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金芳(网商社科特约作者)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的7月23日,在浙江嘉兴南湖一条红船上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庄严地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它标准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中国革命的红色历史,从此将给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商丘,这座千年历史的古城,同样也融入到了这场汹涌澎湃,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中,历经千折百回,风雨沧桑,谱写一曲红色历史的黄钟大吕般时代壮歌,也为这厚重历史文化的千年古城增添了一份最灿烂的红色记忆。
一、商丘有了共产党
商丘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厚重文化的地方,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商丘这块古老土地的历史命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王朝的腐朽和无能,中华民族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灾难。中国进入一个倍受屈辱的历史时期。
此时此刻的商丘古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下逐渐衰落,昔日经济文化繁荣早已不见,连年不断的战争和自然灾荒,让商丘人民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据《商丘县志》记载:“清代,在商丘居于统治地位的官绅,轻视工商,使商丘的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0世纪20年代,两年大旱,四年内涝,兵燹不断,十年荒乱。30年代伊始,蒋冯阎新军阀在商丘开战,7月大雨,内涝成灾,水淹四关。”在连年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广大商丘基层民众长期在生死线上徘徊,苦不堪言。

在如此悲惨命运下,商丘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奋身而起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做着不折不挠的斗争。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在商丘也引起强烈的反响,5月9日,省立商丘中学学生率先集会,在商丘县城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并成立了商丘学生联合会和国货维持会开展查禁日货斗争。5月21日,学生联合会和国货维持会再次在县城各店铺查询,反查处之日货均运到县城大隅首焚烧。
1919年下半年之后,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在商丘各地纵深发展,扩展到其他领域,并成立公民爱国会领导这一运动。
五四运动唤醒了知识青年的思想觉悟,也鼓舞着当时商丘的一批先进青年走上了探索革命真理的道路,他们纷纷外出求学,寻找革命真理,并加入共产党,为以后在商丘宣传马列主义,组建商丘中共地方组织奠定了基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1921年11月20日至26日,陇海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商丘火车站工人在老君会负责人程圣贤领导下参加了这次大罢工,标志着商丘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
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胜利后,在当时中共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罗章龙指导下,中共北方区委在1922年初成立了以程圣贤为负责人的商丘火车站党支部,这是商丘第一个党组织。

商丘车站党组织的建立是商丘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由此,中共党组织在广阔商丘大地上开始扎根发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此商丘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艰苦决绝的斗争。这也是商丘历史的一 个新起点,新纪元。
随后中共党组织在商丘各地相继成立,1926年在睢县成立了商丘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27年2月,在省立三中,中共商丘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徐华章任支部书记。
商丘中共党组织成立之后,率领商丘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革命斗争,在商丘各地都留下了辉煌的惊人壮举。
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后,在商丘县城内省立三中学生和教职员工率先上街游行,并通电全国,表明与上海和全国人民一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决心,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反帝洪流。于此同时,在商丘永城,睢县等地同样掀起了声援上海的反帝运动。
在中共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睢县,永城先后成立了农民自卫军并占领了县城。睢县还成立了民主政权,在商丘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大革命运动。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左派人士。革命陷入低潮,商丘很多党组织也被破坏,很多共产党员牺牲。但是坚强的共产党人并没有屈服,白色恐怖吓不倒坚定的共产党人,更无法改变他们心中的信仰,他们带领广大商丘人民和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殊死搏斗,在永城夏邑一带发动广大农民进行抗烟税斗争,并发动了火神店暴动,虽然暴动在国民党反对派残酷镇压下最后失败了,但是,暴动时每一颗射向敌人的子弹,都是永不屈服的正义呐喊。
二、豫东平原永不屈服的抗日怒火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开始。1938年5月上旬,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入商丘大地,5月12日占领永城,5月28日占领商丘县城和商丘火车站,29日占领宁陵,6月1日占领睢县,6月3日占领柘城,至此整个商丘豫东地区全面沦陷。

商丘沦陷后,日本在商丘县城建立日伪政权,疯狂屠杀商丘人民,镇压抗日武装,企图全面进行殖民统治。在商丘各地犯下了滔天罪行,日本侵略者先后在商丘县老南关,毛堌堆,宁陵刘庄,大吕集,永城县城,十八里,太丘集,僖山,龙岗集,山城集等地大肆屠杀普通民众,制造数起血案,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实行三光政策,老幼妇孺也不放过,侵略者用机枪扫射,用刺刀刺死,手段极为残忍,日本人侵略者在商丘犯下罪行,真可谓罄竹难书,令人发指。1938年5月到6月,在商丘各地日本仅一次杀戮百人以上的血案就有20余起。整个商丘大地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
据商丘党史记载,日军在商丘的疯狂屠杀有27次,共杀害无辜群众4047人,奸淫妇女342人,178人受伤,30人失踪。
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商丘人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这是家仇,更是国恨。
日本侵略者的杀戮吓不倒商丘人民,更不会让他们屈服,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只会激起商丘民众对于侵略者的仇恨,坚定了他们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意志和决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商丘人民在豫东大地上掀起一场杀敌为国,抵御外寇的抗日高潮,更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中流砥柱的重要地位。
1938年2月,中共商丘工委成立,并创办《民运周刊》,指导商丘地区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同月,中共睢县县委成立,随后,中共永城工委成立,隶属于中共豫鲁苏皖特委领导。这些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为抗战初期共产党在商丘活动的基础。

中共商丘党组织响应“武装保卫河南”的号召,把抗日救亡运动的重点转向武装抗日,永城抗日学生队、鲁雨亭抗日游击队、夏邑县抗日武装常备大队、豫东抗日游击司令部、民权李馆民兵队、睢县抗日武装及“三支队”的建立,进一步打开了抗日局面。这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强抗日武装,在敌后积极开展游击战争,粉碎日伪扫荡,摧毁伪政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商丘沦陷的七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商丘人民浴血奋战,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武装抗日斗争。严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无数次粉碎了日伪军对根据地扫荡。在7年当中,先后有1265名商丘儿女血洒抗日疆场。其中,商丘市(原朱集,现梁园区)5人,商丘县11人,民权74人,夏邑171人,睢县290人,永城662人,虞城37人,宁陵7人,柘城8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总队长鲁雨亭,就牺牲在商丘这片土地上,他们是商丘抗日烈士的代表。
三、商丘,解放战争中的军事重镇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国民党当局发动内战,解放战争开始了。商丘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丘也成为解放战争中重要的军事重镇。
1948年6月27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一部共20万人在粟裕将军的指挥下发动睢杞战役,在睢县龙王店、常郭屯、杨拐一带迎战国民党军25万人,经过十日激战,歼敌5万余人。
睢杞战役是豫东战役的一部分,是我军第一场外线作战围城打援的范例,锻炼了各部队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也改变在中原地区国共两军的战略态势,从此国民党军队失去了对我军主动攻击的能力,为以后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接见华野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瑞霆兴奋的说:“我们过山坳了,你回去代我问粟裕同志们好。告诉他,我把黄伯韬,邱清泉记在他名下了。”
1948年11月6日凌晨,驻守在商丘县城的国民党军第五十五军一八一师弃城东逃。上午十时,人民解放军入城,商丘县保安团千余人被缴械,商丘宣告解放,这座千年的古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与此同时,东逃的国民党军一八一师,在商丘县马牧集(今虞城县城)以东4.5公里张公店地区被我解放军团团包围。1948年11月6日至8日,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在第三纵队和华野野战军第三纵队各一部的配合下全歼国民党军一八一师5600余人,国民党第五十五军副军长兼一八一师长米文和等一干国民党高级军官被俘获,张公店战役拉开了淮海战役西线战场的序幕,被称为“打响淮海战役的第一枪。”1948年12月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12月4日,人民解放军将西撤的国民党军队杜聿明部包围于以陈官庄为中心的南北只有5000米、东西不过一万米的狭小区域内。
从12月6日到12月15日,杜聿明集团在飞机掩护下,连续组织突围,均被击退,第16兵团在突围中被全歼。
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从1948年12月16日至1949年1月5日,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打,转入战场休整,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瓦解被围的杜聿明集团。
1948年12月31日,为了更好的指挥陈官庄战役,做好淮海战役的收尾工作,淮海战役总前委由安徽宿县小李庄,高家庄迁至商丘古城东南闫集附近,司令部设在张菜园,政治部设在洪庄,后勤部设在商丘古城北的圣保罗医院。刘伯承、邓小平住在周楼,其他机关和部队分散驻邻近20余村。后来这里也成为商丘最著名的红色景点之一,成为商丘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重要场所。
1949年1月6日15时30分,华野按照总前委的命令,对于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四天的激战,全歼杜聿明集团二十六万人,俘虏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淮海战役取得全面胜利。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北中原地区一次大决战,淮海战役一举歼灭国民党军队在中原地区的主要有生力量,淮海战役的胜利也预示着彻底打败国民党军队,推翻国民党南京政府,解放全中国的日子为时不远了!这是决定中国命运之战。煌煌战绩,彪炳千古!
商丘是淮海战役的重要战场,刚刚解放的商丘人民积极响应支前的号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惜倾家,荡产支援前线。他们组成了浩浩荡荡的百万支前大军,有效保证了军队后勤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淮海战役中,商丘共支援粮食1.22亿斤,柴革3.86亿斤,做军鞋64.1万双,还有布匹、白菜、粉条、花生、食油、食盐、电杆、门板等众多物资。
豫苏皖三分区出动牛车10万余辆,小推车两万多辆,运输大军达几十万人。当时部队五十多万人,出动的民工就达到543万,相当于9个民工支援1个战士。当年商丘、永城、夏邑几乎是全民动员。以永城为例,当时人口40万人,出动民工就达27万。解放军打到哪里,老百姓就支援到哪里。人民群众的支前工作,极大地支援了部队前线,为淮海战役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说起淮海战役,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总书记在2017年12月13日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再次强调:“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194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商丘城里圣公会礼拜堂主持召开了中原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学习了毛泽东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总结了淮海战役和中原解放区党政军各方面的工作,讨论了关于准备渡江作战的一些问题。
1949年2月9日,淮海战役总前委在商丘召开了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位委员及中原局、华东局负责人康生、饶漱石、宋任穷、张际春等参加的会议,具体讨论、决定了南下渡江作战的时间、部署、战勤准备及部队政治教育等问题。讨论中央“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指示,研究渡江作战的时间、部署、加强军队教育及后勤准备等问题。会议决定:坚决响应中央“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准备“五万三千干部、二百万军队过江。”
1949年2月11日,在商丘张菜园村,淮海战役总前委改为渡江战役总前委。1949年3月24日,刘伯承率领渡江总前委及二野指挥机关离开商丘,赶往孙家圩子。从1948年12月31日至1949年3月24日,淮海战役暨渡江战役总前委在商丘驻扎整整83天。这是值得永远铭记缅怀的83天,这也是决定中国命运的83天,这也是商丘红色历史中最重要的83天。很多年过去,这些驻地原址依然保持的完好,成为商丘红色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成为宣扬爱国主义,瞻仰红色革命传统的最好场所,这些革命故址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后人:“勿忘历史,勿忘初心,要把老一辈革命的事业进行到底。”

红色商丘,百年记忆,商丘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是一个丰厚红色资源的一方沃土。
“唤起工农千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回望过去一百年的历史,商丘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赴后涌,浴血奋战,在商丘广阔大地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涌现出许多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的革命烈士,他们谱写出一曲伟大而壮丽的诗篇,他们就是民族的脊梁,民族的骄傲,而整个商丘百年红色革命史就是一座伟大而永恒的丰碑。
今天的我们,无论是在睢杞战役纪念馆,或者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仰望高大矗立的烈士纪念碑,还是在瞻仰李馆地道战中抗日军民的智慧成就,或者在商丘古城淮海战役革命故址内感受开国将帅的兵法韬略,我们的内心都有一种深深的感动,也许,这就是中国革命的魅力吧。
纵观百年的建党史,回望过去一百年的发展历程,这一百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诗篇,这是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弱到强走向辉煌的一百年,这也是中华民族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一百年。百年中国,百年辉煌,百年峥嵘,宏伟诗篇!
百年的中国革命历史表明,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就有了面对未来的信心,就有了一天天发展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业绩,这就应了毛泽东主席那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回顾历史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仔细梳理过去一百年历史的发展脉络,就像总书记最近所强调的那样:“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是啊,这句话多么地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胸中心怀人民的人,人民的心中才会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