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山也挺有名的(二):
兴 国 寺
邢介进
龙山文化邢亭山遗址,鲜为人知。但“帽在龙山,塔在亭山”的传说却家喻户晓。
有一天早上,春光明媚,大佛爷正在龙山河边洗脸。一群人在窃窃私语;“一只老乌龟要抢座兴国寺大殿的宝座,它正快速的跑着,都快到门前了。”大佛爷机灵灵打个冷颤,“老乌龟,休想抢座俺的宝座”。只见大佛爷运用钻地术,歘!歘!歘!从大雄宝殿地下钻出,欣然坐稳自己的宝座。此时,老乌龟已在门前右侧30米处。从此在寺门前右侧30米处,就有一个正在爬行的石头老乌龟(上世纪六十年代被销毁)。大佛爷因为走得匆忙把帽子落在了龙山。
兴国寺坐北朝南,始建于隋,元明、清历代均曾重修。
前为山门,山门两侧各一旁门。
两侧为配殿,东为关王殿,西为灶王殿,北面为大雄宝殿,占地面积2340平方米。
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硬山顶,上施黑瓦,门额有“兴国寺”石匾,题款为“天启元年(1621年)重修”,两侧附东西旁门各一,均为硬山卷棚顶。大雄宝殿筑于高0.80米的基台上,台四隅各有一尊石雕卧狮,形态生动,镂雕精细,为宋元时期遗物。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抬梁式木构架,斗拱施五踩双下昂,单檐歇山顶,上覆黑瓦。东西配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黑瓦顶。殿内前后的石金柱上有阴刻题记“大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岁次辛未三月吉旦立柱”,又有“济南府章丘县礼泉乡神泉里张玮”等字,殿内正中有五米多高石造像一尊,头饰螺髻,面部丰腴,作说法印状,为济南市境内最大的室内石佛像。院内保存有明清石碑数通。
兴国寺在亭山村一带,刘宋时曾置卫国县,隋开皇七年(587年)改亭山县。现寺及寺东地下为隋唐时期遗址,文化堆积厚达1米以上。从大雄殿内造像雕刻风格推测,造像应为隋唐时期遗物,大雄殿斗拱及梁架结构亦有宋代风格,历宋、元、明正德、天启及清乾隆年间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明清遗物。
兴国寺1979年9月3日被济南市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7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学校 邢介进摘编)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