱好,在绘画之余,喜欢研究历史、哲学、天文、地理,并长期从事《易经》的研究。他几十年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不去看社会上那些成功学、鸡汤文、励志书之类的书籍。他清楚这都是忽悠别人,忽悠大众的东西,看这些东西只会让人愚昧。这些书上的东西听起来很对,头头是道,都是大道理,但基本上办不到,没有基本是非规则和底线,只能让人变得盲目、无知和张狂。

在国内名大美院都在传输以素描改造中国画的风潮中,成忠臣一直是保持超前意识的认识。使他承续被破坏掉的传统,在选择绘画之路上对前人的理解有清醒的认识,开始几十年来不断对古人笔墨技巧语言的探索,从传统中吸取营养。特别是从徐渭、八大、石涛、黄慎、任伯年、虚谷、吴昌硕诸贤学习氛围的营造与笔墨特点。他将从传统中吸收的营养加古人的笔墨技巧融入到他的心境,感觉和体悟的表现方法上,酝酿出一条稳健发展,表现出凝思古人的哲人气质的绘画风格,这是他的成功之处。为此,成忠臣在当代画坛上与徐启雄、王晋元、周思聪、杜滋龄、刘大为、王镛并称“叶门七子”。
成忠臣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系无党派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