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作者/金义
我的学生在跟随我学习亲子教育问题时,我经常给她们讲有些发达国家值得我们借鉴的家庭教育理念,如:
一、独立性教育。孩子小的时候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麻烦别人,自己收拾房间、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吃饭,上学后自己独立完成作业、整理书包、自己坐校车,这种教育理念下培养的孩子长大后独立性非常强。
二、感恩教育。感谢朋友的陪伴,表达感谢的方式有语言表达或者是有好东西与朋友分享。这种感恩理念下培养的孩子长大后不自私,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三、守规则教育。教育孩子从小学会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包括守交通法规、守幼儿园和学校的管理制度等等,这种守规则理念下培养长大的孩子会有各种法律法规意识,知道人的自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自由,也会自觉地爱护环境,有集体意识。
四、爱国教育。爱国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了解祖国的历史、民族文化,并以此为骄傲。在爱国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会有很强的爱国意识。
五、强身健体教育。学生每天至少2个小时的户外运动,在运动中出现的小磕碰,家长从不大惊小怪,更不会找到学校讨说法。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六、健康饮食教育。学校每天上午九点都会为学生免费发放一杯牛奶、一块面包补充营养,午餐统一配置营养餐,不许学生自带午餐、不许去校外用餐、不许挑食、不许吃零食。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帮助。
七、尊师重道教育。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尊重师长,老师在学校有绝对的权威。家长会直接跟老师沟通:孩子在学校犯错误该惩罚就惩罚,该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家长完全接受。孩子在一边听到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尊师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以上是有些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反观国内家庭教育,就有些模糊不清。个别家长在孩子独立性方面培养不够,过度关注孩子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是好孩子,进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孩子。
我认为,家庭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身教往往大于言传。喋喋不休式的训导孩子,孩子会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并且和家长的关系也会产生对立。身教往往大于言传,成长中的孩子,都喜欢模仿父母的言谈举止,父母如果说话粗俗,不骂人不说话,孩子就会觉得父母说话方式很酷,就会模仿,也是不骂人不说话了,一副坏孩子的形象。如果父母对老人不孝顺,经常打骂老人,以后孩子也会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非打即骂,这也是身教的结果。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大的帮助,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与孩子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对孩子要有足够的尊重,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孩子才能接受你的思想,才能把家长当成朋友,孩子有心事才能向家长倾诉,这才是一种和谐的亲子关系。家长举止行为直接影响孩子,比如父母经常外出应酬,让孩子在家好好学习,认真做作业,试想一下,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心里会想:你们在外吃、喝、玩,让我在家写作业,孩子会烦恼不安,心思早已经不在做作业上,而是在想父母在吃什么好吃的、怎么开心的事情。这样孩子又怎么能学习好呢?又怎么能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呢?再如,父母每天回家后经常看手机、玩游戏,家庭成员之间交流很少,这样的孩子也会模仿父母看手机、玩游戏,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这就是身教往往大于言传的道理。
二、正确的亲子教育往往是最简单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两岁以后,独立性方面,培养孩子自己吃饭、不挑食、饭前洗手,让孩子小时候就与同龄孩子多接触,在家里不要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关系是第一位,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同时爸爸和妈妈也爱自己,这样教育理念下成长的孩子身心健康、不自私、有集体意识,将来长大进入社会也会受到大家的喜欢。
三、孝顺的榜样。孩子的父母对双方老人的态度、做法直接影响孩子对孝顺的理解,也会使孩子逐渐明白了感恩的意义。在这样和谐、孝顺的氛围成长的孩子做事情也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这是明事理的表现,在今后的发展中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

作者简介:
金义,临床心理学博士,国际高级催眠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情景再现法发明人,多对一咨询技术发明人,解题式心理咨询技术发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