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属于山奇导演的光辉岁月:1999-2004 CCTV-MTV音乐盛典……
无锡音乐人山奇携《意·江南》回乡献礼
2015.12.18 10:03:36江南晚报
摘要: 故乡就是故事开始的地方。从1995年离开故乡无锡成为北漂,到如今已是知名的音乐人和导演。20年来,无锡人山奇一直在用音乐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临近年末,山奇花20年创作的一组献给故乡的音乐完成了。昨天,回到无锡的山奇带着“襁褓”中的《意·江南》与本报分享了他的家乡情怀。
故乡就是故事开始的地方。从1995年离开故乡无锡成为北漂,到如今已是知名的音乐人和导演。20年来,无锡人山奇一直在用音乐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临近年末,山奇花20年创作的一组献给故乡的音乐完成了。昨天,回到无锡的山奇带着“襁褓”中的《意·江南》与本报分享了他的家乡情怀。
成名不忘本用音乐寄托乡愁
上周日晚10点半,冬雨瑟瑟,古运河畔行人稀少,百草园书店南长街店却人气爆棚。刚刚参加完山奇《意·江南》 小型试听会的40多位朋友意犹未尽,围着山奇迟迟不肯离开。“难忘今宵,在这冬日的无锡雨巷,这些曲子定会广为流传”,“它不失传统,更具国际范,不仅仅能够流行,更会走向世界”,“旋律美得我都没来得及欣赏歌词,曲曲扣人心弦,余音绕梁”,“我相信听完这些曲子,以后说到江南,第一个会想到无锡”……看到听友们发来的感言,山奇欣慰不已。山奇从小学拉二胡,爱好小提琴和钢琴,在江大中文系读书时便开始音乐创作,毕业后当过老师,干过团委工作。
1995年,一心追逐音乐梦的山奇离开无锡闯荡京城,成了一名北漂。这一漂就是20年。这期间,他做过娱记、在CHANNEL[V]、MTV等电视行业干了10年,后又进入北大、北师大读硕士、博士,出版了几本书,成为了业内知名的节目策划人、音乐制作人和导演。山奇总结说,北漂的苦,主要来自对不明未来的恐惧,而他之所以觉得还算幸运,是因为他始终在做跟音乐相关的事,也一直在写歌谱曲,而故乡无锡成了他创作的主要源泉。“1995年刚到北京那会儿,因为太想家,我就试着用音乐呈现对家乡的思念,日积月累,我发现似乎可以做成一张献给家乡的专辑了。”
寄情之作得邓建栋等名家力挺
从1995年开始创作到2015年基本录制完成《意·江南》,山奇用了整整20年写出了10首词曲,“这是我对家乡的情怀”。他对家乡的这份情赢得了同为无锡人的二胡演奏家邓建栋,以及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锦龙、箜篌领军人鲁璐、古筝演奏家常静等民乐家的支持,大家除了为该专辑配乐,邓建栋和方锦龙还分别为其录了二胡独奏《忆江南》、琵琶独奏《古运河之恋》,歌手戴军、张咪、王子鸣等人也分别为其录了《小娄巷的新娘》、《月照西楼》、《古运河之恋》等歌。山奇介绍,《意·江南》中除了歌词饱含无锡景外,旋律有的也借鉴了锡剧、民间小调《无锡景》等地方音乐元素,让无锡人听来备感亲切。
不少北方的朋友听过《意·江南》的小样后对山奇说,这些曲子很能走到心里,听着听着就让人想家,甚至还颠覆了他们对吴侬软语江南小调的原有印象,认为它们既传统又现代,既是东方的又是世界的。山奇表示,人生到了一定阶段会发现,遵从内心是最重要的。而他的《意·江南》不仅仅是写给故乡的,也是写给当代人的有禅意的心灵音乐。他希望《意·江南》能成为介绍无锡的一张新名片,更想通过自己的行为,唤起更多人对家乡的感恩。山奇透露,除了会在无锡上演《意·江南》的音乐会外,还打算到其他地方甚至国外去表演。而他更大的计划是,策划一场《意·江南》实景山水演出,让看过的人无不忆江南。
(晚报记者 张月)
──选自《江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