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他是所有中华儿女心中的楷模,然而,世人所能看到的都是伟人光辉灿烂的一面,而对于他的苦难与遗憾,却甚少有人知晓。
从毛主席开始参加革命,他就时刻受到敌人的追捕,甚至他的亲人也屡受牵连,他保护了无数贫苦人民的小家,却将自己的家置于危险境地。其中,九堂弟毛泽连在逃避敌人抓捕时眼睛受伤,逃离抓捕后又因为无人愿意救治,最终留下了永久的残疾。
就连毛主席也多次说,毛泽连是他们“泽”字辈的兄弟里命运最艰苦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历经磨难的普通人,却拥有一个被称为“毛家首商”的好女儿,毛小青,这个长相酷似姑姑的小女孩儿,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第一个从商的毛家人,成为了毛家另一个传奇。

毛小青
出生贫苦,不忘初心
毛小青的父亲毛泽连是毛主席的九堂弟,在革命战争时期,因为被敌人抓捕时眼睛受了伤,妻子因此离他而去,建国之后,在当地的政府的帮助下,重新组建家庭,生下了毛小青。
毛小青从出生起,就知道自己有一个传说中的伯伯,但是因为父母从小的教导,毛小青从未对外界透露过她和毛主席的关系。即使是在上学时学到和毛主席有关的文章时,她也只是在心里暗暗激动着,脸上却从未流露出任何异样。

或许是从小听着毛主席的故事长大,在年幼的毛小青心中,伯伯一直是自己心里的榜样,因此,她每时每刻都希望能够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
或许是因为在之前的革命斗争中,无数的毛家人前赴后继地牺牲在了黎明前夕,等到建国后,毛主席的家长亲人已经所剩不多,因此,对于剩下的亲人,毛主席十分关心。
他曾经多次派人接毛泽连一家去北京团聚,但是毛泽连担心麻烦毛主席,所以几经推辞,后来,在毛主席多次来信催促下,他们一家人才踏上了去往北京与毛主席见面的行程。
而这次见面,也成为了毛小青心中经久不灭的记忆。在看到毛主席的那一刻,她的心中充满了兴奋与激动,面前这个慈祥和蔼的老人就这样和书本上的照片重合起来,她很快就喜欢上了自己这个从未谋面的伯伯。
而毛主席在看到毛小青的这一刻,眼眶突然泛红了,周围的人都不知道怎么一回事,还以为是毛主席很久未见亲人,一时激动所导致的。只有堂弟毛泽连知道,是因为毛主席想起了妹妹毛泽建。
毛泽建是毛泽连的亲妹妹,但是幼年因为家中实在贫困,所以将她送给了毛主席的父母收养,因此,毛主席和她的感情非常深厚,但是后来,毛泽建年纪轻轻就为革命牺牲了,这也成为了毛主席心中的一个隐痛。
因此在看到长相酷似毛泽建的毛小青时,毛主席还是情不自禁地红了眼眶。后来,在堂弟一家人的安慰下,毛主席这才收拾好情绪,开始和他们闲谈这些年的境遇。

毛泽建
根据毛小青回忆,毛主席对她这个侄女儿非常疼爱。在这次见面最后,毛主席不仅对她说了好长一段话,而且还用自己的稿费为她买了很多新衣裳和学习用的书本。正是因为这次见面,让年幼的毛小青心中更加坚定了要跟随伯伯的脚步做为人民服务的好事。
十年后,已经长成大人的毛小青再次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看着面前亭亭玉立的小侄女儿,欣慰地笑了,而毛小青看着面前和蔼的伯伯,向他提出了自己想要入伍当兵的心愿,然而,一向对她疼爱有加的伯伯这一次却冷了脸。
毛主席对毛小青说:“你现在年纪还小,正是应该读书的时候,等你的书读完了,再凭自己的努力去当兵,去报效祖国,去为人民服务,这才是我们毛家的好儿女!”听了伯伯的话,毛小青的脸有点红。
她从小到大都听着父母的教导,不能借助伯伯的身份走后门,却没想到,还是为了自己向伯伯开了口,幸好,伯伯没有答应自己,否则自己以后想明白了,肯定非常后悔。

努力学习,进入部队
这次事情之后,回到家乡的毛小青更加刻苦学习,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且在不依靠任何人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了部队,成为了一名通讯站的普通战士。
工作期间的毛小青依旧像在学校一样,兢兢业业,无论部队上给她安排地工作是什么,她都一丝不苟地去完成。并且,和从前一样,她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和毛主席的关系。
她希望自己能够像伯伯希望的那样,成为一个什么都依靠自己的人,更好地为祖国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在部队期间,偶尔也有战友开玩笑地问她,“你来自毛主席的家乡,又姓毛,是不是和毛主席有什么关系啊?”每当听到这些话,毛小青都会四两拨千斤地回过去,说自己只是恰巧和毛主席来自同一个地方,两个人并没有什么关系。
尽管她知道,如果自己稍微透露出一点消息,或许在部队中就能享受更多的便利,但是她从未如此做过,因为她始终记得毛主席对她的教导,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就这样,毛小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着。

走上艰苦卓绝的创业道路
1993年,毛小青的工作发生了很大的调动,她被安排到湖南旅游局工作,成为一家酒店的餐饮主管,这样的工作调动对她来说是非常头痛的。
但是尽管如此,她却从未想过放弃,既然组织上这样安排了,她就一定会尽力做好组织上安排地工作,于是,不服输的毛小青开始了对餐饮行业的摸索。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她的工作做得越来越出色。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毛小青的堂弟在给她打电话时,提到了想要邀请她去北京创业开“毛家菜”菜馆的想法,初初听到这个提议的毛小青有些犹豫,因为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在单位工作,从来也没有想过要下海创业,但是在接连几次接到堂弟的邀请电话之后,她开始动摇起来。
这时,国内局势又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下海经商,毛小青在经历了几天几夜的心理斗争之后,终于决定接受堂弟的邀请,去北京开一家正宗的“毛家菜”菜馆。

于是,已经四十岁的毛小青带着从家里亲戚那里借来的12万元的启动资金踏上了前往北京创业的道路。
最开始的时候,毛小青心中也是非常忐忑。而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听到了毛小青创业的消息,赶紧给她打了一个电话鼓励,这让毛小青重新充满勇气。
她心想,自己是毛家人,从小又是在家乡长大,要是论开一个毛家菜菜馆,谁又能比她更合适呢,坚定了这个想法之后,毛小青很快就开始行动起来。可尽管她已经做好了非常充足的准备,但是落实到实际中的时候,依然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在创业初期,她经常和自己的伙伴一起睡在店里,没有床铺,她就把桌子拼凑起来,在桌子上睡,渐渐地,她的毛家菜逐渐也吸引了一批回头客。
可是随着生意的好转,她又开始遇到了新的危机,有些不怀好意的人想要从她的餐馆中分一杯羹,被她拒绝之后,开始给她使很多绊子,这让生意刚刚好转的毛小青感觉到焦头烂额。

这时候有熟悉她身份的人建议她用自己的身份来解决这些问题,却被毛小青一口回绝,后来,在隐忍多次之后,毛小青终于搜集齐全了那些闹事者闹事的证据,并将这些证据交给了公安局。
自始至终,无论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毛小青都未曾想过借助毛主席的身份来处理她的私事,这或许是所有毛家人共同的特质吧。
在毛小青的不懈努力之下,她的毛家菜终于在北京落地生根,成为了一方特色,这里不仅成为了诸多喜欢吃湘菜的“吃友”们的天堂,也成为了天南地北的毛家人聚餐时的首选场所。
为了与时俱进地发展毛家菜菜馆,毛小青不仅在菜品的味道和特色上苦下功夫,更是突发奇想地研究出了多种养生菜谱,借此弘扬自己父辈们从小教导他们坚守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晚年的毛小青在回忆自己的一生时,坦然地告诉记者,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打拼来的,从来没有走过任何后门,正因为如此,每年毛主席的忌日,她在悼念毛主席时,都能昂首挺胸地告诉伯伯,自己始终记得他的教导,并且从未辜负过他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