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回望“飞虎队”的抗战岁月
作者/孟庆国

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经昆明市博物馆况瑞介绍,我带孙子来到位于昆明市东风广场的“飞虎队纪念馆”,走近飞虎队的抗战岁月,缅怀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长空飞虎”。
飞虎队,是人们对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和在此基础上成立的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第14航空队、以及承担驼峰空运的美国空运总队中印联队、承担轰炸日本本土任务的美国第58重型轰炸机联队、杜立特轰炸机大队等美国援华空军的习惯称谓。
这是一支特殊的战斗队伍,成员多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驾驶美国生产的战斗机和运输机,在中缅战场上与日军作战,抢运物资,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永远的缅怀和纪念。
一、飞虎扬威
抗日战争初期,薄弱的中国空军奋起战斗,由于寡不敌众,基本失去了战斗力。苏联政府曾派遣志愿队来华作战并为中国空军提供战机。但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对华援助停止,日军完全掌握了中国战场的制空权。
为遏止日益增长的法西斯势力,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允许中国在美国采购和租借国防物资。中国政府组建了由宋子文负责的中国国防供应公司,与美国政府洽商、采购、营运和管理援华物资。4月1日,在空军顾问陈纳德的斡旋下,中国国防供应公司与美国柯蒂斯一赖特公司商定了购买100架P-40B型战斗机的方案。与此同时,陈纳德以耗费十余倍于中国飞行员、数倍于美国飞行员的薪水,在美国聘请了一批飞行员和机师。

1941年8月1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陈纳德上校为指挥员。根据宋子文的建议,用“飞虎”作为标志,他说:“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当给它加上翅膀,老虎就更加凶猛”。
陈纳德是一位精通空战战术,训练严格的飞行教官。曾在美军担任飞行员、中队长、飞行教官、训练部主任等,1937年4月退役,军衔上尉。同年5月,前往中国任航空事务顾问,受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委托考察中国空军情况。1938年4月,陈纳德应邀到昆明担任中央空军军官学校教官室主任,负责给高级班讲授航行技术、武器理论、轰炸理论等内容。志愿队成立后,为了让飞行员充分熟悉和利用自己的装备,建立起自己的战术原则,陈纳德在缅甸东吁机场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5个月的训练中,3名飞行员牺牲,5名飞行员中途辞职回国,18名飞行员没有通过考核。
1941年12月7日,陈纳德率第1中队和第2中队首战昆明。当天,入侵日机10架,在宜良上空被志愿队当场击落3架,其余的也都冒着烟,狼狈逃窜,有6架在途中坠毁。

从1938年9月28日开始至1941年12月,日机已经对昆明进行了51次狂轰滥炸,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跑警报”成了昆明人的家常便饭。此役,志愿队以9:0的战绩大获全胜,令国人扬眉吐气,“飞虎队”一战成名。

12月23日,飞虎队转往仰光,协同英军进行了68天的仰光保卫战。仰光是滇缅公路运输货物的靠岸码头,也是驻缅英军的重要基地。在保卫仰光战斗中,飞虎队3个中队轮番上阵,与英国皇家空军一起,对日作战31次,共击落日机217架,使仰光港口和滇缅公路赢得了2个半月宝贵的畅通时间。
昆明首战和仰光血战发生在日军乘袭击珍珠港余威,猖狂节节推进之时。飞虎队的战绩像一道闪电划过阴霾的夜空,犹如一针强心剂,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陈纳德从一个鲜为人知的美国陆军退役航空上尉,一跃成为中美联合抗日的英雄和世界新闻人物。

1942年5月5日,日军地面部队占领滇西畹町、芒市、龙陵后,急速向怒江推进,妄图越过怒江天堑。危急之时,我工兵部队果断地炸毁了惠通桥。5月7日,飞虎队出动4架P-40E飞机,在4架P-40B飞机护航下,攻击正在架设浮桥的日军工兵,炸毁进军中的日军卡车近百辆。在以后的4天里,飞虎队与中国军队一起,集中轰炸和攻击怒江西岸直至缅甸边界的敌军,终于阻止了日军的进攻,使日军没能跨过怒江。
此后,飞虎队又在桂林保卫战和在重庆空战中重创日军,遏制了敌军嚣张气焰。在短短7个月中,飞虎队共击毁日本飞机299架,使中国抗战的生命线--滇缅公路多延续了3个月之久,阻止了日军的滇西攻势,保障了大后方的安全,解除了威胁昆明地区和重庆长达3年的空中蹂躏。战斗中,飞虎队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总计有23人牺牲,损失73架战机。
二、艰苦鏖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战局发展,美国政府决定将美国志愿队并入正规部队。1942年7月3日,陈纳德根据美国陆军部和蒋介石的命令,解散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所留飞机和人员,与派驻中国的第16战斗机中队组成美国空军驻华特谴队,隶属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陈纳德转为美军现役,任特谴队准将司令官。7月4日是美国国庆日,飞虎队员们以在衡阳上空击落5架敌机的胜利,庆祝美国志愿队的最后一天。

7月份,日空军对华中的美空军基地发起进攻。陈纳德采取空中游击战术,以奇袭和机动的作战方式打击日军,共击毁日军战斗机2架,轰炸机12架。自己损失战斗机5架,轰炸机1架。
9月末,特遣队对日军主要前沿基地香港的军事设施和码头进行了连续3天的轰炸,炸毁了香港多座码头和一批船只,击落20架敌机,特遣队仅损失了1架轰炸机。
11月底,特遣队先后对南北两个方向的日军基地展开空袭。6天时间里,共发起11次进攻,击毁敌机71架,击沉远洋货轮3艘,并重创码头、机场设施和其他军需供应设施,自己却无一伤亡。
在那个特殊的岁月里,特遣队的生活保障和作战条件都遇到很大困难。每月得到的物资供应,只有实际需要的六分之一,许多飞机因缺乏汽油和零部件损坏而停飞。由于物资匮乏,队员们生活条件也很差,除了驻昆明的人员有战地服务团保障外,队员们吃不上可口的美式食品,营房简陋而又拥挤,医疗条件也不完善,甚至没有统一的军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这支最小的美国空军部队,与中国军民一起艰苦奋战,驾驶着绘有“飞虎”标志的战机,为抗战撑起了一方蓝天,书写了美国军队参加中国抗战历史的辉煌一页 。

图为在维修的飞虎队P-40战斗机

图为美国飞虎队成员在P-40战斗机前在看着地图商谈飞行计划

图为飞虎队P-40战斗机在空中为在缅甸战场作战的中国远征军提供掩护
三、雄鹰制空
1943年3月,为增强在华空军实力,美国决定,驻华特遣队从第10航空队独立,正式改编为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任少将司令。
比起此前的志愿队和特遣队,第14航空队不仅规模大,飞机数量多,而且飞机的性能更为优越、门类更为丰富,并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补充。第14航空队成立之初,即拥有各类飞机285架。至1945年,各类飞机增加到近千架,人员近2万人。第14航空队继承了勇猛善战的飞虎精神,在中国军民的支持下,与日本空军殊死搏斗,夺取了制空权,迎来了最终的胜利。
从1943年6月开始,日军为挽救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颓势,相继在中国战场上发动了一系列会战。在6月上旬的鄂西会战和11月初的常德战役中,第14航空队和中国空军一起,出动大批飞机,对地面作战部队以有力支援,与日军展开了华南制空权争夺战。经过3个月的反复激战,日机损失惨重,日本陆航第3师团师团长中园盛孝中将被击毙。
1943年10月底,第14航空队中美空军混合联队成立。中美空军混合联队是第14航空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美共同抗日的友谊结晶,其作战行动受第14航空队指挥,但其序列仍按中国空军编制命名。联队的司令、大队长、中队长由美国军官担任,中国军官任副职。每一个战斗机中队,通常由9名美国飞行员和20名中国飞行员组成,另编配有20名美国人和150名中国人作为地勤。
中美混合联队在15个月的战斗中,先后进入桂林、柳州、白市驿、芷江等机场,转战华中各地。在空中击落日军飞机190架,击毁地面日军飞机301架,摧毁日军大量汽车,炸沉数十万吨日军船运物资,摧毁许多桥梁、铁路、军事设施,击毙大量日军,取得了可喜战绩。自己损失战斗机55架和轰炸机8架,牺牲87人。
1944年4月,日军集中10多个步兵师团及第五航空军的两个师团,开始实施以打通粤汉铁路,消灭在华美空军为目的的“一号作战计划”。敌我双方均出动大批飞机,轰炸扫射对方的地面作战部队,在空中进行恶战。第14航空队频频出动,击落日机114架,击毁军车595辆,炸毁桥梁14座,船只1千多艘,击毙日军达1万3千多人。然而,由于地面军队作战失利,日军攻占长沙。在此关键时刻,航油供应出现严重短缺,第14航空队被迫于6月26日放弃重要的前线基地——衡阳机场,从东线全面撤退。
为夺取战场主动权,11月25日,第14航空队30架飞机向台北新济角日军机场发动突然袭击,击落升空拦截的20架“零”式战斗机中的15架,炸毁停在机场的42架日机。接着,又对东南沿海日军运输船只进行了12次空袭,使得日军运输能力大为缩减。
1945年1月17日,第14航空队长途奔袭,空袭上海,拉开了空中大反攻的序幕。这天,18架P-51“野马”战斗机对毫无准备的日军一顿猛打,73架日机被毁,龙华、虹桥机场遭严重破坏。此后,第14航空队每天都出动大批飞机,对日军在华以及越南、缅甸、泰国的军事设施,陆地、海上运输线进行大规模轰炸,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1945年3月10日上午,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炸毁了黄河大铁桥,斩断了日军南北运输干线。至此,第14航空队已在中国战场完全取得制空权。
四、驼峰空运

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中国战场的援华美军除了陈纳德率领的“飞虎队”,还有执行驼峰空运任务的美军陆军空运总队中印联队。
第14航空队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外,还承担协助中印联队突破日军封锁,飞越“舵峰航线”,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的任务。
“舵峰航线”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经缅甸到昆明、重庆,全长800多公里。沿线经过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两大山系,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运输机飞越时达不到必需高度,只能在峡谷中穿行,飞行路线起伏,有如驼峰,故名“驼峰航线”。沿途有高山雪峰、峡谷冰川、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日本战斗机经常出没,进行截击;加上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等恶劣气候,使飞机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失事率高得惊人。有飞行员回忆:“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他们给这条撒着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冰冷的名字:“铝谷”。因此,“驼峰航线”又称为“死亡航线”。
为了保卫驼峰航线,特遣队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以2架--6架为1组,定期对缅甸境内的日军机场、仓库进行袭击,阻止敌机对驼峰航线的攻击。
据统计,在“驼峰空运”3年零3个月时间里,共向中国战场运送了70万吨急需物资,人员33477人。中美双方在驼峰航线上损失的飞机总数为609架,其中美军飞机563架,中国航空公司飞机46架。中美两国共牺牲飞行人员1500多人。虽然牺牲巨大,但航线的开通意义重大,是滇缅公路暂时中断后的又一重要运输线,成为当时维持抗战的空中生命线,是飞行运输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这种运输方式的代价是巨大的,运输一次物资与所消耗的资源,形成严重的比例反差,一旦出现飞机事故,损失更为严重。为了重新打通滇缅公路,开辟地面运输通道,航空队还担任运输作战人员的任务,将中国的作战部队运送至印度进行军事训练,尔后与国内部队两面出击,反攻日军,恢复失地,打通滇缅公路。
1944年12月,史迪威指挥下的缅北反攻作战和中国远征军的滇西反攻取得胜利,中国西南大陆交通线被打通,第14航空队开始了盼望已久的大反攻。

五、轰炸日本
为瓦解日军斗志和国民士气 ,美军制订了以直接轰炸日本本土为主要任务的“马特豪恩行动”计划。执行这一远程轰炸任务的,是装备巨型 B-29 轰炸机的美国陆军第20航空队。
B-29轰炸机有“超级空中堡垒”、“巨无霸”之称,乘员10人,其9吨的载弹量、6000千米的航程、万米以上的实用升限,是美国空军的一支战略力量。
1944年6月,第20航空队第58轰炸机联队的4个大队、79架B-29轰炸机秘密进驻中国成都附近新津、彭山、广汉、邛崃、双流等前线机场。6月15日,轰炸机群从成都前线机场出发,轰炸了日本九州的八幡钢铁厂、小仓兵工厂等目标。此后,第58轰炸机联队使用中国机场总共22次,其中10次轰炸日本本土,6次轰炸台湾,另外还轰炸了日军盘踞的鞍山钢铁厂和南京、汉口日军基地,沉重打击了日本的经济和工业基础,瓦解了日军士气,加速了战争胜利。
1945年2月25日,从芷江起飞的中美空军混合联队轰炸东京,炸中了防守严密的日本皇宫,日本天皇和皇室成员成惊弓之鸟。侵华日军视中美空军为“眼中钉”,制订了攻占芷江的作战命令。1945年4月9日,芷江保卫战(又称湘西会战)拉开序幕,双方参战兵力达28万余人。
芷江保卫战历时42天,中美联军出动战机2500余架次、轰炸机183架次,歼敌1万余人。这次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后一场大规模会战,以日军完败告终。由于联军机场的存在和保障,1945年8月21日下午4时,日军在芷江向中国国民政府投降,史称“芷江受降”。
六、丰碑永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飞虎队和其他美国驻华空军也完成了历史使命。
昆明是美国志愿队、特遣队和第14航空队司令部所在地,又是驼峰航线的终端和物资转运枢纽。在飞虎队的历史上,昆明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为保证飞虎队和美国驻华空军作战的需要,中国在原有机场的基础上相继新建和改造了数十个机场。当时仅云南就新建机场28个,全省机场达52个之多。昆明是飞虎队的主要基地,共有巫家坝、呈贡、寻甸羊街和干海子4个机场。
根据空战需要,在陈纳德的建议和指导下,全国划分9个防空区,形成了比较严密的防空监视情报网。为了保障美空军人员的生活,军委会特别成立了“战地服务团”,承担驻华美军的服务工作。总部设于昆明西站的省农校内,在有美军活动的城市设立了许多招待所,仅昆明就有32处,承担驻华美军的生活保障和服务工作。
在昆明的7年,是陈纳德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从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的大队长,到指挥一个战区的空军指挥官,陈纳德的军事才华得到充分发挥 。4年鏖战,陈纳德指挥下的飞虎队(含美国志愿队,驻华空军特遣队,第14航空队)共击落、击毁日军飞机2600多架,炸沉和炸伤223万吨日本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66700人,摧毁了573座桥梁。飞虎队总计损失飞机568架,牺牲飞行员586名。这份沉甸甸的战功,已缕刻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上,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1945年8月8日,陈纳德将军离开昆明时,军政代表和群众久久伫立在机场,用庆贺胜利的鞭炮声,欢送这位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
1946年1月,陈纳德重返中国,在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支持下,组建行政总署空运队,运送国际救援物资。此后改组为民航局直属空运队,从而卷入中国内战。1947年12月,陈纳德在上海同陈香梅结婚。1949年底,空运队赴香港,不久转赴台湾,改组为控股公司,陈纳德任董事长。1958年7月18日,由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议,美国国会通过了晋升陈纳德为空军中将的法案。9天后的7月27日,陈纳德在新奥尔良因肺癌病逝,终年65岁。
如今,距1941年8月1月飞虎队在昆明成立,已经过去了整整80年,中国人民迎来了第76个“8.15”抗战胜利纪念日。2020年2月6日,随着美国最后一名飞虎队员弗兰克.罗桑斯基的去世,飞虎队的传奇故事已在历史长河中画上了句号。但是,飞虎队抗战岁月的浴血荣光却永载史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中华民族面临日寇铁蹄践踏,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包括飞虎队在内的各国反法西斯战士和国际友人,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对此,昆明人民不会忘记,中国人民不会忘记。

此刻,我在飞虎队纪念馆一幅幅图文展板和一件件文物前踽踽慢行,给孙子讲解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历史和现实在思绪中交织。透过这些弥漫着战火硝烟的画面,脑海中不时闪现出中美关系渐行渐远、濒临破裂的现实。美国是一个政党利益至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飞虎队在中国抗战中的功绩,体现了爱好和平的美国人民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值得中国人民永远铭记。就美国政府来说,其对中国的援助,并不是无私的、无偿的,而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支持中国在本土上拖住日本,无疑减轻了其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压力。何况,中国为得到美国的援助,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至今,美国仍继承着二战胜利成果,挟台湾、日本制衡中国,阻挠中国统一。新中国建立后,美国一天也没放弃对中国的打压。但不如美国所愿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70多年的奋斗,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和发展,被美国视为其全球霸权的威胁和挑战,将中国列为头号敌人,军事围堵、技术封锁、经济制裁、文化渗透、策划支持藏独、疆独、台独分裂和香港动乱等等,各种卑鄙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是,美国当局和政客们应该明白,美国还是当年那个美国,中国已非往昔那个中国!当年,在东方战场上,积贫积弱的中国筚路蓝缕,山河破碎,靠从美国租借、采购战略物资和争取援助支撑战局,尚且能结成广泛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唤起全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侵略者殊死决战,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50年,刚刚站起来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却敢于亮剑,毅然出兵朝鲜,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较量,让强敌见识了中国人的意志和血性。今天,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强大的经济体量和国防力量做支撑,有信心、有底气、有实力战胜任何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所屈服。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任何人、任何势力、任何伎俩都阻挡不了的。正如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时所宣示的:“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8.15”,未来,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的战争中,还会赢得N个“8.15”!
胜利,永远属于中国!
作者介绍:
孟庆国,退伍军人,退休干部,1954年生,河南镇平县人;曾任黑龙江农垦局红兴隆农场管理局政法委书记、综治办主任、人民日报社《人民视窗》运营中心主任;现任河南省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香港卫视河南新闻中心执行总编、《中原视窗网》总编辑。
投稿咨询:
曹 魏(字德讓,名武卫,号文會,九二一文化智库都市头条编执委,资深新闻媒体人,文化评论撰稿人)微信:caoweichina QQ:77420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