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上书:“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在这个世界上,其实从来就不缺千里马,缺少的不过是发现它的伯乐,于马如此,于人如此,于物亦是如此。
40年前,这些画只卖5块,甚至某些画卖1块1张都没人要,然而他却慧眼识珠,看出了里面蕴藏的巨大商机,豪气买下了9000余幅画,如今,他已经成为中国书画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段传奇的故事。
此人名曰许化迟,乃北京和平艺苑的掌门人,北京竹萧斋书画院的院长,相信对书画艺术感兴趣的人都听过他的大名,业内更是将其尊称为“九爷”,至于他为何愿意“倾家荡产”买画,还要从他的家世说起。
许化迟出生于艺术世家,他的父亲名叫许麟庐,是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得意门生,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许化迟注定会和艺术结缘,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里的客人不是齐白石,就是黄永玉、张伯驹、徐悲鸿、郭沫若等人,后来,为了方便大家交流,父亲许麟庐在东单西观音寺胡同开了一家画店,师父齐白石更是为爱徒亲自题匾“和平画店”,并将自己的画作放进去售卖,这也是中国第一家出售齐白石画作的画廊。
虽然这家店如今已然被王府井的繁华给盖住了,但早些年,这里一直是京城各大书画家、文学家、收藏家最爱来的地方。而常年身处这样的氛围里,许化迟的绘画水平、鉴赏水平,自然是迅速提升,为其日后的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了,上世纪50年代,我国还处于资源极度匮乏的时期,老百姓尚且吃饭都是问题,哪里有闲工夫来看画、买画,以至于一些名气不够大的画家,常常是食不果腹,最后只能贱卖自己的作品,当年吴作人一张画也就卖5元钱,出名一点的李可染卖8元,至于黄宾虹的画,1元1张都没人要,因为大家根本就不认识他。而大师齐白石的画,也不过10块钱一平尺,直到他去世,都没见到自己的作品被世人当成稀世珍宝并拍出天价,实在是可叹。
1979年,国家历史博物馆里成立了“外宾服务部”,专门卖一些近现代画家的画,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时博物馆穷得连请外宾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只能卖画换钱,且卖得很便宜,但即使如此,还是没多少人买。
国家博物馆公开卖字画也挺“丢人”的,可当时的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上千幅画又该如何处理呢?就在此时,许化迟站了出来,他出资20万元,买下了历史博物馆出售的9000余幅名家作品,其中不乏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等人之作。
放在如今看来,20万元买9000幅画并不贵,况且还是齐白石等人的作品,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20万元可是一笔巨款,若是换算成如今的钱,至少在5000万元左右。
当然了,对于许化迟来说,倾家荡产也要买下这些画,并不是为了什么以后“升值、发财”,作为从小接触艺术,接触无数画家的人,他知道画家们生活不易,更懂得这些画的价值,他想要保护这些珍贵的作品。事实证明,许化迟没有选错。
时至今日,齐白石、李可染等人的画有多值钱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随便举几个例子,2015年,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以1.84亿元成交(上文中8块钱1张画的那位);2017年,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元成交,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最高纪录。
根据业内人士估计,当年许化迟买下的9000余幅作品,保守可以卖400~500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还会继续上涨,若许化迟手里的作品全都卖掉,成为中国首富也不是没可能。但比起金钱,更可贵的是,因许化迟的保护,这些艺术品才能完完整整流传下来,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来说,乃是无价之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