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中学:切实锤炼青少年鲜明的政治品格

党史一百年,鸾翔凤舞,渡中听百鸟鸣枝,春潮浩荡;
青春十万里,马啸龙吟,学子闯四方扬志,本色清纯。

东至县大渡口中学,大力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担当意识,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讲党徽,铭记光辉历史;画党旗,永葆家国情怀
新学期开学,学校党总支引导全体教师根据各自授课学科特点开展“讲党徽 画党旗”活动,为学生们讲述党徽的由来和意义。通过讲述锤头、镰刀的图案组成以及代表的意义,教育学生们铭记党的光辉历史,永葆家国情怀,学习先锋榜样,引领学生们争做优秀学子。

学校结合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把党史教育融入国旗下讲话,融入主题班会课堂,宣传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疫情防控成果,指导学习抗疫英雄先进事迹,深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学生们通过班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我和我的祖国》等主题爱党爱国歌曲,张贴“星星火炬心向党 扬帆起航新征程”心愿卡等形式表达爱党爱国、发奋图强的坚定信念。

团委组织了“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的征文、书画比赛。参赛作品以《红色传奇》系列读本、本地红色资源,或红色家书、家风、家训等为题材,或以参加《红色传奇》进校园系列活动中的切身感受为题材进行创作。引导广大师生铭记红色历史、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学党史,培养爱国之情;知党情,砥砺强国之志
学校大力开展学习党史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党史中的重大事件。将历史生动地呈现在青少年面前,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党史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争做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新人。
通过党史小课堂、红色故事会、百首爱党爱国歌曲传唱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党史知识,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4月1日晚,学校在多功能报告厅举办“中华颂”演讲比赛,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师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推进“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的开展,紧跟时代步伐,弘扬社会主旋律。来自全校28个非毕业班的优秀选手在舞台上尽展风采,他们用慷慨激昂、精神饱满的演讲,倾诉着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抒发出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青春激情。

——讲党课,唤醒昂扬斗志;树信念,守住爱国忠魂
党总支书记亲自主讲党课,党课回顾了党的光荣历史,鉴古知今,学史明智,要求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党员教师、尤其是党员干部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引导青少年学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从革命先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保持和发扬党的伟大精神,用信仰书写青春,用奋斗成就梦想;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认真学好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争做新时代合格接班人。
班主任借助多媒体,结合东至实际,特别是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东至党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木塔共产党的“星星之火”、七里湖和尧渡河的“治水精神”,通过一个个生动事例的讲述,激发学生对先烈的崇敬缅怀之情,领略东至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冲天干劲和昂扬斗志,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血脉。青少年被深深地震撼了,对老一辈英雄的敬佩之情和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举党旗,上下凝心聚力;开新篇,合力共筑国梦
校团委以“高举队旗团旗跟党走,凝心聚力筑梦新时代”为主题,把党史教育作为开学团校第一课,将党史知识巧妙融入教学课堂之中,通过系统讲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浴血荣光、苦难辉煌的奋斗历程,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传承红色基因,让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3月28日上午学校组织高一年级各班入团积极分子、高二年级各班团支部书记64人及相关老师到池州市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主题团日活动,全面践行“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精神。大家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参观了展览馆;团员青年重温了入团宣誓。
学校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优秀做法、典型经验等进行推广,鼓励各部门、各班出新招、见实效,用更多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让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成长血脉。

学校反复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党史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也是一座精神宝库。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一定要主动作为,组织开展“党史大学习、大宣讲、大研学、大践行”行动,通过教材主渠道、思政课阵地、网络空间平台等,全方位、深层次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帮助青少年在成长关键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青少年始终坚定信心跟党走、奋力建功新时代。

草地雪山,铸就赤胆忠诚,永葆锤镰无锈色;
名缰利锁,考验党性初心,满怀壮志辟锦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