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铁如钢的军纪
——试论熟悉而陌生的军事化 (4)
赵希庄
军队是执行力最强的团队。这种执行力,首先来源于铁的纪律。为什么只有军队才能在抗洪抢险中筑起众志成城的“人墙”,就是因为铁的纪律打造出来的团队才能冲不垮、打不烂,否则一旦出现一个链条的松驰或脱节,就会造成决口而溃堤。军队与其他组织团队的最大区别,就是纪律的严格程度。军人的鲜明特点就是始终在严格的纪律约束下。不论当过兵的还是没当过兵的,都知道军纪是最严格的。“军中无戏言”“军令如山”“军规如铁”“军法从事”等,都反映了军纪的严格。军纪有5个明显的特点:
——服从。军队的指挥用的是“命令”,对“命令”只能服从,且必须是无条件的、绝对地服从,就是只能坚决地答“是”“保证完成任务”,在上级不讲明的情况下不要问“为什么”,更不能讲条件、强调客观,绝不能说“不”字。曾风靡一时的《把信送给加西亚》讲的就是不计条件完成任务的事。事实上,在我军部队里类似的事很平常。战时,打主攻虽然任务艰巨,但战绩容易显现,能吃到“肉”,而打阻击则不仅任务艰巨,而且战绩也不容易显现,用老兵的话说属于“喝汤”。但接受了打阻击的任务,就得不管多大的代价,甚至于只剩最后一个人,也要坚决完成任务,而绝不能为保存自己小单位的实力而向上级讨价还价,更不能为了保小单位自身而弃置任务。如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国民党军东进兵团每天集中3~5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和军舰炮火支援下,向塔山轮番攻击。担负阻击任务的第34团官兵凭借临时构筑的土木工事,发扬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同仇敌忾,前仆后继,与国民党军展开反复争夺。工事一次次被摧毁,又一次次修复。前沿堑壕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有的连队伤亡大半,仍以一当十坚持战斗。子弹、手榴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直至进行肉搏。经6昼夜激战,先后打退国民党军几十次集团冲锋,守住了阵地,保证了整个战役企图的达成。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敌动用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发射炮弹190万枚,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平均每秒钟就达6发,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76枚炮弹爆炸。火线运输员的伤亡率高达90%,坚守主峰高地的9连在弹尽粮绝甚至连水都喝不上的情况下,一直像钢钉一样钉在阵地上,坚持到完成任务,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攻不破的防线”的奇迹,最后全连只剩下9名重伤员。这场战役实际迫使联军停止了任何对志愿军的大规模进攻计划,奠定了朝韩的南疆北界,使上甘岭成为美军的“伤心岭”。平时执行任务,不管遇到什么意外情况,都要千方百计地完成,而不能向首长解释理由、强调客观、要求变更任务。在执行命令上是不能讲人情味的。平时的队列训练就是为了培养“听到口令马上动作,不容犹豫和迟疑”的作风。为什么一遇到急难险重任务,特别是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都首先想到军队,就是因为军队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危急时刻能坚决执行命令,不致于因个别的怯阵而造成“溃口”。军纪的概括是:令行禁止,有令必行,行要行得通;有禁就止,止要止得住。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有个连队阵地离敌方很近,干部战士长期坚守在又潮又闷的山洞里,成天不见阳光,都得了烂裆症,但没有命令,谁也不能离洞一步。由于执行纪律严格,参战几个月,毙敌50多,自己仅2伤。某连指导员陈建华第二天就举行婚礼,头天中午突然收到电报“有任务,速归队”,两家亲朋都在忙活着筹办婚礼,岳母恳求他“举行了婚礼再走”,他说“这是军令,一刻也不能耽搁”,抛下即将举行的婚礼,立即归队。
——守时。就是特别强调时间观念。说什么时间到必须什么时间到,绝对不允许一丝一毫的马虎,而且既不能迟到也不能早到,从军事上说早上去了会被已方的炮火误伤,从效益上说也是浪费时间。对个人来说,那又是必须绝对守时。有个藏族战士叫茨成,到西藏芒康看望重病的阿妈,回家不久就下了大雪,公路中断,茨成看到短期内通不了车,为了保证按时归队,只好提前往回赶。他在阿爸的陪同下,骑着马,带着酥油、糌粑和藏被,翻雪山,过冰河,穿密林,走了1100多里路,然后又自己步行500多里,前后共用了20多天,终于按时赶回了连队。这样的事例在部队是不稀罕的。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军有无数次“用两条腿跑过敌人的汽车轮子”的事例,除了我军英勇顽强的作风外,严守时间规定的军纪也是重要原因。
——严格。不允许有任何变通,不能有半点折扣,不能强调情况特殊。“硬骨头六连”指导员高林科请假到上海接从甘肃老家来队探亲的妻儿,因从上海到杭州的火车晚点半小时,夫妻俩轮流抱着孩子一路急跑30里,跑进操场时晚了7分钟。被值班员当场批评后,又在军人大会上检讨了三次才过关。驻在周村的“双大功七连”有次在野外就餐,突然下起了大雨,值班员为了显示一下七连的纪律,故意不下撤离的口令,结果全连一个也没有动的,全都任凭大雨浇头,就着雨水吃饭。有次野外集会时,有的战士坐在了蚂蚁窝上,蚂蚁钻进裤裆里乱咬乱爬,战士始终一动不动。有一个战士假日正在理发,忽然听到集合的哨声,扔下围布,留着半边头发带着满脸的肥皂沫子一秒不差地站在了队列里。
——平等。就是说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而是特别强调干部骨干要以身作则,模范带头。要是带不好头,民主评议也很厉害。秦基伟在朝鲜战场上任38军军长时,有回在战利品中发现一件美军的皮夹克挺好,就穿到了身上。军部开民主生活会时,有个女文工团员站出来,当面批评秦军长不像话,一切缴获要归公难道你忘记了?秦基伟只好当场检查,把皮夹克脱下来,让人送给了文工团当道具。某炮兵团二连值班员组织检查内务时,发现指导员的内务较差,照样在连队“曝光栏”让指导员亮了相。实际是指导员不在时有老乡去给弄坏了,但指导员照样在连务会上做了检讨。曾火爆荧屏的《亮剑》里的主人公李云龙在敌人用其老婆作诱饵企图聚歼其部队时,不计后果擅自发动进攻的情节是严重脱离实际的,也是任何军纪所不允许的。剧作者为了臆想的痛快违背了基本的军事常识,是严重歪曲现实的。
——自觉。我军的纪律很严,但但强制措施比较少,从不用经济手段,不准打骂,不准体罚。一旦发现这类事,必定严肃处理。维护铁的纪律主要靠动员、教育加上认真负责的管理。官兵都自觉把条令条例当作自己的生活要素,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家喻户晓的“邱少云烈火烧身严守纪”的英雄事迹,被某些“公知”用“生理极限”质疑(因为“公知”们的思想境界是不可能理解的)。但在现实中这样的事例却是屡见不鲜的。广州军区某警侦连副班长邓家波在一次执行中越边境潜伏任务中,被敌人盲目扫射的子弹打中了右肩窝,他像邱少云一样严守战场纪律,一声不吭,一动不动,没有暴露目标,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云南边防某部老战士曹宏栋隐蔽在边境一个天然洞中执行潜伏任务,深夜12点他感到有个冷冰冰的东西缠住了双腿,用手一摸,是条缸口粗的大蟒蛇。为了完成任务,尽管蟒蛇越缠越紧,他咬牙坚持,一动不动,忍着阵阵麻痛,及时向上级报告观察到的敌情。一直坚持了7个小时。某连在训练潜伏待命时,新战士秦志荣听到“卧倒”的口令正往下卧时,发现要卧下的地方有一个马蜂窝,执行口令的惯性使他毫不犹豫地卧了下去,受惊的马蜂立刻把他的脖子、手等外露的地方蜇了个遍,他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毒针扎过的地方很快肿了起来,而且马蜂还更加疯狂地攻击。秦志荣咬着一根小树枝,嘴唇也咬出了血,一直坚持了3个多小时。进攻的信号弹升起,秦志荣端起冲锋枪冲向“敌人”。(待续)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