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题写的“映月楼”匾额从北京鳇鱼岛文史中心转到常春藤博物馆展出,北京官方媒体北京日报曾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这块“映月楼”牌匾为1925年李大钊所题,尺寸为长190 厘米,宽 90厘米。题赠右上款为“民国十四年岁次乙丑孟春立”,下款为“守常李大钊”。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他曾经呼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遗存于世的作品种类很多,既有即兴而书的手札、文稿,也有专门创作的对联、扇面、竖幅等,还有分赠诸友的书写唐诗或自作诗。
匾额,是中华民族独创且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通常悬挂于建筑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体现匾主的荣誉和地位,是古代建筑的点睛之作。
王锦思经过多年寻找和努力,共收藏明、清、民国等时期重要历史人物匾额三十余块。在北京、长春等地举办过关于名家匾额、孔子儒学的展览,效果很好。有专家说,真正的书法家是六体皆能,以某体为精。还进而分析, “映月楼”匾额书法属于楷行体。从其刻出的字体、笔韵与李大钊题写的书风吻合。从鉴定器物角度来看,制作手法、工艺、时代特征及保存现状的角度来看是没问题的。
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注定这块匾额是极难得的好匾。王锦思收藏不仅是匾额,还有其他主题藏品,担任策划撰稿顾问,著作六本,倡议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领导人和全体国民出席纪念历史事件,正在推进鳇鱼岛、惠德书院建设,举行各种传统文化的展览,呼吁重建文庙、武庙,而且与社会各界联合呼吁,向美国追讨流失国宝昭陵二骏,向日本追讨流失国宝中华唐鸿胪井刻石、靖国神社的中国石狮等国宝文物。目前这块匾额在常春藤博物馆展出,下一步力争巡回全国展览。
供稿:王锦思
编辑:张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