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起义(五):血战道朗 痛击日军
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在津浦铁路线上,前后切断敌人的交通运输有半个多月的时间,特别是在台儿庄会战的紧要关头,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日军恼羞成怒,对泰西进行合击“扫荡”。
1938年4月4日,从泰安出动的一路敌人,有一个中队的兵力,沿泰肥公路行进至道朗镇后,就点火烧民房。此时国民党军八十一师一个团驻鱼池街,离道朗镇不到4里路,却袖手旁观。夜晚,敌人退回泰安,走时还扬言第二天来烧鱼池街。
老百姓听到敌人要烧鱼池,商量对付方法。而八十一师这个团却偷偷地向西逃走了。老百姓气得大骂。

此时,自卫团驻扎在肥城县城,已两个多月。当晚得到情报后,张北华主席找远静沧主任等同志研究,决定从城内撤出。自卫团分成两部分行动:司令部机关撤到城南尚里村一带;张北华、远静沧带领一、二、三大队,到肥城东南离城3里路的一个小山庄去驻扎。
5日,自卫团直奔鱼池街而去,准备打击敌人。结果敌人那天未出动。部队到鱼池后,驻在街南边的大庙里。晚上,张北华到街公所,与城子寨的红枪会头目陈学增商议如何御敌。
6日拂晓,泰安的日军果然来了。敌人分三路进攻鱼池街。北边的那一股,遭自卫团十大队阻击,敌人没能前进;一股敌人拂晓时攻入小马庄。小马庄的红枪会员端起红樱枪和敌人展开白刃战。陈学增领着城子寨的红枪会人员,赶去支援。这时,张北华和远静沧带一、二、三大队立刻出动,增援小马庄的红枪会。

当自卫团赶到小马庄时,红枪会在同日军白刃战中已伤亡二三十人。自卫团赶上前去,向敌人猛冲。敌人招架不住,向公路北面溃退了。自卫团指战员在后面猛追,将敌人围困在一片坟地里。双方形成对峙局面。自卫团保卫部长王仲范瞄准敌人,打了一枪。日军立刻还了一枪。王仲范躲得慢点,礼帽被打穿了个洞。一大队大队长邹筱孟探出身子打枪,被敌人打中前胸。队员赶快把他背下去。由于大队长挂彩,队员发生了动摇,有的队员想撤下去。这时张北华赶到,向大家讲道:“不能撤退,要继续围攻,日军已剩下不多,要把他们全部消灭,夺取机枪。”稳定了战士们的情绪。
从早上接火到下午,队员们都没吃饭。远静沧主任令供给部主任程重远去弄给养。临走时,远静沧叫程重远把马枪留下他用。远静沧接过枪,找了个隐身的地方,探出头向敌人瞄准。因为他的近视眼很深,瞄准的时间长些,枪机还未扳动,就被敌人一颗子弹打在太阳穴上,立刻牺牲在那里。远静沧牺牲,队员人心浮动。同时,在马庄东南山上,发现敌人,这时不得不马上撤退。由于队员撤退惊慌,远静沧主任的遗体未能运下来。

在南面,自卫团夏张办事处主任崔子明带五大队和其他几个大队,顽强阻击另一股日军。由于提前破坏了北大圈一带公路上石桥,使敌人增援的汽车过不来。5辆汽车的鬼子,只能待在那里。当时,队员们一排枪打过去,十几个日军被打死打伤。五大队排长张敬堂瞄准一个鬼子,一枪结束了他的小命。旁边一名队员,也撂倒一个鬼子。日军跳下车来,组织了几次冲锋,都被打退。由于自卫团预先抢占了山头上的阵地,敌人攻不上来。穷凶极恶的敌人,拼命地进攻。守在山上的自卫团几个大队有点顶不住了。在危机之时,十三、十四、十五大队总指挥兼十五大队长武圣域带3个大队赶到增援。他们有一挺机枪,架在山头上朝敌人射击,才把敌人压下去。这样,南面的阻击,就支援了在道朗部队的战斗。到黄昏时,敌人退回泰安,自卫团也撤出了战斗。

此战消灭日军几十人,其中有一名留胡子、带洋刀的队长。战斗中,自卫团政治部主任远静沧及一名队员牺牲,一大队长邹筱孟、二大队中队长牛顺山及两名队员受伤。红枪会牺牲较多,有20余人,陈学增挂彩。远静沧同志的尸体运回夏张镇后,自卫团召开追悼会,泰安满庄一位进步老先生把准备自己用的一口柏木棺材捐出来,将远静沧同志安葬在夏张镇西北角的墓地里。1963年,迁入泰安革命烈士陵园。

(撰稿:宋元明)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