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新媒体联盟成员与画家宋孟秋合影
艺术新媒体联盟成员与画家宋孟秋合影
近日,在艺术媒体联盟发起成员资深媒体人赵刚的倾力推荐下,艺术媒体联盟一行四人来到长安画坛中青年实力派花鸟画家宋孟秋老师的艺术工作室。
艺术新媒体联盟成员与画家宋孟秋合影
长安画坛颇有实力的中青年画家宋孟秋,他的画秉承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脉络,拓展了传统语言,又具有很强的现代形式美感,他善于以自己的审美取向为立足点,学习他人的表现方法。在他近年来的艺术探索学习过程中,深受长安这块厚土和画坛诸多大家画风的滋养吸收开始形成了自己清新明丽,散淡脱俗的艺术语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画家宋孟秋的国画花鸟世界。
宋孟秋与刘保申、萧焕、张之光、姜怡翔合影
宋孟秋其人其画
文/张之光
宋孟秋同学是西安美院国画系本科毕业的学生,也是文革后唯一的一届花鸟本科,从二年级开始分专业,在校四年中间,三年时间是学花鸟的。九零年毕业分配工作后,又考回西安美院攻读硕士,他是历届花鸟专业研究生中,唯一的一个以写意手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生。其他大部分学生都是以工笔形式,主要研究工笔重彩。这三年时间里,一年级主要是文化课,到二年级时才正式接触到绘画学习,三年级上半年才能画一学期画,下半年剩下一学期还要写论文,要答辩,搞毕业创作展览。写意花鸟画在三年的学习时间里是很难有所进展的,实际上在校真正接触到绘画的时间是一年半,不到两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要画得很象样也是很难的,但宋孟秋同学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大家都看见了,基础的东西还是很不错的,其写意花鸟画在对画面的整体把握方面有相当的进展,这与他平常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对学习、对画画是很用功的,只要画起画来,心无旁骛。他为人朴实忠厚,是一个踏踏实实干事情的人,也是一个老老实实做人的人。
宋孟秋花鸟作品
实际上,中国画很微妙之处,也是叫人很兴奋的是,在宣纸上出现了“一”以后。就要感觉到“二”在哪儿,你就要找那个“二”,有了“二”以后,你马上感觉到“三”的存在,这样找下去是最真切、最真实的。中国画这一点,我认为是最深刻的学术问题,也是理论家和画家经常说不到一块的地方。我经常说的要在画面上找画,不要让一张宣纸随随变变废掉,你认为画完了,认为哪儿坏了,改过来怎么样,就当作一种实验,一直找下去,直到认为没有办法了,找到最完美的地步。兴趣不断,忘乎所以,这个过程非常有意思,也很有益。我认为这个理论听起来不像是真正的理论,但这才是真正画画的理论,不是为理论而理论,是为画画而理论的理论。
宋孟秋花鸟作品
近来,也是宋孟秋同学这几年的一个重要体会,自己已感悟到了,就是写意画一定要多画。写意画就是要多画,就是要在失败中寻找通向成功的路,因为写意画即便是把构图搞好了,到纸上画起来以后,未必就按照你的想法来,有时候很难驾驭,这一点上他提的很对,希望他在这方面能更加努力。
宋孟秋花鸟作品
和宋孟秋交谈
文/姜怡翔
宋孟秋与我是校友,我俩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当他一九八六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修花鸟专业时,我已留校任教并给他们带课,所以又有师生之缘;二零零七年经过我和张之光老师推荐,宋孟秋被聘为国画系教师,任教于刘永杰工作室,与我共同讲授写意花鸟画课程;论年龄,我稍长,所以,我与孟秋有合并四重的关系:校友、师生、同事、兄长。
宋孟秋花鸟作品
纵观孟秋画册中的作品,展现的恰是其不同时期跋涉的足迹:读本科之前已入校进修三年,研习人物、山水、花鸟画,从孜孜临摹到外出写生,铺就了艺术之塔的第一层基石;本科期间,主攻花鸟专业,写意画由明清乃至近现代都有吸收和借鉴,海派及扬州画派写意画的清雅和静逸,在其早期创作中也有所体现;读研期间,跟随导师张之光先生,张老师对形式美的把握,对形式语言的驾驭,都给予宋孟秋更多的滋养,但由于其自身对绘画过于力求完美,一度陷入谨小慎微的笔墨状态之中,每作一图,兢兢于形和技法的完备,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写意画的“书写性”特征,自此陷入一段徘徊时期。我想,技法固然重要,但不能唯技法论,应该是通过笔墨带出来的形、意、情,这样才能把“绘画性”发挥到一个极致,技法和精神性是表与里的关系。此后一段时期,宋孟秋通过理论研究和对前期作品的反思,从对绘画书写性和笔墨精神的追求以及中国画强调抒写性灵这一最核心的艺术精神之中获得启发,使自己广收并蓄,思维由固化进入一个跳跃起伏、开阔鲜活而有生命力的状态中,这从他近两年的作品中,明显能感觉到这种变化,这是特别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宋孟秋花鸟作品
宋孟秋对绘画的坚持和不断追求所取得的成绩,与其平时谦虚努力,善思好学密不可分。我与孟秋在教学工作之余,常常会听到其带着问题向我问询,在交流中,我强调更多的是绘画的精神性和鲜活感:精神性是主体精神性情之所在,自己的存在是最有价值的,每一个体传达出来的精神气息不一样,正是每一个体精神的价值所在;鲜活感指通过写生或对真实生活场景的感受与提练,并以相适应的技法所呈现出来的绘画状态。是为此文,更像是我与孟秋的一次谈话交流。愿他保持目前这种跳跃起伏、开阔鲜活而充满生命力的状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宋孟秋花鸟作品
宋孟秋花鸟作品
宋孟秋花鸟作品
宋孟秋花鸟作品
宋孟秋花鸟作品
宋孟秋花鸟作品
宋孟秋花鸟作品
宋孟秋花鸟四条屏作品
宋孟秋花鸟四条屏作品一
宋孟秋花鸟四条屏作品二
宋孟秋花鸟四条屏作品三
宋孟秋花鸟四条屏作品四
宋孟秋花鸟四条屏作品
宋孟秋花鸟四条屏作品一
宋孟秋花鸟四条屏作品二
宋孟秋花鸟四条屏作品三
宋孟秋花鸟四条屏作品四
宋孟秋花鸟四条屏作品
宋孟秋花鸟四条屏作品一
宋孟秋花鸟四条屏作品二
宋孟秋花鸟四条屏作品三
宋孟秋花鸟四条屏作品四
画家简介
宋孟秋,1964年生于河南省南阳南召县。斋号:三钵莲舍。现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9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专业,获艺术学学士学位,师从萧焕、刘保申、张之光等先生。
.200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专业研究生部,导师张之光先生,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2年3月,陕西美术馆,作品《春藤》入选“陕西省首届中国花鸟画展”并获优秀奖;
.2003年6月,北京,作品《窗花》入选“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序列展——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
.2004年7月,陕西美术博物馆,作品《窗花》入选“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陕西省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2011年1月,西安大唐西市,作品《花卉系列》组画入选“墨象新解——陕西当代水墨20人邀请展”;
.2011年1月,四川绵阳,作品《喜梅献瑞》组画入选“水墨涪城——2011首届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1年3月,西安雁塔美术馆,作品《花蔓阳春》组画入选“今日长安——陕西名家画展”;
.2011年3月,西安工大,作品《梅花系列》组画入选“美在工大——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青年教师作品展”;
.2011年10月,陕西美术博物馆,作品《月中疏影》系列入选“传承、突破、发展——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陕西省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
.2012年1月,西安亮宝楼,作品《引蔓长青》组画入选“长安画坛最具收藏升值潜力新锐作品展”;
.2012年8月,西安亮宝楼,作品《富贵长春》组画入选“臻品水墨——中国画新锐四条屏作品展”;
.2012年12月,西安湘子庙,作品《四时占春》组画入选“艺术一平尺绘画作品展”;
.2012年12月,陕西美术博物馆,作品《疏影生香》组画入选“长安之重——陕西当代优秀国画家作品展”;
.2013年1月,西安今日长安美术馆,作品《四季争春》组画入选“陕西中青年国画邀请展”;
.2013年2月,西安亮宝楼,作品《春华秋实》组画入选“墨韵——宋孟秋等五人国画作品展”;
.2014年4月,西安亮宝楼,作品《海棠枝上》组画入选“中国梦•翰墨情——《艺术典藏》年度推荐作品展 ”;
.2014年4月,日本高山市,作品《秋江冷艳》组画入选“大象无形——现代中国绘画展”;
.2014年5月,陕西美术博物馆,作品《蒲塘秋艳》组画入选“2014长安出发——青年美术家优秀作品展”;
.2014年8月,浙江嘉善,作品《小园香径》组画入选“第四届西园雅集——水墨名家年度展”;
.2014年10月,西安亮宝楼,作品《逐月含香》组画入选“展势——庆祝《臻品水墨》杂志创刊两周年书画交流展”;
.2015年1月,四川绵阳,作品《艳阳丽春》组画入选“水墨涪城——2015第五届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5年5月,西安都城隍庙,作品《沉香亭上》组画入选“翰墨添文采 学子增福慧——首届都城隍庙陕西书画名家邀请展”;
.2015年8月,上海,作品《光阴如春》组画入选“丹青诗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中青年书画名家邀请展”;
.2015年9月,陕西美术博物馆,作品《帝城暮春》入选“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系列美术展”;
.绘画作品、论文及评论文章曾发表于《艺术典藏》、《臻品水墨》、《西北美术》、《西安晚报》等多家报刊杂志;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出版《陕西当代中青年作品集•今日长安宋孟秋》和《宋孟秋中国画作品集》两部;
.2012年于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首次举办宋孟秋中国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