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河南.商丘

世界视野 天下共享
佳作精华展示平台




文丨刘金芳(网商社科特约作者)
最近中央电视台八套热播一部名字叫做《叛逆者》电视剧,这部电视剧讲述国民党军统特工林楠笙从一个军统特工转化为中共地下工作者的故事。
热血青年林楠笙大学毕业后,心怀报效祖国的梦想加入国民党军统组织,成为一名军统特工。在抗日期间与共产党地下组织合作屡立功勋,然而林楠笙目睹国民党内部贪污腐败,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有些人为了个人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投靠日本成为汉奸。林楠笙对国民党当局产生深深的失望和痛恨。与此同时林楠笙目睹了身边共产党员不畏艰难,英勇抗日,浴血奋战,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以及保护自己的同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林楠笙被他们的行为而感动,从他们身上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林楠笙在这些人的引导下,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地下工作的战士,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林楠笙背叛他的过去,成为他过去的叛逆者。
虽说林楠笙这个人物是虚构的,但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之中涌现出众多像林楠笙这样的叛逆者,他们背叛了自己的家庭和阶级,成为一名光荣革命者。在商丘历史上,永城就有这样的历史人物,从民国旧军人旧官吏,转化成为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的指挥者,成为抗日英雄。他就是在商丘党史上赫赫有名的抗日烈士鲁雨亭。

一、从民国旧官吏到抗日民族英雄
鲁雨亭(1899-1940),原名鸿逵,字羽亭,因梦大鹏覆体,自改为鲁鹏,字翼亭;又梦大鹏一翅被伤,改字为雨亭,以备将来羽翼国家、雨露人民。
1899年11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县山城集(今永城市芒山镇)一个世代殷实书香门第的家庭。鲁雨亭的父亲鲁紫铭,为晚清附生,后考入河南政法学堂,思想开明,追求进步,品学兼修,是当地知名大儒。其主张教育救国,任当地教育会长职务 ,至1925年他开办初级小学15所,次年开办完全小学1所,1929年开办乡村师范。为了在经济上支持办学,他在芒砀山上植树造林,仅兴林办学两项就用去他良田200亩。
鲁紫铭还在家乡扶弱济贫,仗义疏财,放饭赈济,修桥补路,和事息讼,邻里喜庆丧事必亲躬资助,并组织民团护寨看家防匪,深受乡邻爱戴。
鲁雨亭为家中独子,上无兄弟,下无姐妹,其父亲从不溺爱,并且家教甚严,每天要求年幼鲁雨亭完成当天的功课外,还规定必须再写1篇小字、10篇大字。雨亭自幼随父攻读经书子传,明略民族大义,耳濡目染其父所为,饶有父风。少年时期就立下了“惠我贫邻”的宏愿。
很多历史表明,一个英雄的诞生,和自己受到的家庭教育熏陶是密不可分的,家庭的言传身教对于子女影响是深刻的。也可以这样说,什么样家庭就能够教育熏陶出什么样的人。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和家训家风是何等的重要,它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重要的传承方式。
1906年9月,7岁的鲁雨亭进入本村小学读书,毕业后先后考入永城县立高等小学堂,十六岁的鲁雨亭考入河南法政学堂,1915年,鲁雨亭在河南法政学堂就读时,便参加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强加于中国的“二十一条”的斗争。
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鲁雨亭深受“五四”运动的洗礼,在内心激发了强烈地民族危机感和爱国意识。

有一天,他在畅谈理想时,慨然地说:“民国以来,国事日非,国家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险,老百姓朝不保夕,你们还谈什么实业救国!我打算学班超,投笔从戎,御外侮,雪国耻,洗去我们民族‘东亚病夫’的可耻称号。”
在河南政法学堂毕业时,鲁雨亭在一篇《杂感》文章中又写道:“前人创业非容易,后代无贤总是空”,“妙算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
这时的鲁雨亭已决心投笔从戎,报效祖国。河南政法学堂毕业后,他毅然考入河南宏威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鲁雨亭曾经常说:“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要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留名青史。岂能安处家中,当阔少爷,做富家翁,而碌碌无为!”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军阀混战,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鲁雨亭从小就立志“不愿做大官,但愿做大事。”
鲁雨亭走上仕途以后,始终抱着“不为做官,只为做事”的宗旨。鲁雨亭早年投身建国豫军,任军法处处长,驻防郏县。当鲁雨亭听说县衙在处理民事诉讼方面贪赃枉法、颠倒黑白,老百姓叫苦连天时,气愤地告诉他的卫士祝协荣说:“快传达我的命令,凡有冤百姓,需打官司者,可直接到司法处来!”显现出一身凛然正气,为民做主的做事风度。有人劝说:“处长,军法处受理民间诉讼,超出尊职权限呀!”他说:“怕什么,本职难道能眼睁睁地看老百姓冤死吗?”结果老百姓纷纷到军法处告状,许多已被县衙错判的案件被一一翻了过来。于是,秉公执法、清正廉明的“鲁青天”在县境广为传颂。
1925年,年轻的鲁雨亭被委任为武安县县长。上任不久,他即把贪污、侵吞公款的前任县长投进监狱依法惩处,县衙内外欢声雷动。不久,因军阀压境,他被迫离职。临走时,百姓摆出香案达二里路,依依惜别,送号“铁面包公”。
十几年的宦海沉浮,让鲁雨亭目睹和理解到了当时官场的黑暗腐败和无能,他处处感到“不顺眼”,以致敌视一切人,一切现象。”因而他也被当时官场所不容,被认为是不合时宜,不识时务的人。他感到非常的愤慨和痛心,他逐步认识到“治民必先治官,”“只有革命才能澄清政治,澄清社会。”腐败无能的官场,黑暗腐朽的政府,让他看不到一丁点希望,使他感到窒息,于是他愤然辞职返乡,闭门读书。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鲁雨亭感觉到国家危亡迫在眉睫,然而依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党当局还在打内战,围剿红军,搞什么攘外必先安内,鲁雨亭痛心疾首,焦急万分,奋笔写下《国难中敬告全国当局书》一文,发表于10月21日天津《大公报》,奉劝当局“立息内战,止戈言和”,“牺牲成见,忍痛救国”。

1933年,鲁雨亭出任孙殿英部第41军驻南京办事处处长,军长代表。在他的推动下,孙殿英曾率部从山西出发,与进犯热河的日军一决死战,鲁雨亭亲赴前线慰问。
1936年,鲁雨亭任河北省保安处秘书长,借整顿保安的名义,组织起8个团队的武装力量,以图抗日。
1937年秋,保定失守,鲁雨亭返回永城。经李宗仁推荐,他被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和河南省政府委任为永城县县长。
1938年5月12日,日军侵犯永城。鲁雨亭坚决抗日,抱着“守土有责”的思想,把青训班学员分成5个团,率队保卫县城,与日军展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永城沦陷。
永城沦陷后,鲁雨亭回到芒砀山区,在中共永城县委的帮助下,鲁雨亭变卖自己的家产,购买枪支弹药,筹集活动经费,在永城组织抗日联防自卫队等抗日武装,并于1938年11月正式建立了永城县抗日游击队。在鲁雨亭等领导下,游击队活动在永(城)、夏(邑)、砀(山)、萧(县)一带,打开了芒砀山区的抗日局面。
1939年1月,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到达永城一带,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鲁雨亭派人与新四军建立联系,并根据自己多年的经历作出重大抉择,走共产党的路,请求将永城游击队编入新四军。他由衷地表示:“要救国救民及达到世界人类真正的和平与幸福,自己只有站在马克思、列宁的旗帜下,坚决服从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国为民建功立业。”
1939年8月,永城游击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鲁雨亭担任总队长,孔石泉为政委。9月,由游击支队参谋长张震等介绍,经中共中央批准,鲁雨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至此,鲁雨亭由一个民国旧军人,旧官吏,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位抗日将领,并且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共产党员,找到他人生政治的归宿,完成人生的华丽转身。
鲁雨亭在入党后写给父母的家书写道:“儿以身许国二十年矣。回永以后,已有干部十余人扩至二团之众。今方与共产党同志一道抗战,数年志向,今日得遂……今参加共产党,得入正途,以身许党,责任重大。为国家、为民族、为主义,矢志靡他,始终不渝。”鲁雨亭对于党和国家的忠诚溢于言表,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到将军一片赤胆忠心。
张震将军后来回忆道:“当鲁雨亭得知他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消息时,高兴得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二、将军抗日死,归来铸忠魂
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鲁雨亭,好像如虎添翼,如鱼得水,鲁雨亭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信仰,重新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在这条道路上更加信心百倍,精神抖擞。在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下,率领广大新四军战士,驰骋于豫皖苏边区,浴血奋战,屡建奇功,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嚣张气焰,成为豫皖苏边区的一支新四军抗日劲旅。
1939年10月,鲁雨亭奉命率领一总队回到芒砀山区,以崭新的姿态投入战斗。他们偷袭日军运输据点砀山黄口、李庄火车站,切断敌人的供给线;歼灭袁楼汉奸武装王璞臣部70余人;夜袭日军大房庄据点,击毙日军横山少佐以下21人、伪军17人,烧死敌人洋马2匹,炸毁敌军火药库1座,狠狠打击了日寇和汉奸的气焰,鼓舞了军民斗志。
1940年2月24日,一总队在磨山一带据险阻击从砀山、大房庄前来进犯的百余名日军,敌分乘7辆汽车、3辆坦克,企图对我一线部队进行突袭。一总队1团3营的勇士们与敌人激战9个小时,最终让敌人拖着被打坏的汽车和坦克,载上2汽车死亡的士兵落荒而逃。3月23日,伏击日军天皇御慰团,毙敌佐野联队长、北山大尉以下60余人,击毁敌汽车4辆。
在几个月的战斗中,一总队毙伤日伪军数百人,部队发展壮大到近3000人。
据《永城抗战纪事》记载,自1939年8月鲁雨亭抗日游击队归编为新四军,至1940年6月改番号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六旅十七团,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共对日伪军战斗60余次,击毙日军佐野大佐联队长、横山少佐、北山大尉以下900余人,击伤日军500余人;毙伤伪军1000余人,俘虏伪军500余人;缴获轻机枪20余挺,长短枪800余支。
鲁雨亭率领的新四军取得无数次抗日战斗的胜利,日本侵略者损失惨重,他们对鲁雨亭率领新四军非常恼羞成怒,驻永城的日军司令官叫嚷道:“若不消灭永城的鲁雨亭,则我们在苏豫边区就不能立足……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鲁雨亭一总队一网打尽!”
日本侵略者为挽回败局,增添兵力、增设据点,加强对芒砀山区的包围,疯狂报复,妄图消灭这支抗日武装。
1940年4月1日清晨,日寇出动汽车30余辆,步骑兵3000余人,分兵四路向芒砀山区围攻。在磨山、柿园等村展开激战。鲁雨亭亲自率领特务连进到敌我必争的李黑楼,与四面围攻的敌人打了一整天,坚守阵地,反复冲杀,正要解决战斗的时候,鲁雨亭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那年他41岁。

新四军第四师长彭雪枫将军在鲁雨亭牺牲后赞扬鲁雨亭说:“他是一个只知有党不知有己,只知有国不知有家的真正的出色的民族的布尔什维克的英雄!”
鲁紫铭老先生回了彭雪枫将军的信,“读手示,不尽恸哭,不能不恸哭,父子之间天性使然,情难自已也!悲恸之余,又多方引以自慰者尚有数点:儿为抗日死,死得其时,此其一;疆场战死,死得其地,此其二;今日入党抗日救国,为争取国家民族之自由与解放而不惜以身殉主义,此其三;我之所以教子者不过如是,儿志既遂,我愿亦偿,此其四;先生办理善后,纪念种种,虽以励生,实亦慰死,此其五。人生皆有死,只要死得其所,夫复何憾!”
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同志也曾在《怀念鲁雨亭同志》一文中写道:“雨亭同志死的光荣,死的伟大。他的英名和光辉形象,像保安山一样,必将永远屹立在豫东平原上,活在豫皖苏边区人民心中!”这是对于鲁雨亭这位抗日英雄的最好评价,芒砀青翠,忠魂永存!
三、英雄之花盛开在芒砀山上
鲁雨亭烈士牺牲后,被安葬于芒砀山南麓,人民群众非常悲痛。陈毅、彭雪枫、张震等将军都纷纷写文章悼念,为了纪念鲁雨亭,1940年4月3日,豫皖苏边区党政军委员会决定,将他的生长地山城集改名为“雨亭集”,第一总队报纸命名为《雨亭报》,抗大四分校图书馆命名为“雨亭图书馆”,永城人民在芒砀山南麓兴建了“雨亭祠”。1942年永城人民在他的墓前修建了鲁雨亭纪念馆,1995年又重新扩建了纪念馆。芒山镇也分别命名了雨亭小学、雨亭中学。
芒砀巍巍,郁郁葱葱,汉兴之地,遍地英雄,芒砀山这座富有历史传奇的地方,刘邦,陈胜,张飞……这些历史英豪让这座不大的山脉更富有一层神秘色彩。而抗日英雄鲁雨亭又让芒砀山增添几分英雄豪气。
2014年9月1日,鲁雨亭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今天的鲁雨亭纪念馆位于芒砀山南麓,绿树成荫,松柏苍翠,英雄长眠于此,英雄之花盛开在芒砀山上,这是芒砀山风景区著名红色文化景点,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的示范基地。

该纪念馆修建于1995年,1997年开始对外开放,占地有6600平方米。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商丘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永城市廉政教育基地。鲁雨亭烈士墓于2016年1月22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每逢清明、五一、七一、八一、国庆等节日,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广大青少年学生前来缅怀祭奠。每年接待游客量十万余人次。
“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时刻,回望过去百年风华的辉煌历史,不禁内心波涛汹涌,激情万丈。
展望过去的岁月,无数英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难险阻,奋发图强,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血洒疆场。烈士英雄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今天的昌盛和繁荣。今天的他们虽然长眠于地下,但是英雄先烈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勇于担当的牺牲精神,就是英雄的生命之花,英雄不死,他只是远行,人民不死,英雄永存!
此时此刻,仰望巍巍耸立的芒砀山,鲁雨亭纪念馆深处于芒砀山绿荫青翠之中,瞻仰的人群络绎不绝,今天的我们之所以瞻仰和纪念鲁雨亭这样的革命先烈,就是让英雄的事业和精神得到继承和延续,让这种精神和价值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事业道路上坚定的精神力量。青山苍翠,碧水蓝天,一瞬间,我们仿佛看到美丽的英雄之花盛开在芒砀山上,那么的绚丽多彩,那么的璀璨多姿!



商丘文学艺术创作研究会
青年文学家商丘分会

都市头条.商丘头条编辑部

都市头条.商丘头条编辑部
顾问:品墨 好人有好报 听涛观澜 绿水青山 豫洁 思航 水自成溪 宽阔 沐雪赏梅 古韵之声
法律顾问:林效东
总编:崔秀芬(秀美山河)
区域主编:崔秀芬(秀美山河)
主编:翰墨凝香
副主编: 林效东 好人有好报 德艺双馨
认证编辑:崔秀芬(秀美山河) 翰墨凝香 德艺双馨
实习编辑: 风帆 海纳百川 黄老邪书法
本期责任编辑:崔秀芬(秀美山河)

都市头条.商丘头条【都市头条】【都市新闻联播】【德艺双馨】【海纳百川】[诗词雅韵][翰墨凝香][古韵之声]平台主编编辑可投稿至全国各大微刊平台,商丘头条专题栏目在百度上展示,让全球更多人观看,要求本人原创稿件,不得抄袭它人作品,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Sqttxmsh2020@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