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错误的亲子教育方式
作者:金义
我在工作中发现国内很多家长在亲子教育问题上出现了许多错误的亲子教育方式,如:
一、缺少独立性的培养。家长对孩子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无论在饮食方面还是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完全剥夺了孩子的独立性,甚至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至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感到迷茫,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更不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也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二、过度的严厉管教。家长完全包办了孩子的生活,其目的是让孩子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学习上。孩子取得好成绩家长欣喜惹狂,孩子成绩一旦退步,家长暴跳如雷,打骂孩子,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尤其是高中后孩子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每每想起自己的悲惨童年,可能会对父母产生憎恨,个别孩子会有打骂父母、甚至放弃学习以惩罚父母的行为。
三、过度的顺从溺爱。父母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这样的孩子上学后就认为周围人都应该像他的父母一样,以他为中心,为他一个人服务,其实这样是不可能的。在这种亲子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极度自私,无法与同学友好相处,没有朋友,怨恨周围人,很难适应社会,他们也不懂感恩,成人后很容易仇视社会、仇视周围的人,形成反社会人格。
四、过度的散养。很多父母出去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又忙于生计也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只给孩子做饭,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很大一部分容易按照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生活,比如上网、玩游戏、结交不良少年,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
五、在家暴环境中成长。这样的孩子在学校也容易出现暴力倾向,因为他看见父母吵架时,父亲用暴力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在孩子的意识中暴力能解决一切,自然产生暴力行为。
六、在家庭不和谐环境中成长。一是经常看到父母吵架,孩子会焦虑不安、心情压抑,产生自卑感,也使孩子对生活失望、对婚姻失望。二是经常冷战的父母,孩子同样会感觉心情压抑、烦燥、不开心,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七、不尊重孩子意愿。不管孩子什么事情,父母都替孩子作主,包括上大学选专业、恋爱择偶、安排工作全部都由父母作主,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遇到这样的父母孩子会失去自我,没有主见,“妈宝男、妈宝女”就是这样产生的。
八、在比较中成长。父母从小总是拿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包括比较学习成绩、比较兴趣爱好、比较工作、比较择偶等等,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很难获得幸福感,一是会自暴自弃;二是奋发图强,不懂得享受生活,没有满足感,即使结婚后也会拿自己的另一伴与别人比较,在比较中生活一辈子又怎么能幸福呢!
九、随意“贴标签”。有些父母喜欢给孩子贴标签,经常会对孩子说“你就是笨、就是废物”,这是对孩子的否定、完全不相信孩子、诅咒孩子的语言,在这种否定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即使取得成绩,他的心情也不会喜悦。喜欢否定孩子的父母究其原因是他们的意识中存在一种错误的教育理念,就是“经常赞美孩子 ,孩子会骄傲自满”,这样的父母一味地否定孩子,会造成孩子自卑、不自信的性格缺陷。
十、缺少基本信任。这样的父母会经常叮嘱孩子不要上网、不要结交坏孩子、不要吸烟、不要喝酒、不要早恋,要好好学习。孩子的好奇心恰恰是家长的不信任,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就想尝试这些被叮嘱的事情。

作者简介:
金义,临床心理学博士,国际高级催眠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情景再现法发明人,多对一咨询技术发明人,解题式心理咨询技术发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