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融融,草木菁菁。2021年4月5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王鹤年老师的亲属,女儿王澄波所在的快乐驿站群部分成员,儿子王笑波的部分同学,闫景中学66届到68届初高中部分同学以及特邀嘉宾张秀芳等,有幸参加了王鹤年老师追思缅怀座谈会。
运城河东盛宴宴会厅,现场布置的庄严、肃穆,背景屏幕上播放着王老师的儿子,优秀企业家王晓波精心制作的纪念短片,一幕幕王老师生前珍贵的家庭生活照片和缅怀老师的视频,充盈了整个空间;全场学子瞻仰老师的音容笑貌,深情回忆了与王老师的师生情谊,再次勾起了对老师的缅怀和追思……
王老师毕业于青岛大学化学系,后又到北京师范大学进修,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王老师始终以投身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最高理想,毕生奉献于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事业。在学生眼里,他为人师表,是我们最敬重、最热爱的师长和男神。他备课认认真真,讲课形象生动,理论联系实际,严肃而不死板,让深奥的化工原理变得简单易懂,上他的课是一种欣赏和享受,他让学生深深地爱上了化学课;他注重仪表,着装整洁,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讲台、课堂的敬意和热爱;他教书育人,将人生哲理深度融入专业课堂,上他的课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科学文化知识,还帮助学生端正三观,教导学生们如何成人成事,如何真正去理解科学的道理;他爱生如子,关心学生成长成才,关注学生思想教育,贴心地默默地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学生;他身体力行,对待工作的高度负责与热爱激发了无数学生心中的梦想,点亮他们勇敢前行的明灯,而学生们也永远记着他的好、记住他的教诲,他无愧为教书育人的典范!
座谈会由同样是教师的才女孙宏恩主持,在王老师的儿子王晓波热情洋溢的答谢词中开始。他深情回忆了父亲对他的教养和对其成长的影响,感谢追思父亲,撰写文章的学生和朋友。
运城学院退休教授王贞民老师高度概括了王老师非凡的一生,热情赞扬了王老师的高尚品格和治学精神,他说:王老师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他温文儒雅、亲切和蔼;他胸怀坦荡、低调淡定;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师之典范,人之楷模。
学生代表李天相回顾了母校闫景中学的校史,从王鹤年、杨岗、贾怀生,到杨悦亲;从相授相传的闫景中学的“四世同堂”,到王鹤年老师生前淡泊低调却又光芒闪耀的点点滴滴,说到动情处,竟声音发颤,频频掉泪,无不令人感动。
王老师的学生张治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回忆了老师对自己如父般地关爱,他悲痛难抑,几度哽咽,张淑苗女士接过书稿,声情并茂的诵读扣人心弦,表达了对恩师的感激之情,指出了老师对自己为人、为学、为师产生的重大影响,真可谓“恩深似海,永志难忘。”
在座谈会上,有几位同学和我一样,在悄悄地抹着眼泪。1962年,我来到向往已久的闫景中学初中部求学,对王鹤年老师肃然起敬,直到三年后,我考上了本校高中,才有幸成为王老师的学生。王老师让我们在一个个神奇的化学实验、美丽的化学反应中感受到了化学的趣味和魅力。老师在实验课中表现出的真善美,从人格、心灵中折射出的内在美,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学生的情怀,让我们从心底产生热爱科学,并为之奋斗终身的意愿。
毕业后走向社会,经历过人生的坎坎坷坷、起起落落后才发现,人生的很多智慧,其实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回想当年,王老师在实验室对我们的教诲,无不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这是一次迟到的追思会。王老师离开我们近40年了,虽时光流逝,其音容犹存,神态难忘。他面对讲台,背靠黑板,给我们知识,给我们智慧。他立德树人的高尚情操,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关爱学生的优秀品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满腹经纶的渊博学识,风趣幽默的授课风采已深深地镌刻在我们心中,他身上集中了所有好人善良、向上、纯洁、温柔的品格,只有好人才能是一位好老师。
这是一次隆重的答谢会。王老师去世近40年了,他的子女怀念他,他的学生更没有忘记他,大家纷纷撰文纪念,相互点赞,一时间掀起了纪念王老师的热潮。王老师的子女们深受感动,决心把这些文字收集起来,汇编成书,献给父亲在天之灵,德高望重的王贞民教授为本书作序,博学多才的退休领导王锡义先生写了后记。姐弟俩清明节回乡给父亲扫墓,便发出邀请表达谢意。
这是一次别样的同学聚会。五十三载一瞬间,少壮今已古稀年。半个世纪后重新聚首,当年的风华少年,如今已是满头飞雪,昔日的同学虽然多年不见,但却一见如故,感觉还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那么自然,道不尽的前尘往事,诉不完的喜悦伤痛;少了些激情和冲动,多了些淡定与从容。感谢王笑波提供了这个宝贵的机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共处时光,大声地说笑,轻轻地问候,深深地祝福。
这是一次特殊的文友见面会。不管多忙,无论多远,挤出时间,也要赶到。快乐驿站群的周英苗女士,风尘仆仆由太原赶来,王养青女士推迟了返回太原的行程,为的就是跟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友见上一面。我不认识你,你不认识我,但你的文章和诗歌,早已走进我的心窝;你没见过我,我没见过你,我们却彼此欣赏,互相点赞;你不用介绍你,我不用介绍我,一见面便手拉着手,因为我们神交已久;于是乎,连微信,拍照片,亲热得像久别重逢的战友。文化的魅力如此神奇,文学的力量如此强大!
这是一场盛大的联欢会。参会嘉宾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纷纷登台表演,展示才艺。丁守银先生演唱的蒲剧《黄鹤楼》选段声情并茂,惟妙惟肖,颇有蒲剧大师阎逢春的范儿;吉晓燕女士表演的眉户剧《书记的妈》选段、雷文娟女士演唱的《祥林嫂》选段温婉哀怨,如泣如诉,让台下观众深受感染;张培民同学的拿手好戏,方言诗朗诵《黄河,我的妈》风趣幽默,乡味浓郁,展现了在外游子热爱家乡的拳拳之心;齐满花女士身轻如燕,表演的广场舞舞姿优美,动作娴熟,人们不禁拍手叫好,连连称赞;农民书法家张牛群先生的赠字仪式让人们大开眼界,好评如潮。
特邀嘉宾,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戏剧文华大奖获得者张秀芳女士演唱的《百岁挂帅》把演唱会推向了高潮。她身段多姿干练,举止庄重从容,金塔似的身躯,稳如泰山的姿态,高亢激情的唱腔,炯炯射光的眼神与正气凛然的魄力与帅气,把一个对敌坚强不屈的英勇斗士佘太君展演得淋漓尽致,把一个老当益壮的巾帼形象,活脱脱地刻画出来了,让观众大饱眼福,感到了雄壮豪迈的气氛和大无畏的气概。
座谈会很圆满,很成功,很精彩,是对王老师的学识 、品德 和为人的认识,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灵魂的洗礼。王老师树立了一个谦谦君子的人生榜样,一个传道授业的为师榜样,他不仅是一代大师,更是一代大贤,他的人格光风霁月,启迪未来!
我们可以告慰恩师的是:五十多年来,您的学生们追寻着您的梦想奋力拼博,在祖国的各行各业,做出了无愧于恩师教导的奉献,我们的祖国也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高山仰止,精神永存! (原载:家在山河间)
责任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