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专题
双乳山伏击战
——大峰山抗日根据地战斗故事
李良森
日寇的战线越拉越长,后勤供应越来越紧张。武器弹药要补充,服装要补给,粮食更是缺不得。大到战区、师团、联队,小到大队、中队,乃至伍曹,无不纷纷向上级机关告急。其中最最重要,也是最为严重的乃是粮食。
大日本帝国自以为富有强大,但为了实现它“大东亚共荣圈”的宏伟目标,多数钱财都用于建造舰船、购置军火,随着战事的延伸,国力的消耗,甭说在国外“圣战”的军队,便是国内的老弱妇孺也是天天数着米粒过日子。为了避免前线的“圣战勇士”饿肚子,他们只好千方百计向中国老百姓“借”粮。
“大日本皇军”“借粮”很有办法,他们不用支现钞,不用写借据,更不用点头哈腰说好话,甚至连口也不用张,只须用大枪一指,用大刀一挥,就把中国老百姓的粮食瓮劈开,悉数“充公”。老百姓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眼睁睁看着强盗把粮食抢走。
麦收刚过,“皇军”就在东平湖一带老百姓手里“借”到大批小麦。水路运到平阴县城,又抽调六十多辆汽车准备把粮食运到济南,加工后充作军粮。泰西军区接到这个情报立即命令峰山大队:选择有利地形,伏击敌人的运粮车队。
既然是伏击,当然要在“伏”字上做文章,就像命令上说的要“选择有利地形”。宋大队长、张政委和郭参谋长研究之后,决定在归德以南到孝里铺之间这一段,择优而选,并由郭参谋长带领各连连长和二区队、八区队队长,去上述地段仔细查看地形,选择伏击地点。
经过反复勘察、比较,认为两个地方比较理想。一是十一区境内的下巴朱庄,因为朱庄北山上有个小庙,山侧有灌木遮蔽,山下有青纱帐隐身,十分有利于设伏。但缺憾是这里距公路太远,战斗打响之后兵力运动迟缓,不利发挥我军的快、猛优势,当然也就很难做到速战速决。二是二区境内的双乳山。双乳山上不仅可以埋伏人马,就连附近几个土丘也可以设伏,而且双乳山下的公路西侧恰恰是一片刚刚秀齐穗子的高粱地,即可设伏,又可隐蔽运动兵力。不利的是,双乳山后边二里之遥便是翟庄据点,北去五里是归德据点,往南六七里又是石岗据点,一旦战斗打响,据点的敌人很快就能出动增援,给打伏击的部队造成夹击之势;虽然有利于我军的速战速决,但这次战斗的目的不仅仅是袭击敌人的车队,还要夺回他们抢来的粮食。因此,就不能不考虑给清理战场和疏散人员留下相对充足的时间。
经过反复权衡利弊,觉着还是在地形有利于我,把握性比较大的双乳山伏击敌人的运粮队。为了保险起见,大队决定另外组织打援部队,具体由张政委负责。其兵力部署为:一,命令二区区中队埋伏在归德据点南面,战斗打响后火力封锁敌人据点,绝对不能让据点的敌人出来增援;二、抽调武器装备和战斗力都比较强的河西八区区中队过河参战,埋伏在石岗以北,于战斗打响后阻止石岗据点的敌人北上增援;三、命令峰山大队四连看守近在咫尺的翟庄据点,不仅绝对不能让据点里的敌人出外增援,甚至据点的火力支援也要尽最大可能压制。
宋大队长和郭参谋长共同率领峰山大队一连打主攻,袭击鬼子的汽车队。出发之前,宋大队长做战斗动员:“同志们,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对于农民兄弟的辛劳都有深刻的体会。农民兄弟一年到头,起早睡晚,累死累活,风里来雨里去,到头来也不过打下三五斗粮食,掺糠掺菜也不够一家老少吃喝嚼用。可小鬼子一来,老百姓连这点粮食也保不住了。目前,我们的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鬼子的战线越拉越长,后勤供应越来越紧张。为了保证前线的粮食供应,小鬼子对我粮食产区进行疯狂的扫荡,大肆的掠夺。最近他们就在东平湖一带的小麦产区抢夺了上百万斤小麦,通过水路运到平阴,又要用汽车转运到济南。我们这次战斗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从鬼子手里夺回这些原本属于我们的粮食,截断他们的粮食运输线。这一仗,我们必须打好,必须打胜,打出我们的自信,打出我们峰山大队的威风来,振奋长清人民的抗日热情和信心。”
经过十几里地的急行军,部队很快进入阵地。在郭参谋长的严格要求、监督下,于拂晓前在双乳山周围布下了一个严密的伏击圈:一排和机炮分队分头埋伏在双乳山西北角之公路东侧的几个土堆上;二排埋伏在双乳山西南角之公路西侧的高粱地里;三排埋伏在双乳山西北角之公路西侧的一个大土堆及其周边的高粱地里。三个一组的石制地雷群由各排负责埋设各自阵地前沿的公路路段,要求埋设精当,务必做到天衣无缝。而且,为了准确把握出击时机,每组石雷群的引线全由各排排长亲自掌握,等郭参谋长一声令下便拉线引爆。同时,还要求战士事先一律将手榴弹盖打开,步枪一律把刺刀上好。总之,大队上下,干部战士,全都卯足了劲儿,准备打一场近战、恶战、白刃战!
一切箭在弦上,接下来便是等待的煎熬。
据情报说,敌人的车队可能在上午九点之前到达双乳山一带,可郭参谋长手里握着的怀表指针已经跳过十点,还没有看见敌人的影子,听不到一点点汽车的声音。这时候,老天爷要好像故意凑热闹,把天空的云彩驱赶得一干二净,毒辣辣的日头就像往大地上喷火似的,将烤人的热浪一阵接一阵地扑向干渴的大地,送进密不透风的高粱地。从昨天夜间到现在,大家都还滴水未进,如果说刚才肚子里还“咕咕”叫着要饭吃,那么现在却又让难耐的口渴折磨的难受,嗓子眼里冒烟。郭参谋长更是竭力克制着内心的焦灼。他十分清楚,战士们的战前情绪对战机的把握和战斗力的发挥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只要把心里的焦灼暴露出一点点,就会把情绪传给周围的战士。如果把这种情绪传染开去,最终结果就不单单是焦灼这么简单了。
突然,一排长声音极轻却又异常兴奋地说:“参谋长,大路上有烟尘!”
果然,顺着大路往南看,五六里地之外的下巴方向,正有一股烟尘往这边慢慢地滚动着。将耳朵贴在地堰上仔细听听,似乎也有一点点汽车的轰鸣在耳边颤动。郭参谋长轻轻向左右命令说:“往后传,注意隐蔽。”
青纱帐里立刻充满紧张气氛。
第一辆汽车过来了。汽车顶上只有四个鬼子兵。
放它过去。
第二辆汽车上有二十来个鬼子兵,个个荷枪实弹,头戴鋥明瓦亮的钢盔,虽然看不清楚,但也看出他们个个瞪大了眼四下睃巡。
第三辆汽车也进入了伏击圈。
“打!”郭参谋长的命令刚刚出口,地雷、手榴弹接二连三在敌人群里开了花,机枪、步枪也一齐向敌人开火。
大个子一排长拉响地雷之后,又接连投出四、五枚手榴弹,随即奋起一跃,大喊一声:“冲啊!”便一阵风似的带领全排战士冲向敌群,与敌人展开白刃战。他一连刺死三个鬼子兵,可就在他从最后一个鬼子身上拔刺刀的时候,被后边赶过来的一个鬼子刺中。
战士张连第见排长被鬼子刺中,怒火中烧,连枪口也来不及调转,猛地扑上去,用右胳膊死死夹住那个鬼子兵的脑袋,乘势往外一甩,一下把那个鬼子兵甩出去四、五米远,紧跟着一个箭步窜上去,一刺刀结束了那个鬼子兵的性命。回头再看,一排长已经倒在血泊中,牺牲了。
战士们的眼杀红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血肉搏杀,押车的二十四个鬼子兵受伤两人,俘虏三人,逃跑一人,其余全部被我击毙。
经过简短讯问,发现那个逃跑的鬼子竟然是这个小队的队长。宋大队长问:“那个鬼子朝哪个方向跑了?”有人说往北,大概是投奔归德据点去了。二排长提议要追,宋大队长颇为自信地说:“命令一排二班爬上双乳山,一齐朝鬼子逃跑的归德方向开枪!”
二排长悄悄问:“参谋长,这是啥意思?”
郭参谋长说:“这还不明白?抓鬼子呗。”
“抓鬼子咋不派人去追?”
“派人追?那这边汽车上的麦子谁来运?你放心,大队长自有妙计,赶紧安排你们二排做好周围警戒,周围村庄的乡亲很快就要到了!”
果然,他的话说音刚落,张政委就带着下巴、顾家道口、顾家小庄等村的群众,推着小车,挑着木桶,提着布口袋,“忽忽隆隆”地赶来运送缴获的小麦。
五、六万斤小麦快要运完,二区区中队队长李刚兴冲冲地跑到宋大队长面前:“报告宋大队长,二区区中队队长李刚将日军俘虏一名押到。请指示。”
宋大队长有点兴奋地说:“果然抓到了!”李刚更是兴奋:“听到这边的枪声,就知道有情况,我们就张开大网,等着瓮中捉鳖。没想到这家伙还是个小队长哩!”
宋大队长夸赞说:“不错,到底是大名鼎鼎的神枪手李刚!”
李刚瞅瞅地上缴获的机枪、步枪、子弹、战刀,更有那十三辆报废的汽车,不好意思地说:“还是县大队厉害,我们只是守株待兔捡了一个小便宜啊!”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