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尽在平凡中
——记王克兰精心待家人的事迹
犁 园

英雄不独疆场出,闪光尽在平凡中。在她的人生足迹里,既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而是在事业与家庭的坐标上,以切身的经历,书写了极其不平凡的人生。她年轻时青春靓丽、颜值姣好、聪明睿智。现在虽然是年逾花甲,仍是风韵犹存,以刚柔相济的品格,演绎着她的人生。这就是我讲述的——王克兰。

(克兰的结婚照)
她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出生山东省垦利县新安乡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父母亲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由于受其家庭耳濡目染的影响,王克兰,事事处处想到的首先是别人,唯独没有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一个月的工资仅仅三十三元钱,她除去留下九元的生活费,全部交给了父母补贴家用。

(克兰的嫁妆)
七十年代她结婚时,流行的嫁妆是三转一响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也是十分时髦的。当她得知刚到人世间的小侄子没有奶吃,她瞒着丈夫,索性将刚带时间不长,又是十分珍爱的“上海牌”手表贱卖了,给小侄子买了一只奶羊。没多久,小侄子又得了小儿急性肺炎住进了医院,急需先交押金5五百元,一家人又陷入了困境。她一狠心就一百二十元钱,把自行车卖给同事了。又借了五十元,加上工资凑了二百元送回了家。解决了燃眉之急。
订婚时,婆婆还给了她五十元的“礼金”,考虑到丈夫家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都在上学,她婉言谢绝。看到这明事理的儿媳妇,高兴的婆婆合不拢嘴。
她在漫长的生活旅途中,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曾经是垦利县文工团歌舞演员、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他是一个天生的演员坯子。如果不是她在抗洪抢险中留下难以治疗的病症,很可能就是一颗耀眼明星!
1984年她以优良的成绩,考取了淄博文化局的工艺戏剧厂,负责演出道具、服装、幕布的设计与制作,服装质量誉满淄博,客户应接不暇,经济效益斐然。
1990年孑身一人,白手起家成立了“周村友谊花灯厂”, 安置了数十名的待业青年。依靠自己苦心经营,顽强拼搏的精神,花灯演展遍布齐鲁大地,还延伸到了河北省境内,多次承接了省内外的大型花灯展览,曾参与了国家级别的花灯展出,自己创作的大型灯曾在俄罗斯进行了展出,得到了外国友人、市委领导和客户的奖励和高度评价。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
企业如日中天,生活命运多舛。2004年当企业办的风生水起,红红火火的时候,公公、婆婆相继去世,老公因脑血栓病倒在床。并且都是顶梁柱!期间,她一边处理丧事,一边伺候病人,一边抚养着年幼的孩子,还一边打理着厂子的事情。在忙的不可开脚,焦头烂额的时候,漏屋偏遭连阴雨。2010年6月的一天晚上,丈夫突然摔倒,口鼻出血,神志昏迷,急忙叫来救护车送到医院,经检查结果是脑瘤,已经压迫到神经,生命危在旦夕,需要马上手术,可是经术前的详细检查,由于肿瘤位置特别,手术不能做,当她听到这一消息,顿时觉得天昏地暗,简直就是象塌了天!
是在等死吗?不!哪怕还有一线希望,哪怕是倾家荡产也要救他的命。
她请求多方专家给他会诊,感动了医生,医生帮着联系医院,她拿着病历到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登门求助多位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位专家的建议下决定手木,使她再次看到了一线希望。
2010年7月2日终于手术了,在手术的四个半小时中,像是度过了几年,心急如焚,一边担心他永远的离开她,也在想她们能再次过上幸福的美好生活。万没想到,手术后丈夫成了植物人,困难压得她透不过气来。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她考虑再三,痛下决心,毅然将辛辛苦苦经营了20多年的厂子廉价卖给了别人。临卖之前,她回到厂里,看到亲手创办起来的一切更是难以割舍。走到车间,看看干劲十足的员工,又怎么舍得开?厂子就像是她的第二个孩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一个大小花灯,每一个人物形象,每一个机械传动,一桩桩,一件件都都经过了自己数十遍的亲自实验,哭了不知多少次,不知有多少个深夜无眠,走进仓库两天没有出来,一件件的看,八米高的大佛,八米高的南海观音,十二美差,八仙过海,各种神话故事,各种艺术形象,抚摸着那些亲手设计、制作的栩栩如生人物、器械一一道别,一一鞠躬,自言自语道“对不起”!心如刀绞,泪如泉涌,坐在观音的莲花坐旁,嚎啕大哭,哭的昏天黑地,以此来宣泄自己的委屈、艰辛和不舍……

(克兰打电话转卖厂子)
公公患老年呆滞症瘫痪五年,婆婆因工伤大腿粉碎性骨折,瘫痪3年,都是她端屎倒尿,悉心照料到生命终点。丈夫现已瘫痪在床长达十一多个年头,生活不能自理,翻身、喂饭、喝水、排泄等,她并学会了打针、输液、更换鼻饲、导尿管……
她11年来,从没睡过囫囵觉,每天坚持二十四小时看护,一天仅睡三—四个小时的时间。使得躺在床上长达十一年之久年的丈夫,没有因为瘫痪而引起并发症。细数起来二十年的青春年华都是在伺候病人中度过的。
由于长期的劳累,积劳成疾,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和脚后跟肌腱炎等病症。有一次,她突然晕倒在家,呼来了120,克兰要求必须把丈夫带上。救护车里,丈夫躺着,她这个“病人”坐着。
夫妻俩同住一个病房,克兰自己输完液,拔下针头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给丈夫翻身、按摩……她的举动感动了大夫和护士,无不为之翘首称赞!

(夜深人静克兰在病人房间写作)
尽管如此,但她保持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为减缓长期郁闷心情,利用闲暇时间刻苦学习,笔耕不辍,以此充实自己,爱上了文学创作诗歌、散文一类的作品,先后在《山东文汇报》《淄博老年报》《周村日报》《文化周村》《垦利儿女诗歌集》等报刊发表了自己创作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在3年多的时间里创作诗歌达五百余首、散文近百篇。其题材涉猎广泛,从政治站位到观点立场、记住乡愁、自然景观、时代变迁、抗击瘟疫、强国建军、眷顾历史、讴歌当代、英雄颂歌等。诗歌是由浓缩的文字构成的,一个字,或者一句话代表着意思,一个时代,没有高容量储备的文学基础和丰富的文学语言,是难以驾驭的。她以流畅的文笔,精彩的诗句,描述了姹紫嫣红的世界,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大爱无疆的博大情怀。尽管如此,她仍不满足与现状,在家庭事务缠身的情况下,硬是挤出时间,参加了周村区举办的“润心书屋”写作学习班,使其又有了质的飞跃,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撰写的《溃口》一文,荣获国家级刊物《新世界》一等奖的好成绩。

她既有着知识女性的高贵优雅,又不失贤妻良母的慈祥,的确难能可贵,其精神令人敬佩!
最近,王克兰的事迹被一家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多家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近来,先后有淄博市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南省广播电台、山东省电视台、周村报社、大众网,进行了采访报道。
在此,我们祈福克兰的丈夫尽快的好起来,回归到往日家庭的欢笑中,共享晚年幸福生活。


2021年3月17日午夜完稿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