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宗教在太平天国起义中的作用

(一)
太平天国自从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到1864年天京沦陷,再到1868年遵王赖文光的最后失败,共历时18年,席卷了半个中国。
起义军全盛时期拥有雄兵百万,占据了清帝国的东南半壁,极大地动摇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
学术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政体、政权的本质以及它对中国近代革命所起的推动作用已有许多的论述。
本文只就宗教在这次起义中的独特作用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首先,太平天国运动的本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农民革命运动。尽管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但绝不是一次宗教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旨、路线、方针、政策及其领导集团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历代的农民起义。
因此,它的革命性与宗教性相比,前者远远高于后者。
可以这样说,是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利用了宗教这种形式,导演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幕威武悲壮的人间活剧。
其次,宗教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既起到了巨大的进步作用,又带来了不少消极因素。
总体看来,在太平天国胜利进军到全盛时期,它起到的作用基本上是积极的。消极作用是潜伏的,处于次要矛盾的地位,暂不为人注意。
后一时期,(从1856年杨韦事变之后)宗教的消极影响逐占上风,最终成为瓦解太平军斗志的毒素。
因此它是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是关于太平天国宗教的性质。
太平天国的宗教起源于拜上帝会,因此又叫拜上帝教。
它借鉴了儒、道、释,但又不同于儒、道、释。
它还借鉴了外国的基督教、天主教,却又带着浓厚的中国色彩。
是一种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东西。

对于这个宗教,既不能简单地把它归结于革命的信仰,又不能把它简单地归于邪教。
它宣传上帝,天父天兄,用封建迷信来愚弄人民、欺骗人民,肯定是反动的;但它又宣传人人平等,打倒贪官污吏、反抗侵略、反抗压迫,这又是进步的。
因此它具有迷信色彩和革命精神这两重性。
下面,就从拜上帝教的兴起、主要通道、基本内容、经济资源、消极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就教于方家。
一、 拜上帝教的兴起
拜上帝教的创始人是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
秀全1814年1月出生在广东省花县的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
年幼时期聪慧过人,但参加科举考试却屡屡失败,使他对腐败的封建科举制度产生了强烈的仇恨情绪。
1837年他从广州考试落选回来,偶然得到一本叫“劝世良言”的小册子。就是这本宣传基督教义的书,对年轻的洪秀全产生了终身的影响。
洪秀全受到的启示主要有三点:
1、圣人上帝是真神,其他一切为世人所崇拜的偶像都是妖魔。
2、一切人都是上帝的子女,都是平等的。
3、上帝的儿子基督的降生是来挽救这个世界的。

六年之后,(1843年,史学家认为这是洪的思想发生质的变化的一年。)
洪秀全在家乡成立了拜上帝会,他附会自己六年前生的那一场大病,说自己遨游了天堂,见到了上帝。从天堂看到地上是一遍悲惨的景象。
上帝告诉他,地上从皇帝到所有的官吏都是妖魔鬼怪,都应该斩尽杀绝。
这种说法使教徒们深信不疑,洪秀全又砸了孔子的牌位,到处宣传反抗剥削压迫的革命主张。
1844年洪秀全与冯云山到广西贵县传教,先期工作极不顺利。
洪因事返回广东,冯却到广西桂平县的紫荆山宣传发动群众,不久就吸收了教徒三千多人。这三千多人成为了拜上帝教的基本队伍。
后来太平天国的许多重要领导,包括一些领袖人物,如杨秀清、萧朝贵,还有许多著名的将领,就产生在这批人当中。
紫荆山因此成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摇篮。
这期间,洪秀全在广东干着一件同样重要的工作。
他先后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三本书。
这三本书提出了拜上帝教的最高原则、奋斗目标。成为了拜上帝教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使拜上帝教这一新生的宗教具有了理论性和条理性。
1847年洪秀全到紫荆山与冯云山会合。洪被尊为这个宗教的教主。
到金田起义前,这个宗教组织已有教徒上万人,为起义做好了理论准备和组织准备。

二、 拜上帝教组织和它的基本理论
作为太平天国的信仰和精神支柱的拜上帝教,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平等”。它强调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子女,因此都是平等的。
政治上应该平等、经济上应该平等、人格上也应该平等。
要把剥削和压迫从人世间彻底铲除,并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的总代表——皇帝。
拜上帝教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它描绘了一个没有政治压迫,没有经济剥削,人人平等、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的天国美景。
根据这个理想,它把“太平天国”四个大字写上了自己的旗帜,并把它作为自己新生政权的名字。
拜上帝教最突出的特点是打着神权的旗帜来反对神权。
尽管他们自称信奉上帝,是有神论。
但明确宣布:上帝是唯一的正神,其他的神统统都是邪神。
从山神到龙王,从阎王到菩萨;甚至包括中国历朝历代所推崇的至圣先师孔夫子。
这些神正是封建统治阶级反动势力的精神支柱,是地主阶级权利的象征。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是封建统治阶级压迫劳动人民的四个枷锁。拜上帝教公开宣布“国与国平等、人与人平等、贫与富平等、男与女平等”,正是试图砸烂这四个枷锁。
拜上帝教宣扬的“一神论”在客观上起到了统一群众的思想、起到了把习惯于散漫生活的农民结成了一个严密组织的作用。
拜上帝教要求“做正人”。要求有严格的道德生活。绝对禁止奸淫、嗜杀、贪财、赌博、吸烟、酗酒。
能在当时那种腐朽颓废的社会里提出这样现金交款的道德标准无疑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而最能响应这些号召、拥护这些规定的群众主要是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成为了这个“道德维新”运动的骨干力量。
总之,“拜上帝教”这个宗教把当时农民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土地平分”的反抗封建压迫的朴素的平等思想与监督交易中某些平等思想结合起来,制造出一个“革命”的上帝。
它完全不同于西方传进中国,用来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鸦片基督教。
如果剥去“拜上帝教”宗教的外衣,就可以赫然看清它民主主义思想的本质。
一个曾经向洪秀全传过教的美国牧师罗伯茨说:“以彼对于圣经之知识无多也。”是“把他们可笑的政治抱负,服务于他们的政治目的”的。
也难怪罗伯茨们不能理解,洪的“上帝”根本不是传教士们的“上帝”。
他不过是从几本基督教的小册子中“拿来”了一个“上帝”,为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创造了一个新颖的形式。
三 “拜上帝教”兴起的历史背景
洪秀全从迷恋科举功名,到形成反清革命意识;从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到农民革命的领袖,这个过程正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农民逐渐革命化的缩影。
而“拜上帝教”的出现正是大清帝国这一“极端的黑暗”逐渐解体的产物。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演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制度愈加黑暗,统治阶级愈加腐朽。
广大农民不堪忍受日益加重的剥削和压迫,反抗情绪越来越强烈。
两广、湖南、江西的反清组织“天地会”不断发动起义,从1841年到1851年十年间就多达百余次。这些都强烈地影响着洪秀全。

多次的考场失意加上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黑暗腐朽的阶级压迫等因素塑造了洪秀全的叛逆性格。
当然,“拜上帝教”的诞生与西方宗教的传入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拜上帝教就吸取了基督教教义中进步的东西。它还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
拜上帝教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不能说与西方资产阶级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主张没有渊源关系。
四 拜上帝教的积极作用
1、“拜上帝教”是当时发动民众革命的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的中国农民,他们看不到任何出路,精神上又无所寄托。因此,只有把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
而中国的这些土生土长的神仙却老是使人民失望,从未给劳苦大众带来过什么好处。这就使人民失去了对它们的信任,而把希望寄托在这个新出现的上帝身上。
信仰这个上帝可以保佑他们“无灾无难”,并且可以使他们土地平均,人人平等,共享太平。
这是这一点,抓住了劳苦人民心理,迎合了他们反抗剥削压迫,要求翻身的意愿。
因此,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初创时期发动群众时具有极大的诱惑性和号召力;它使成千上万的贫苦农民站到了太平天国的旗帜下,并心甘情愿地为这个理想王国去浴血奋战乃至英勇牺牲。
2、“拜上帝教”指明了农民革命的方向
有的史学者认为,如果太平天国不坚持他们的宗教信仰,只讲反清,那就会吸引更多的“天地会”的群众,甚至可以招徕许多中小地主阶级分子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这种说法其实是对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所起的作用缺乏足够的估计。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太平天国这个单纯的农民革命,正是依靠他们所建立的宗教信仰来作为他们彻底反封建的锐利武器的。
况且,这个宗教信仰明确告诫它的众信徒,造反的目的不是为了一时的吃喝玩乐,而是为了保证一切劳苦人民获取长远福利的神圣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推翻满洲人的皇帝,而是为了建立一个符合上帝意志的天国。
这就比“天地会”只讲反清复明的目的要明确得多、高明得多。
拜上帝教的政治主张为建立太平天国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3、“拜上帝教”统一了太平天国的意志
由于“拜上帝教”明确地提出了打倒封建统治阶级的革命纲领,因此真正激动了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农民兄弟,并使得为进行如此残酷的殊死斗争所必需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具有了神圣的光环。
成为一切参加者都必须接受的约束条件。
谁要参加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谁就必须承认太平天国的上帝,成为“拜上帝教”的虔诚信徒,并且按照上帝所要求的一切去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同志。这在每一个天国的革命者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起到了统一思想、意志、组织和行动的作用,并成了天国革命者的精神支柱和指导思想。

4、“拜上帝教”纯洁了太平天国的组织
太平天国的起义极大地推动了全国的农民革命运动。
金田起义之后,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势若燎原。
尤其是“天地会”的起义,更是频繁。
有贫苦农民,也有绿林好汉,江湖强盗,甚至还有清朝政府的游兵散勇。一时间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许多起义部队要求参加或编入太平军。
为了保持组织的纯洁,太平军坚持要在崇仰同一上帝的条件下才吸收他们。也就是说,必须完全接受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服从建立在这种宗教基础上的组织纪律,才能汇入太平天国的革命洪流。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扩大了自己的队伍,又不至受到足以破坏革命队伍的坏习气的影响;把许多成分复杂的起义军融进了自己的队伍而避免了被他们同化。
保证了太平天国革命队伍组织上的纯洁,也保证了贫苦农民在这场革命中的主体地位。
5、“拜上帝教”严明了太平军的纪律,增强了太平军的斗志
“拜上帝教”有一部重要的律典,叫做《天条书》。
这部书包含“宗教仪式”与“十款天条”两部分。
“十款天条”,是拜上帝教的戒律,模仿摩西而定的。(1)崇拜上帝;(2)不拜邪神;(3)不准妄提皇上帝之名;(4)礼拜天赞颂皇上帝恩德;这四条是上帝教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后六条:(5)孝顺父母;(6)不杀人、害人;(7)不奸邪淫乱;(8)不偷窃、清洁;(9)不讲谎话;(10)不起贪心。
这十条平时当作教徒的生活准则,战时则变成军事纪律。同时在军中广为印刷,人手一册。并限令三个星期都要背熟,背不得的要治罪。
这些戒文使太平军具有了严明的纪律,每到一处,秋毫无犯,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为太平天国赢得了人心。
据说,太平军攻进南京时,杨秀清严令:不管是谁,敢擅入民宅者立斩不赦。左脚入而身未入者砍左脚;右脚入而身未入者砍右脚。
同时,“拜上帝教”又使太平军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它宣扬,只要是为天国奋斗的人,活着的人可以永享太平;牺牲的人可以升入天堂,永享天福。因而,作为它的忠实信徒的太平军将士每临与清军作战时多奋勇争先,舍生忘死;清军常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无疑,“拜上帝教”以它所特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太平天国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天国前期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的,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对它的积极影响决不能低估。
但是,“拜上帝教”作为一种以迷信为实质的宗教,到底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进步,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理论。
它无力也不可能指导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革命取得彻底成功。
(谨以此文反思一百四十年前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1991年发表于某大学学报。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