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中国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希望。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会议,从此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十年的全国高等学院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等招生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应届高中毕业生、复员军人、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工人农民和干部。但会议的细节却是历史的转折点。

1977年的8月,当时年仅31岁的的中国科技大学的助教温元凯接到电话:邀请你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你最好明天就能赶到北京,参加这个由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亲自组织的重要会议。
8月4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聚集在人民大会堂。大家都知道邓小平是一个很直率果敢的人。

邓小平什么开场白都没说,直接向大家提问:大家对于科教发展有什么想法,都尽管发言。
首先发言的是资历最深南开大学的校长杨先石教授,教授在自我检讨之后之后说要进一步对工人、农村进行再教育。
这一天的座谈会,邓小平的眉头就没舒展开过。
在座谈会开到第三天的时候,清华大学的副校长何东昌在谈到大学新生很多都是小学的文化水平,素质很差。
这几句话激起了武汉大学副教授的突然反击,直接就说了当时高校招生的十六字方针不合理。
之后温元凯提议道:当前教育界最紧要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要恢复高考,我提议将那十六个字改一下:将基层推荐改成严格考试、学校复审改成择优录取。

邓小平听完温元凯的话之后沉思了一会,说:我至少采纳你建议的四分之三。
邓小平说完之后大家都愣了,不知道邓小平是什么意思。
邓小平接着说:将领导批准拿掉。改成:自愿报考,严格考试,择优录取。

当邓小平说完之后,所有的参会人员都不由自主的鼓起掌来,掌声经久不息。
仅仅拿掉了四个字,就改写了无数人高考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