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朋友领着我认识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年逾古稀。前些年,他创作的电视剧本——《樱桃红了》,已被囯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拍摄。见到我,他眼睛放光,声若洪钟,滔滔不绝地介绍起他剧本的剧情,并请我帮助寻找拍摄合作方。其活力十足,一点不亚于青年人。
看到这位老人为事业而呈现出的样子,我禁不住想起了另外三位老人为事业而展现出的精神状态。
一位为了宣传推广自己发明的地图速查法,仍精神饱满地四处奔波着。
一位为了推广自己花费近二十年研发的航天大豆、小麦、丹参、花生种子,仍斗志昂扬地到处奔走,日夜操劳。
一位为了宣传我国志愿军抗美援朝英雄事迹和精神,仍神采飞扬地为中小学生做着报告。
以上几位老人的共同之处是:有追求,有精神,寿命长。
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追求、精神、寿命三者之间又存在什么联系?
在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时,我想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又反作用于物质。
上面三位老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可能是他们的追求提振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良好精神,又促进了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寿命自然就延长了。
为弄清楚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我请教了一位医学博士。他说:正确。理由是:良好精神能促进内分泌物的增多;身体内分泌物的增多,又能加快身体细胞的新陈代谢;身体细胞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又能促进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了,寿命自然也就延长了。
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孙思邈和现代、当代著名科学家苏步青、钱学森、钱伟长、程开甲、袁隆平,以及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澳洲科学家大卫•古道尔等,他们之所以长寿,其重要原因之一,也在于有理想追求吧!
当然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度。追求也是如此。适度追求有益于健康长寿;过度追求,就适得其反了。
目前,上面几位老人既有追求,又健康长寿。其中的奥秘,可能就在于他们的追求适度吧。
王京楠写于2021年3月29日晨



作者:王京楠,1961年出生,山东海阳人。1981年毕业于烟台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参加中央党校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函授班学习。曾先后在农村、乡镇、城市的学校、党政机关、事业、国有企业单位工作。现任某省属国有大型文化企业地市级分公司战略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爱好读书、思考、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