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时,数学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学生背诵圆周率的故事,想必各位读者一定知道吧。说是古时候有个教书先生,非常喜欢喝酒,每次总是给学生留道题,自己之后就到私塾的后山上找山上的老和尚喝酒。这天,他又给学生留了道题,题就是让他的弟子背这个圆周率,然后他自己提壶酒就到山上的庙里去了。圆周率位数这么多,真不好背啊。其中有个聪明的学生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圆周率编了个打油诗: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其实就是圆周率3.1415926535897932384626小数点后20位数字的谐音。先生一回来,发现学生居然都背了下来。说回来,这里谐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非常有效的帮助了学生们的记忆。
无独有偶,有位化学老师启发学生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原表是: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由于太难背,他教学生背了一个口诀:嫁给那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如此之后,全班都很快记下了这金属元素活动性顺序表。
自己在教学学生背诵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时,先让学生熟读每一句诗歌,然后将每句诗开头的一个字先串连起来,即:清初曲禅山潭万但,然后谐音为:清初,曲禅扇潭万但。向学生解释:清朝初年,有一个叫曲禅的人,扇了名字叫潭万但的这个人一耳光。这样一解释,学生几乎再不用花多少时间去背诵,只要每句诗读熟就可以顺利说出整首诗来。
上面说的是谐音在记忆方面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谐音还可以表达生活当中某些方面的特殊意义。
如歇后语方面:骑自行车下坡——踩(睬)都不踩(睬);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炉子翻身——倒楣(倒煤);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等等。在广告方面似乎谐音更是大显身手:如“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一戴添娇”——某女帽广告;“咳不容缓”——某咳药广告,诸如此类也数不胜数。
另外数字谐音也独占鳌头:9494——就是就是、520——我爱你、48——是吧,88一拜拜,类似这样的更多。而且用数字来谐音表达某种含义或内容相比于书写汉字更简便,所以也为不少年轻人所喜爱。
上面说的是谐音的作用,概括起来就是方便记忆,表达特殊意义,使用简单。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使用谐音要为大众所共同理解和接受,一般应慎重自创。如果属于自创谐音的,要注明本来面目,借用目的,否则,就会让他人不知所云,难以理解。
读者还有哪些方面的谐音故事,不妨说岀来也与大家分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