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头条讯:刘麦根\报道 商怡安\文稿
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颂英烈献丹心
——写在建党100周年的日子
一百年来,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已任,铸就了百年辉煌!在这建党一百周年的大喜日子,目睹半个世纪特别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处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跨越发展,安定团结一片祥和的政治局面,情不自襟,欣然命笔。我以一个普通党员身份,写一写近年组织编辑出版《共和国不会忘记》全国参战老兵名录丛书的亲历经过。如果说这也算是为党工作、为讴歌英雄,传承红色文化作出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奉献;那么,我谨以此来回报党组织对我四十余年教育培养,向党表达我的一片丹心。

我一九七八年底从湖北麻城应征入伍,两个月后的一九七九年二月便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火线上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九八一年我才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历一九八五年部队退役和二零零三年企业转制下岗的革命需要与人生考验。下岗后在武汉打工多年,做过酒店保安、当过大学生宿管、应聘过记者、为书报摊送过报刊杂志。二零一二年有幸招聘入湖北省文联《今古传奇》杂志社,分配在广告部做文案策划编辑。因在部队从事过写作有些基础,做文案策划期间发表了一些文学作品,还将过去曾创作出版过的个人文学作品集《回眸》一书主动捐出上传在社里承办的文学网上,获得较高点击率。同时,在此期间夜以继日拚命工作,还编著了一本养生书为部里创造了较好的经济价值,才逐步在这文人汇萃的阵营站稳脚跟。



二零一五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纪念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末来。铿锵之声响彻世界!我在聘入杂志社之初就曾策划过编辑出版《共和国不会忘记》全国参战幸存老兵名录丛书选题,没想到这时侯正遇上天赐良机。杂志社在这一年里报省文联及上级宣传主管部门批准,正式行文决定出版这套大型红色丛书。成立了专门办公室,并任命我为主编,牵头在全国各地组建网络,寻访搜集自抗战以来,包括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印、中越等自卫还击战在内,国家认可公布的十四次战争参与幸存的老兵,要将他们参战经历载入书中。与当时央视播放寻找抗战老兵遥相呼应,形成电台、纸媒两大传播红色文化窗口。可是好景不长,两年后刚出完丛书第二卷;因订购发行有限等因素陷入困境,杂志社领导告诉我不打算再办下去,让我回原岗位上班,所聘人员解散,不再计发工资。在这种情况下,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家三代为国参战,父亲抗美援朝、祖父一九二七年参加黄麻起义,后由农民自卫军转入红四军,一九四八年解放战争中在河南省光山县英勇牺牲,时任旅长,年仅四十几岁。(在现麻城市革命烈士陵园英烈墓墙上商氏烈士中第一位商耀华烈士就是我祖父的名字)。出自家国情怀,我找到社领导,部负责人多次交谈,动之以情,要求网开一面,不公开发文停刊,最终取得社领导同意。自此我决定辞职,放弃较高的月薪待遇,自负盈亏,自办发行,继续出版。还主动向省文联相关部门申报了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书号。

陈运火少将题字。

海南省走访慰问琼崖红色娘子军六连岭连幸存老兵余庆花合影留念。

在南京、浙江、贵州等地寻访参战老兵。
几年来,我组建各省地市县参战老兵团队,走进校园为中、小学生义务上爱国主义教育课千余场次。对全国上万名参战幸存老兵进行了家访,采写他们当年作战英勇,舍身报国热情。并将他们所经历的战火岁月写入书中,留给历史,留给后人。走访了数百名为国捐驱的革命烈士家庭,尽可能为他们反应生活现状,协助当地政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为他们祭祀扫墓提供方便支援。海南省琼崖地区原红色娘子军连唯一幸存女兵余庆花老前辈,得知编辑部派人从北京赶到海南和当地老兵一起专程采访看望她,老人家格外激动,兴奋。她虽近百岁高龄,仍能清楚地讲述她一九四二年参加冯白驹将军领导的琼崖革命队伍,一直在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她经历了抗日战争、配合四野解放海南等战役。听说要把她的事迹写入丛书留给子孙,送给当地博物馆收藏时她特别高兴,特意拿出国家发给纪念章和大家合影留念,要求一起编入书中。在麻城革命老区,一百零六岁老红军来显合,生前当地老兵组织几次对他进行釆访慰问,为他编写参战历史,为他桃选最好的,他最满意的照片留在丛书中作永久纪念。丛书出版后他如获至宝,临终前一天还没忘记那本书,一遍又一遍抚摸着心爱的封面,他心里清楚这本书上永远永远地记载着他曾经光辉战斗的历史。更值得一提的是;已写入丛书第一卷中的湖北省随县洪山镇朱集村老村干部、一九七九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退役军人杨克全,在二零一七年三月三十一曰,带病带领村民扑灭突发山林大火,旧病复发住院抢救时,妻子埋怨他说:克全啊,你知道自己身体有病,怎么还那么傻?一直要坚持到大火扑灭,,,,杨克全回答说:我是一名参战退役军人,村里老党员,国家没有忘记我,共和国书中记录着我,当国家财产受到威协我更不能忘记我的国家,不能忘记我的职责和一个老兵的义务。由于身患疾病已久,太过劳累肝脏严重损伤抢救无效,灭火两天后身故。他的去世,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在全体退役军人中引起巨大反响,当地政府号召全体党员干部,退役军人向他学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我离开杂志社后,《共和国不会忘记》全国参战老兵名录丛书仍保持每年一卷坚持继续出版发行。资金困难,全体采编人员不计个人分文报酬,自发自愿组稿投稿毫无怨言。我们几乎跑遍了各省,走访拍摄了近百座烈士陵园照片,走访慰问了多个参战退役贫困老兵。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名录丛书现已出到第七卷,其中组织自筹资金出版了五卷。可喜的是该书一经出版便受到各方面关注,很快被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后来又陆续被中央党校图书馆、国防大学、各省市县级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部分县级高中阅览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退役军人事务局,旅游景点等三百多处单位收藏和展示,已有一万二千多名参战人员写入丛书。先后有原中央军委委员杨德清上将,北京军区政治部陈运火少将等多位首长和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主任,著名书画艺术家陈谷清等社会知名人士为丛书题字签名鼓励。在北京罗援将军还亲切与我合影留念。原湖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湖北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武汉高炮预备役师副政委毕志伦老领导欣然担任丛书总顾问。作为一名烈士后代,三代参战退役军人我无不感到荣幸和欣慰!《共和国不会忘记》丛书的出版发行,是一份厚重的国家记忆,将连续出版若干卷。为国家争取独立、自强的历次参战幸存老兵树碑立传,积极宣传弘扬参战将士报效祖国,忠于革命的赤诚之心,为当下一代年轻人树立鲜活的榜样并永存后世,这既是给我们参战幸存老兵精神鼓舞和政治荣誉,更是为我们所面临的时代变幻,面临新的桃战,新的战争的需要。她将是激励更多的后人为国尊严而战的动力。一旦再有战争,我相信一代新的英雄将会脱颖而出,定能发杨前辈革命精神,更加勇敢地冲锋在前,英勇杀敌,报效国家,光耀门庭,再铸中华民族之魂!
我认为:编辑出版共和国不会忘记全国参战幸存老兵名录丛书,这是一件前人没有做过具有伟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业,将会载入史册。
我认为:共和国不会忘记名录丛书,会为每一位为国参战的幸存老兵收藏一份珍贵的纪念,让他们在末来岁月回忆起往事时感到欣慰。让他们为自已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子孙,为当年舍身报国之英勇而自豪。
我认为:这是一件做在当下,利在千秋的鸿篇巨著,是留给历史,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为党旗添彩,为军旗增辉这是我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参战退役军人应该努力去践行的工作。歌颂英烈,寻访英雄,传承红色文化更是我一个共产党员心中不灭的追求。
我会不懈努力。我会乐此不彼。我会奉献余生。
(寻访历次参战幸存老兵热线、微信:18771024379.联系人:商怡安。丛书自第八卷起,期待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赞助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