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冈》特约记者 田树兵 胡均星 发自湖北武穴
编者按:为发挥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广大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推动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凝聚起武穴教育办学特色全国争一流、高考成绩黄冈争第一、综合考核黄冈保第一的强大合力,中共武穴市教育局党组开展“校长讲红色故事”活动。今天推出武穴市实验三中校长吴天顺讲述红色故事《田家镇保卫战》。
田家镇保卫战
胸怀家国保家园,志在天下学英雄。大家好,我是武穴市第三实验中学校长吴天顺。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是《田家镇保卫战》。
83年前,在长江中下游,我们武穴田家镇,发生了一场血战,它就是“田家镇要塞保卫战”。田家镇,号称“楚江锁钥”,与对岸半壁山相隔500米,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8年8月23日,约40万日军从水、陆、空三面气势汹汹向武汉杀来。武穴山河险要,水路有田家镇,陆路有群山,封锁鄂皖要道,是武汉天然“东大门”。长江江面,鱼雷密布,两岸有九千炮兵布守。敌人想直接通过江面,是非常困难的。
9月初,日军第13联队从黄梅县陆路进攻武穴,由梅川过铁石栗木,直向崇山口扑来。崇山口两边高山,中间峡谷,我军早有准备,在鸭掌山、阳城山一带严防部署。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两面夹击,一举围歼。敌人又派一个团,再次覆灭。如此几次,共歼敌约四千余人。驻扎武穴的日军见崇山口被困,前来支援。我军挖开武穴大坝,使黄泥湖一片汪洋,阻挡日军前进。而驻扎武穴的日军是海军陆战队,擅长水战。他们穿过黄泥湖,从北岸步塘垸登陆,与抗战将士在平垴山,李垸阁村的陶文寨相遇。终因兵力悬殊,腹背受敌,崇山口失守。同时,驻守在鸭掌山的一个团与敌军短兵相接,战士们浴血奋战,歼敌千余人,最后全军覆没。
崇山口、鸭掌山接连失守,最后只剩下一道防线——阳城山。驻守田家镇的军队占据制高点——玉屏峰,在此与敌人展开拉锯战。天降大雨,白天被敌人占去的山头,将士们晚上“摸杆”夺回。双方反复争夺十几次,歼敌3000余人,为武汉主力顺利撤离、大型兵工厂的迁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敌人狂妄地叫嚣“一个星期拿下田家镇要塞”,抗战将士却顽强地坚守了一个多月。战斗中,日寇调动了几十艘海军舰艇,上百架飞机,甚至卑劣地使用毒气弹。将士们的遗体堆在一起,鲜血染红了半边江。
整个战役,日军精锐第六师团在武穴伤亡九千多人,抗战将士伤亡一万七千余人,最悲壮的是第55军86旅旅长陈德馨,亲临前线指挥,2500 多名官兵,最后只剩下20余人坚守阵地,直到援军到来。陈德馨将军被子弹击中左胸,临终前,他还一直喊着“拼、拼……”。
遭遇挫折的日寇为了泄愤,大肆屠杀、抢掠武穴人民,战争罪恶,罄竹难书。据统计,抗战期间,武穴死伤群众2万余人!
一寸山河一寸血,在中华民族史诗般的抗战中,武穴人民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牺牲,武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不忘历史才能走向未来!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伟大的抗战精神我们要永远牢记。新时期,实验三中正处于发展期,我们要不怕困难,发扬艰苦奋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战精神,用“九六三”办学理念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为武穴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教育力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来源:武穴市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