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园林六十家》系列作品
避暑称佳处,餐秀有新亭
——《西园写真》之二
侯林 侯环
济南作为自古以来的园林城市,美如罨画,然而,在历史的过程中却有不少园林湮灭无存,且府县志中亦无记载。许多年来,我们依据府县志和明清别集,深入发掘,索隐钩沉,写成《济南园林六十家》。今在风香历下推出,期与读者诸君共享。
据文献记载,清乾隆中期(乾隆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间),西园有两事可纪。一是该园成为了山东官员消夏逭暑的场所;二是园中新建了一亭,名曰:餐秀亭。
以上二事,均出现在时任山东按察使的沈廷芳诗文别集《隐拙斋集》中。
以下分述之。
之一:逭暑胜处数西园
沈廷芳(1702—1772),字畹叔,号椒园。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迁河南按察使,以母老乞归;再补山东按察使,后以老致仕。

沈廷芳画像
沈廷芳以经学自任,古文宗方苞,诗效查慎行,风流儒雅,藏书丰富。王培荀在《乡园忆旧录》中称他“风雅好事,潇洒似魏晋间人。”著有《隐拙斋集》《鉴古录》《理学渊源》《古文指绶》等。
沈廷芳祖籍杭州,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山东”。他于乾隆六年官山东道监察御史,十年,仍以御史用,奉命巡视山东漕粮,其后,转分巡山东登莱青道,二十三年七月至二十七年正月任山东按察使。
沈廷芳有《崔拙园方伯招同胡海槎、裴嘿堂两观察西园逭暑》诗:
名士轩头暑乍微,荷花荷叶冷香飞。
亭前鹤皎舞招客,树里山遥翠滴衣。
雅集昔贤原韵绝,清娱落日憺忘归。
忽惊骤雨横空至,且可披蓑上钓矶。
(乾隆二十二年则经堂刻本《隠拙斋集》卷二十五)

书影:沈廷芳《崔拙园方伯招同胡海槎、裴嘿堂两观察西园逭暑》
据沈廷芳《隐拙斋集》,可知本诗作于乾隆二十五年夏日。即沈廷芳任山东按察使的第三年。
“崔拙园方伯”,即时任山东布政使崔应阶。
崔应阶(1699——1780),字吉升,号拙园。湖北江夏人。荫生。二十五年二月任山东布政使。
“胡海槎、裴嘿堂两观察”,“胡海槎”为胡宝琳(生卒年不详),号海槎。安徽歙县人。贡生。二十年五月任山东盐运使。二十三年六月、二十四年十二月由盐运使两署山东布政使。
“裴嘿堂”为裴宗锡(1712——1779),字午桥,号二知,又号嘿堂。山西曲沃人。二十四年三月由济南知府升任济东道,二十七年调督粮道。累升云南巡抚。
下面来看诗。
来到西园的名士轩,顿时觉得暑气微弱,天气也变得凉快起来。名士轩,明清布政司署前身为宋代济南府治,曾巩任济南太守时,曾建静化堂、名士轩、水香亭、凝香斋等建筑。据王士禛《香祖笔记》:“济南藩司署后临明湖……曾(巩)守郡日,尝作名士轩。轩今入署中。明时尚有古竹数竿,芍药一丛,传是宋故物。”大约清代又将此轩修复,清代诗人王祖昌、王初桐均有咏名士轩之诗作。

民国时期的布政司大街
何以来到此处便如凉秋呢?一是古树千章,绿化极佳,人在树间,自是清凉无比(“树里山遥翠滴衣”),二是流泉淙淙,莲池田田,红荷送香(“荷花荷叶冷香飞”),令人倍感清凉。
尤有甚者,凉亭之下,有仙鹤翔舞。(注:笔者上篇文章《西园写真之一》,便曾写到西园雍正年间有鹤鸣声声,看来,西园鹤是该园一以贯之的风景线。)堂堂官衙,有此种乐趣,这是今人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的。因此,这一行官员的消夏娱乐活动,直到太阳落山还未停止。此时,忽然一阵激雨到来,他们又兴致勃勃地披上蓑衣去寻找钓矶的所在了。
之二:餐秀新亭翼然起
乾隆二十六年,山东布政使崔应阶还在西园新建一亭,名曰:餐秀亭。
敬请读者诸君记住这亭的名字。因为其后它还会再次出现的。
我们来看沈廷芳的《题崔方伯西园餐秀亭》:
岚光飞寸碧,遥映青雪林。
联筇籋曲径,一步一清心。
新亭翼然起,旁激流泉音。
翻阶烂红药,掠水鸣翠禽。
玉碗泻旗茗,冰弦动素琴。
澹对祛世虑,恍若棲云岑。
于兹足游憩,何用思投簪。
(清乾隆二十二年则经堂刻本《隠拙斋集》卷二十六)

书影:沈廷芳《题崔方伯西园餐秀亭》
据沈廷芳《隐拙斋集》,本诗作于乾隆二十六年夏,可知餐秀亭兴建当在春季,而于二十六年夏季竣工。
餐秀,餐,欣赏,赞美;秀,美丽的花卉,茂盛的草木。以餐秀名亭,足见此亭是西园观看景致的胜处。
“岚光飞寸碧,遥映青雪林”,岚光,山间雾气经日光照射发出的光彩,即山光,寸碧,形容远方绿色的景物,因为看时甚小,故称“寸碧”。青雪林,青葱茂密而鲜花盛开的美丽树林。沈廷芳有《过潍县郑令板桥招同朱天门孝廉家房仲兄纳凉郭氏园》诗,写潍县郭氏南园景致,诗曰:“入门一围青雪林,森然迮地多嘉树。”此全句大意是,西园四围青山的碧绿飞来,与此间的树林、花木相互映照,美丽耀眼。
“联筇籋曲径,一步一清心”,籋,蹑也,踏也;在这样一种山光飞碧,红花绿树的环境里,诗人们情绪大好,联筇(杖)行走于林间曲径,自是心清气爽。
“新亭翼然起,旁激流泉音”,经过一番环境的铺垫,诗的主角——餐秀亭登场了,“新亭翼然”,为餐秀亭之形状,当是飞檐翘角,如同鸟翼,十分讲究的,最妙的是,亭边有泉,可以坐听流泉之悦耳清音。此尤为难得。

历届省长办公的高台房 马以林摄于2004年
“翻阶烂红药,掠水鸣翠禽”,是对于餐秀亭就近环境的描绘,以显示“餐秀”之意。红药,即芍药。芍药爬上轩亭台阶,足见花枝烂漫之姿。芍药开在春暮夏初。此亦彰显季节时令之候。掠水之翠鸟,声声鸣叫,静中有动,动中有声,更添大自然无限情趣。
“玉碗泻旗茗,冰弦动素琴”,玉碗,玉制的碗,此指精美的茶碗,旗茗,旗枪,绿茶的一种。由带顶芽的小叶制成。茶芽刚刚舒展成叶成旗,尚未舒展称枪。至二旗则老。冰弦,琴弦的美称。尽情享受美味的旗枪,倾听高雅的素琴音乐,这是坐在餐秀亭上的诗人们的消遣与雅兴。
“澹对祛世虑,恍若棲云岑。于兹足游憩,何用思投簪”,是全诗的终结,也是诗意的高潮。云岑,云雾缭绕的山峰。投簪,取下固定冠帽的簪子,比喻辞去官职,不再从政。然而诗人却说:在西园这样一个处所从政,是不必辞掉官职才能享受到山林之乐的,因为在餐秀亭上,便足以感受到“游憩”的最高雅兴了。
(未完待续)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