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院长的父亲——李璞绪先生,高中时期就参加了革命,戎马一生,自幼聪慧俊秀,且过目不忘,脱手能诵,诗文并茂。这是九十岁时思念家乡的佳作。我已经不记得是读了多少遍了,被老先生纯朴的情感和对家乡深切的思念,感动的泪流满面……
中华诗院副主编 宋丰年
日照大桃园忆趣
李璞绪(2012年90岁时写)
日出海东,东方动也;照物生灵,阳气盛也。天之高,海之深;岛之多、浦之阔;路之曲,仁为道。故曰:日照东方,海曲仁人、桃园圣地。
古有五岳,东岳为尊;水有四海,海东为大。日光初升,照吾桃园,美哉河山!
我大桃园庄,坐落在日照城之北,河山与丝山之间。忆儿时,松柏古杏参天,桃园风光旖旎,两湾溪流庄绕,一潭碧水鱼欢,竹林溪边翩跹,桃花岗上欢然。望泰山上,仙人脚印可见,化石龙身蛇首,老松耸天,老母阁烧香遗残垣,沙石声里流清泉。河山脚下有一教堂,四枝亭边牛羊咩咩,半山腰上八角石亭大钟悠扬,洪声十里,妙音心传。这一片,从李家山、河山到丝山都是大桃园庄山场。
每年正月十五,李家老油坊开张,祭祖拜山请油神,红绸猪头果盘,少男少女放鞭。民国以前凡河山庙会大桃园庄出钱一半,古时候一年四季河山店大集庙会,每季一次。十乡百村集会,木轮车辘辘,牛马驴骡牵。
还要搭“神棚、仙台 、戏班"。看社戏,会親友,摇色子,吃糠饼,斗小酒。抽签,算卦,锣鼓,丝竹,一路马灯,满山灯笼,五天三夜,热闹非凡。
追古溯源,大桃园庄虽隶属河山管辖。但是大桃园庄最早名称由来。渊源可见最早的文字记载于,明万厉二十五年《日照太平桥李氏族谱原序》。在明代李氏一修家普中记截"我李氏祖……洪武时,为海东桃园人"。
我儿时听爷爷李宦锡(字銮坡号临川)说,老爷爷李廷楹(字闲斋90岁卒 大桃园东南岭有碑)及父亲李仲悦(字乐然)每逢节佳日,便陶陶于族谱家史,述说桃源故事,历史烟尘,倚后勿忘,木本水源,千秋永芳。
根据山东《临朐柳山寨李氏家谱记载》因元末战乱,祖上与我祖李士禧兄弟四人,在元末至正年间,皆为元朝统兵指挥,奉命镇守辽东。李士祥因与明将常遇春对垒,战事兵败,除老三士祥和长子圯(士祥大元授广宁卫指挥),继续留守辽东,住海东桃园村(今沈阳北镇桃园庄,士祥死后葬于此)其余人员举家返回老家——山东临朐之柳山寨。不久元灭明立,因皆为元朝官軍家族,又与明作战,畏明如敌。为避免灭门之灾,兄弟族人商定,分头逃难,并且有的还改名。这样老大家族逃到安邱,隐居峰山,坟迁改名为十一公,原碑埋于坟墓下。老二李士禄,逃到寿光,隐居稻田村,改名有能。我祖李士禧逃到日照城北山洼地,荒芜一片,茅舍隐居。即时古山地名"望泰山",但此地无村落无人居住。李家逃难到此,为纪念海东桃园故叫大桃园庄名,之后为了方便管理李家山场和田地,分几户人家到“望泰山”定住,后来便有了望泰山村。明初朝庭继续查剿元兵残余。李士喜之子,李伯俊生五子、李伯傑生一子。有人告密,兄弟携子孙避难逃于济南历城生江海二兄弟,回日照又返迁至日照县衙署西侧之太平桥。这就是我太平桥李氏的来历。
而大桃园庄,侧是日照李氏老三支李簠祖(光禄大夫太常寺卿正一品90岁)之子李应廌(光禄大夫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令其子孙李昶年(字朗公,顺天府举人)、李在燕(字近天)选址河山大桃园洼地生产收购花生豆油等,开始大规模榨油作坊。尤其是李在燕从北京三元井胡同的"宁拙堂",重返大桃园庄开辟了林场,山场。由子李如曾把康熙皇帝赐的"东增盛"为商号悬于老宅。为纪念先祖不忘"海东桃园”故乡,特定名为"大桃园庄”。朗公为桃园庄题诗一首:
三面环峰一涧水,半山李子满桃园。
老槐洼地好风水,九景思源望泰山。
民国前,大桃园有六块大匾额传世。并对应六幅楹联,悬挂于会客高堂。一块是康熙赐的"东增盛"油坊牌两侧楹联,上联:北伐厄鲁特送军 粮棉油饷,下联:东征葛尔丹还我 大好河山; 第二块匾是正房门庭上悬挂李应廌外甥刘墉宰相写得大匾"儒风浩荡"。上联:千峰拔地气当正;下联:万笏朝天心不邪。第三块匾会客厅,是李应廌写的"庭中百合花开,昼虽有香,澹如也,入夜而香始烈。夫鼻非钝于昼而利于夜也。白日喧动,诸境纷杂,目视焉,耳听焉,鼻之力为耳目所分而不得专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信夫!"对子是李时勉祖书写的楹联。上联:尺室斗来大,下联:寸心天样宽。合拼联匾。而李氏祠堂大柱子上,上联:道德传家诚信为本誉声久,下联:诗书继世孝心当先行路长。
大桃园李廷楹(字闲斋葬东南嶺有碑)撰对联,上联:依水傍山真福地 ,下联:步云望岳好桃园。李宦锡(字銮坡)楹联,上联:莺声恰恰野墅春来早,下联:燕语喃喃桃园梦呓多。家父李仲悦(字乐然)八十生日自题诗一首:"愧无功业生世间,而今虚度八十年。爱好和平田园乐,只有孤影对河山"。这些楹联都是我小时候大人门让我铭记于心,至今仍然脱口而出。
大桃园庄是一个,袖珍式美丽小山村。他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对这个小村常常梦魂萦绕,感慨万千。由于日本鬼子侵略,我十来岁就离家求学,流亡抗日,在艰苦奋斗的岁月里,参加革命,没有为家乡做什么贡献,真是羞愧于心啊,我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一个耄耋老人的心声。
今日是我90岁生日也是孙子李雷结婚日,我默写了白居易的《慈乌反哺》、《木兰词》和这篇小文《美丽的日照大桃园庄》作为雷雷小清结婚之礼,勿忘故乡———日照大桃园!
最后我写了一首诗《思念大桃园》,远山儿子抽时间改改,表达我对故里的深深怀念:
思念大桃园
李璞绪
如曾开辟大桃园,九景风岚望泰山。
三面桃花一面水,半边果子半边田。
河山林木儿时种,增盛油坊革命捐。
抗战八年游击梦,风景依稀是去年。
最忆家乡想什么,大葱煎饼地瓜干。
一生戎马无名利,只念桃园山海天。








李璞绪,字敦,又名朴绪。1922年11月出生在山东省日照市日照街道大桃园庄。一生从戎征战沙场,战功无计,寿寝京里,于八宝山之陵园。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