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过年不过半月有余,千千万万在外工作的人本该回家过年,和家人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却因为疫情的反扑,挡住了回家的脚步。过年要不要回家,成为了漂流在外的人的一个心结。
除夕之夜,全家共同守岁是我们中国的习俗。有史料记载,这种习俗起源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在这天,辞旧迎新,祭祀祖先,阖家团圆,中国人以最虔敬的仪式度过这一天,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在我看来,除夕就像是一场生命的修行,度过了这一天,就可以告别过去,以崭新的心情,开启新的生活。
回忆起童年里的除夕,总是会在感伤中带着浓浓的怀念。小时候的除夕最令人难忘,年味也是最为浓厚。那时候,除夕那天早晨会早早起床,帮着大人一起裁纸、备墨,然后守在一旁,等着一副春联写完,便会欢欢喜喜的拿起来贴出去。有时候,在大人准许的情况下,还会手执毛笔歪歪扭扭地写上几个“福”字,自得非常的贴在院里最显眼的位置,心里美的很。现在,春联与福字大都是印刷品,手写春联好像已经销声匿迹,几乎见不到了。虽然春联还是一样的贴除夕还是一样的过法,却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也许是一种无法代替的仪式感吧。倒是公司工会每年临近年底的时候,组织开展“手写春联送祝福”活动时,会看到一些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写出一副副字体刚劲有力、寓意吉祥美好的春联来。每次我都会到现场当一名志愿者,帮忙裁纸、研墨,只为近距离感受一下那横竖撇捺中、平平仄仄间的浓浓年味。书写中国字,抒怀中国情,手写春联吟诵的是人间大美、天地厚福;上联是天,下联是地,横批是天地之间的祝福。对此,每个人怎能不珍而重之,欢喜相迎?
在忙碌中感怀除夕,在感怀中沉淀心情。现如今,年味越来越淡了。但回家过年却一直是每个人心中最美的期盼,和家人守在一起过除夕、守岁忙,才算是真正的过年。受新冠肺炎的影响,这唯一的渴盼也被扼杀在了心里,成为了难以言喻的遗憾。想想这即将成为回忆的一年,真的是酸甜苦辣咸五味皆俱全,也许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所以,我们不必抱怨,应在感伤中忘掉所有的不开心,重启斗志,整装出发,砥砺前行,在新的一年里带着新希望,踏上新征程。

任新丽,出生于1979年12月,中共党员,爱好写作、摄影,现是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牛儿庄采矿公司工会的一名工会干事,成多次在《当代矿工》杂志、公司内部刊物《集中能源报》、《峰峰矿工报》上发表文章,荣获公司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

本期责任编辑:牧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