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当年
泰西起义:夜袭界首,刀劈日军
1938年1月1日,爆发了著名的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自卫团成立后,就剑指日本侵略军。自卫团原计划攻打驻守肥城的日军,由于敌人两三天前南去,没打上,只消灭了汉奸“维持会”、警备队。部队撤到肥城三区,整编、扩大队伍。
一天,馍馍山的一个队员到自卫团部报告,说每天都有七八个日军到鱼池街要东西。自卫团主席张北华遂带几十名队员前往伏击,遗憾的是日军没去。两次没打上,指战员们憋了一肚子气。
这时老百姓反映,日军在铁路沿线村庄拉民夫,给他们运给养。于是,自卫团派侦察员去界首侦察。据报:界首火车站住着30来个日军,界首村里住着七八个。得悉这一情况,张北华马上找一大队指导员崔子明和二大队大队长陈惠民等,研究怎么消灭敌人。

张北华(右)与程重远
经研究决定,采取围强打弱的方法。即集中火力封锁车站日军,重点放在消灭村里那七八个日军。
1月28日晚上9点,自卫团从香水寺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急行军,抵达目的地界首。其部署是:1、程重远带一个小队,负责界首车站南的警戒,割断电线,控制桥洞,掩护部队直插村里,并监视南线,防止敌人增援。2、陈惠民带一个小队,包围车站,用火力控制,防止敌人冲出来增援村里的敌人。3、张北华、崔子明带一个小队前往界首村,消灭日本鬼子。
张北华提着一把马刀,带领队员直插到村里去。他带着张敬堂悄悄地向村里走去,随走随观察情况。在村中心,为了弄清敌情,张北华找了个掌柜的询问情况。他问:“鬼子有多少?”“有三百多。”
张北华想,侦查员说只有七八个鬼子,怎么回事?于是问:“哪有这么多鬼子?什么时候来的?”“鬼子今晚8点才到的。”
“都住在哪里?”“南街、北街、前街、后街都有。”

张敬堂
张北华这才知道,已经钻到敌人心窝里来了。怎么办?回去吧,战斗计划无法实现了;打吧,敌人这么多。他觉得还是再摸摸情况。张北华和张敬堂走到了插日本旗的大门口,看看周围没有动静,就进去了。用唾液在窗户纸上湿开一个小孔,向里一看,里边睡得尽是日军。房子里点着蜡烛,靠北墙的炕上,日军南北向颠倒着睡,靠东墙根的地铺上,也是日军。南墙上挂着枪支。他俩又走到门口,掀开挂着的油布,用手轻轻推开门。张北华示意张敬堂去摘枪。张敬堂轻手轻脚地侧着身子挤进去,他摘下一支枪递出来。摘第二支枪时,未放好,枪倒了,可敌人并没有被惊醒,便又进去摘。摘到第三支时,张北华说:“不摘了,用刀砍吧!”张敬堂说:“先别砍,把枪弄出去以后,再回头砍。”他俩带着3支枪,直奔街外。到了街南头,碰上崔子明带领的那些队员。张北华对大家说:“鬼子睡得像死狗一样,你们谁有种,随我回去用刀砍他。”

左:崔子明;右:刘西歧
张北华挑选了崔子明和刘西岐,又返回日军房间。张北华把两腿叉开,举起大刀,“喀嚓”一声就砍下去。崔子明的指挥刀也砍下去,刘西岐的刺刀向着鬼子的脑袋刺下去。三个鬼子的头飞离脖颈,满地乱滚。被惊醒的鬼子,看见明晃晃的大刀和刺刀,吓得像鬼似地嚎叫,本能地抓起毛毯乱扑打。蜡烛扑灭了,屋里一片漆黑。张北华砍着砍着,鬼子的毯子缠住了刀头,他感到问题严重,万一被鬼子的毯子蒙在头上,那就糟了。于是,他们快速退出房门。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这时,车站、南街、前街、后街大炮轰响,机枪响成一团。陈惠民指挥队员向车站之敌射击,并亲手击毙一名日军。随后,自卫团迅速撤出战斗。
天明后,队员们回到夏张镇。把战利品摆在院子内,让大家观赏。此战砍死、打死鬼子20余名,打死洋马十几匹,缴获日本“三八”大盖枪两支、德国马枪一支、子弹一部分。战斗中,自卫团队员管伟牺牲,一位队员负伤。自卫团召开庆功会,崔子明带头舔刀上的血,饮民族之敌的血,解亡国亡家之恨,是为“饮血解恨”。

界首战斗旧址
夜袭界首、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胜利,轰动了整个泰西地区。自卫团政治部主任远静沧专门出了捷报,大家奔走相告,像神话般的传开,极大地振奋了人心。
(撰稿:宋元明)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