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明(仁空),一九六一年生,江苏泗阳人。民进无锡市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江苏省文化名人库入库画家、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文联书画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无锡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太明艺术馆馆长、无锡锡梅诗书画院(新吴区)青少年书画学校特聘艺术导师。
与无锡锡梅诗书画院朱立平院长在一起
作者近照
庚子记事(5月16日晴天)周六 陈太明
计划画一本大开册页,题为太湖石、草虫、蔬果三体合一呈现于画面。
从古到今,画太湖石的画家数不胜数,其表现方法与精神内涵多以"瘦、透、漏"为主要形式。太湖石的本质内涵其实并不仅此。
清晨,打开网络一段锡剧名调《双推磨》又回荡在耳边,我虽生长于江北,但这段锡剧名腔在我上小学时就会哼哼了,多少年来,除了淮海戏,锡剧就成了我的最爱,今日听起小王彬彬的锡调《双推磨》,一下子就把我的思路带入了我的太湖石的画面里了,这软软的吴腔锡调情深意切,如太湖水般的柔美、又如太湖石般的细腻感人至深,听着小调,看着太湖石似乎又让人觉得太湖石都是水做的,其间所蕴藏的自然与历史文化内涵会一下子地涌入了脑海。
太湖周边的人民,祖祖輩辈对太湖石的万般喜爱,是因为太湖水滋养了太湖石,而太湖石里又包含了水的精神品质。刚柔相济,是一种情感,大美不言是一种胸怀,四面通气,八面临风。古人说,石分三面,而太湖石又是天地灵性的凝聚。人们喜欢它,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秀美,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与乡情。在无锡,不论大园林、小园林、居家、或公园或历代名人居所那儿,都会见到太湖石的倩影。太湖石的千奇百怪、多姿异态,总会给人以无穷的遐想:你忧伤时看看它,你开心时也看看它,每一块石头都会像一个千古哲人一样走入你的心扉,像一壶陈年老酒沁入你的心田,让你豁然开朗。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我画太湖石的审美趣向的路子就宽广了好多。
太湖石是一湖水、是一段吴语故事,太湖石又蕴含着醇风民俗里的喜怒哀乐,也早就成了烟雨江南、生活里的一部分了。你赏看太湖石,听着《二泉映月》《太湖美》或是《茉莉花》或是苏州评弹 …… 都会让你的神经在不经意间与这太湖石紧紧地联系起来,于是,我笔下的太湖石就有了新的生命了,它的柔美,它的坚韧、它的有容乃大、它水一般的细腻 …… 就这样鼓励我的《太湖石小品》创作了。
画好太湖石,我用不同的蔬果点缀其间,人间烟火与石头的情感顿生,而鸣虫的叫声又给画面平添了几分自然之趣,太湖石小品今天就这样诞生了。
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