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徐可(商丘师范学院豫鲁苏皖结合部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民建河南省委经济委员会委员)
苗桥镇是河南省最东部的乡镇,与淮北市濉溪县的刘桥镇相连。这一远离中心城市的偏僻乡镇近年来发展较快:2020年底,苗桥镇GDP达到29.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7元。不仅如此,苗桥镇还获得一系列荣誉称号,包括国家“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河南省健康乡镇、绿化模范乡镇、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计生协先进单位、商丘市文明单位标兵等等。
2020年6月24日,中央电视台将苗桥镇作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在央视七套节目中播出。当前,广袤的中原传统农区还缺乏像“枫桥经验”“塘约经验”那样乡村振兴的本土典型,乘势梳理、总结和推出“苗桥经验”就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是基层党建引领的治理模式。近年来,农村基层党建积累了大量的政治势能,如何将这种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关键在于“干部带头、群众响应”。苗桥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组织新一届村党支部委员开展党性教育培训,将“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常态化。利用党员座谈会和党建观摩活动发动群众,利用苗桥党建公众号改善干群关系,利用小微权力规范化建设和村巡察等工作取信于民。2020年6月,省委组织部将苗桥镇党校命名为“全省示范性乡镇党校”,就是对其基层党建工作的认可。
“苗桥经验”说明:农村党建的抓手在于围绕集体性公共性事物和群众所关注的切身利益,动员群众参与“村级议事”并凝聚“发展共识”,进而把“政治引领”和“经济能人”的功能和作用相互结合起来。同时,党建工作还要嵌入当地的社会经济的“小环境”,进而形成扎根乡土、广泛参与的治理模式。
二是经济转型引领的产业模式。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苗桥镇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年产300万吨的新庄煤矿坐落其中并成为其支柱产业。但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硬约束下,煤炭经济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倒逼压力。为此,苗桥镇围绕制造产业树立“产业链招商”的思维模式,优化乡域营商环境,以商招商,以情留商,促成投资1.5亿元的辰晟印刷、域峰机械等项目落地投产,年可实现税收近千万元。
“苗桥经验”说明:“乡村经济”应量力而行,围绕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立足地方性优势资源,通过“特色产业”来参与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的区域经济循环过程。尤其是在当前,应抓住传统的制造业产业链与供应链正在重构与调整的“危中之机”,形成具有区域性特征的“产业小镇”。
三是高效农业引领的耕作模式。乡村振兴的基本面在于农业振兴,苗桥镇拥有4.5万亩耕地,近年来投资1300万元加强高标准粮田建设,装配节水喷淋设施1000亩。2020年8月27日,商丘市政府在苗桥镇召开高标准粮田建设现场会,继续投资3000万元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扩大“苗白”以及葡萄、核桃、冬桃、晚秋黄梨等特色产业4200亩。苗桥镇还组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2家,他们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三千元。
“苗桥经验”说明:高效农业一方面有赖于水利基础设施支撑的规模化耕作模式,另一方面有赖于特色品种支撑的精细化耕作模式。为此,应大力培育职业农民群体和农业托管服务方式,让种植大户和农副产品经营者自主选择,在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中寻求平衡,形成各自的最优耕作和经营模式。
四是优美环境引领的生活模式。苗桥镇近年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治理采煤沉陷区2100亩,采取旱厕改造、畜禽养殖治理、燃煤散烧管控、“散乱污”治理等措施,实施电代煤气代煤“双替代”工程2076户,强化污染的源头治理和管控。同时,苗桥镇还实施道路、景观、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安装路灯220盏,集中拆除永淮路破旧危房124间,综合治理“三小”河道,凸显了“水乡风貌”和“田园风情”,引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等媒体的宣传报道。
“苗桥经验”说明:农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优美的环境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和激发人们的潜在欲望追求,这有助于依次推动“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进而“由上到下”地唤起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忱向往,“由表及里”地激发农村内生性的发展动力。
五是先进文化引领的乡风模式。苗桥镇近年来大力投资文化公共品,改造镇综合文化站,兴建了石刻园和博物馆,利用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大舞台、戏迷俱乐部、知行读书会等平台开展送戏下乡、广场舞大赛、有奖征文、摄影展、诗词创作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群众的娱乐活动和精神文化内容。与此同时,还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活动,其先进经验在全国线上直播培训。
“苗桥经验”说明:乡风文明的关键在于先进文化,而先进文化的培植还要依靠文化公共品的设施投入和平台搭建,“硬件”“软件”和“防火墙”三者缺一不可。同时,地方政府还要打破以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维惯性,返璞归真地让“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日益提升的审美层次。
六是美丽乡村引领的发展模式。除了上述各项举措,苗桥镇近年来致力于“广场建设”,在“党建”“廉政”“文化”“法治”四大广场的基础上,又打造了“文明实践”广场和“扫黄打非”广场,这“六大广场”成为“乡村旅游”的休闲去处,也成为豫东“美丽乡村”的标志性景观,更为农村群众找补了因城乡差距造成的失落感,提升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8年底,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中提到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苗桥镇远离中心城市,无法依靠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引力和辐射,转而依靠自身资源禀赋和初始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苗桥经验”。
“苗桥经验”再次说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强化农民的主体性,激发农村的内生性发展动力。为此,基层党建引领的治理模式、经济转型引领的产业模式、高效农业引领的耕作模式、优美环境引领的生活模式、先进文化引领的乡风模式互相反馈和作用,共同汇聚成为“美丽乡村”的系统工程和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