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司令员回乡探亲记
李孔涛{修改稿} 李孔喜{初稿}

春暖花开,桃红柳绿时节,又勾起那年,我接待李司令员的事情:当年我在周村区南闫公社当统计员,突然接到区武装部通知,得知任南京军区江苏省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李丕功将回家探亲,公社按排我负责接待及保卫,一再嘱咐要热情周到,接待好司令员。
一九七三年四月一天下午二点,一辆军用吉普车停到了南闫公社西马村西头,从车上下来一个穿旧军装,脚穿解放鞋的军人,如果不是早得知情况,否则,真不敢想像他是。我忙迎上前说:“南闫公社欢迎您回乡探家。”
他拉着我的手说:惊动当地政府,太不应该了,添麻烦了,”他非常平和谦虚,没有一点官架子,一下就拉近我俩之间的距离。
“首长有多少年没有回家了?”
他一脸严肃:“十九年了。”
少倾,他面带微笑说:“回到家,叫老李就行,不要再称首长。”
长幼有序,老兄当父。他来到大哥李丕章家,四邻八舍都闻讯来看望,一时间,屋里屋外没有一星半点空地。
他不顾旅途劳顿,一直站着,拉着老乡的手,动情地说:“谢谢大家,谢谢众乡亲。”
“我参加革命时,因年龄小,文化低,什么道理都不懂,是共产党、毛主席培养教育了我,憧得革命道理,明明白白知道,流血牺牲,都是为了老百姓及下一代都过上好子,因此我在战争中,不怕苦,不怕死。人要感恩,在一次激战中,我身上中了六刀,中了两颗子弹,当时就昏死过去,战友们都认为我牺牲了,准备要下葬。在这关健时候,后来才听说,是杨国夫司令员救了我,他心细,用手试了试我鼻孔,感觉还有丝丝气息,赶紧叫医生来抢救,嘱咐道:“一定把他给我救活!” 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鬼门关救过来。我的一生是共产党给的,没有党,就没有我李丕功的今天。”
“司令员请喝水。”他接过水,话题一转,又询问乡亲们生活、生产及村里相关情况,在这期间,他的妹妹从周村街里赶来看他,他拉着妹妹手,眼含热泪,动情地说:“我妹妹一生不容易,前几年她身体不好,想到南京治病,我说不要给部队添麻烦,在当地治疗就行……”在兄妹谈兴正浓时,公社党委书记潘振溪、主任赵儒范接到我的电话赶来看望他,李司令员忙听他俩汇报了,他妹妹不情愿坐到了旁边。
月有圆与缺,人有悲和欢,当李司令员得知他亲弟因教育子女不善,让一个侄女犯了严重政治错误时,他大声批评,发了脾气。让我见识到了他疾恶如仇的一面。
“怎么教育的孩子?人要有志气,有骨气,不能迷失政治大方向。”
屋里空气似乎凝结,气氛非常紧张,村支书耿丙明抢着说,孩子己改正错误,现在表现很好。”李司令员的脸才由阴渐晴,屋里渐渐恢复了融洽气氛,有了笑声。
时光如梭,几个小时转眼消失,司令员要返回部队,看着乡亲们,他挥着手说,叫着自己的乳名说:“我叫某某 ,我永远是西马人,永远是普通一兵。”
时光荏苒,四十八年飘然逝去,但李丕功司令员爱党爱国爱民,平易近人,不居功自傲的高大形象,牢牢地印在我心中。
附李丕功简介
李丕功(1910年-2016年2月2日),原山东长山县(今属淄博市周村区)人,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副兵团职待遇)。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2016年2月2日,在南京逝世,享年107岁。
抗战初期回到家乡,联络工友和乡亲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12月下旬,日军占领了长山、周村。他利用本家堂叔李金波的财力,组织了30多人的队伍打游击。后参与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带领19人,携枪17支,投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历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中队长司务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特务营一连副连长、连长,清河军分区直属团一营副营长、营长,渤海军区直属团副团长,山东军区第七师十九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七师十九团团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十九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师五十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八师副师长。参加了朱家套、魏家铺、四平街、锦州、天津、海南岛等战役战斗后,入中南文化学校补习文化,后转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
1952年8月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一三六师师长,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六军一三六师长。
1953年6月,朝鲜停战前夕,指挥一三六师在开城地区反击联合国军获胜,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嘉勉并在阵地前合影留念。
1955年12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副军长。
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1982年9月,按正军职待遇离职休养。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