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里的年轻人(一)
平凡中的“小人物”
——记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中心小学丁美芸
邢介进

丁美芸老师是曹范学区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英语教师。自2017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在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就像一位默默无闻的农夫,每天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且行且思,挥洒汗水。她以勤恳、善思、好学、高效的作风收到了老师们的口杯、家长的赞许和学生的喜爱。为此,她先后获得章丘区优秀教师,章丘区青年素质大赛一等奖。
一、最大优点:勤耕耘
“智慧、简化”是她的教学风格,“轻负,高质”是她的不懈追求。她的常态课具有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抓重点,破难点,简简单单,扎扎实实”。
2020年春天,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学校延迟开学。本着“育人为本”及“停课不停学”的原则,丁老师帮助学生制定了详细的居家学习计划。督促孩子每天在钉钉后台进行朗读打卡,同时上传应该完成的书写内容图片。她认真收听孩子们的朗读打卡内容,仔细查阅他们的书写图片,并及时在后台进行点评。点评分两个方面:说优点,提表扬;谈不足,促改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孩子出现的问题比较严重,她跟家长私下沟通,单独点评,以督促其及时改正。
正因为丁老师的教学“功夫在课前”、“智简在平时”、“稳步向前冲”,所以,她在章丘区2020年6月六年级抽测中(36个单位)取得第四名。这份优异成绩背后是丁老师兢兢业业和不断求索的真实写照。
二、最大乐趣:勤钻研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丁美芸老师在日常授课中,对自己要求甚严。不管是面向学校内部教师的公开课还是面向校外领导的展示课,她都积极筹备,静心钻研,并在课后进行深入反思。
一次公开课结束后,丁老师对章丘区教研员王腊梅老师提出的中肯建议进行了深刻剖析。她在随后的反思中写道:“王老师的‘道’传得既充满柔情又意义深远。我要深入领会王老师的智慧之道,在其‘道’的引领下,紧紧抓住智简课堂这一中轴线,勤学习,多钻研,以课堂为主阵地,精心哺育学生,与学生共成长、齐进步。希望我这一株小芽,尽快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她期盼自己的英语教学“芝麻开花节节高”;她要求自己多多研究教材、钻研教参、丰富充盈自己;她督促自身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育人”价值,加强德育上的渗透。
走在“勤于钻研”的大道上,丁老师忙中取乐趣,累中收硕果。

三、最大心愿:生快乐
学生能够健康全面的发展、快快乐乐地学习是她最大的心愿。
丁老师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儿童总是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爱护。她坚信马里欧特曾说过的名言:“人类心灵深处,有许多沉睡的力量;唤醒这些人们从未梦想过的力量,巧妙运用,便能彻底改变一生。”而这唤醒,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与等待。对于特殊儿童,她总是尽可能地先了解其家庭情况,再实施具体对策:或是‘开小灶’补课或是给与孩子足够的关注与褒奖。她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最美的花儿,花期不同而已。总有一天,会是姹紫嫣红。她馈赠给学生爱,让他们在爱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学习、飞翔,快乐地成长。
“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是她的教育宗旨。如果哪个孩子成绩下降了,她会找孩子拉拉、找家长谈谈,找出问题所在,想出对策帮助其提高;如果哪个孩子受委屈了,她会给予妈妈般的爱……在丁老师宽中有严,严中带松的工作方法影响下,孩子们学会了怎样与他人合作,学会了怎样关心他人,学会了要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
走近丁老师,你会发现,她经常在反思:(1)思“效”,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自己的预期,及时做出自我评判,为以后教学做出标高。(2)思“得”,寻找学生成功之处,梳理教学环节中亮点。(3)思“失”,思考教学中的“败笔”在何处,找到教学内容上的盲点,弄清教学中问题存在的根源。(4)思“改”,探求解决办法、对策,提高教学效率。
走近丁老师,你会发现,她喜欢写文章,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点点进步、深深抒情,2020年她在《山东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当代教科研》、《齐鲁晚报》、《学校管理》、《济南头条》、《齐鲁晚报壹点号》上发表文章近百篇。她撰写的文章《农食记》获“赞博杯‘节约粮食’征文”二等奖,《浅谈小学英语结课方法》获山东省“百佳”论文三等奖。
走近丁老师,你会发现她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每项工作都是扎扎实实。
走近丁老师,你会不由自主地被她那份责任、那份热爱、那份执着、那份奉献所感动。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丁老师正用她那无私的爱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孜孜地追求着……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