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陕西的柿饼】
昨天上午朋友三番五次打电话说要送我几盒柿饼,我反复琢磨着,这玩意儿不值多少钱,对于他这种厅局级干部也就一杯茶吧,不料妻子却讲,“礼轻仁义重,更何况人家送的是中国富平柿饼!”她不说则已,一说我更加来气,因为三十多年前,在我的家乡陕西商洛的各个市县,每到秋季,满山遍野的柿子结满柿头,红红火火掩映了大片树林,连几千里外的鸟儿和狼虫虎豹也不肯放过,争相跑到这里尝一口鲜,棉软、鲜艳、干甜、滑溜溜的那股香气,从鼻孔和嘴巴向外冒,美滋滋舒坦的一股清流就弥漫了全身的各个器官和血液,那种神仙一般的愉悦和舒适,绝不是普通食物所能代替的。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商县黑龙口中学读书时,因为粮食短缺,柿饼、核桃经常被当作贵重稀罕物品拿来送给尊贵的客人,即使偶尔肚子饿得慌,我的父母只能用一把锁,把它锁进柜子,当小商小贩上门时,才小心翼翼拿出来,卖到他们手中换些油盐酱醋,我的学杂费,多数都是柿饼核桃换来的。我父母常常教训我:“这就是你上学、看病时的救命钱!”至今我都在感激着家乡的柿饼。

记得1999年初,当我离开商洛去海南省委时,我的母亲还是那样郑重其事的拿出那把钥匙打开那个柜子,把积攒了一年舍不得吃的一筐柿饼和核桃全都送给我,我说“留下一些您自己吃吧,我不要这么多。”母亲执意塞进我怀中,眼泪刷地流了下来,问“孩子,您干吗跑得那么远呢?妈恐怕下一年就看不到你了……”我一听,心中酸酸的。面对一年才能见到一次,我曾无数次责怪自己为什么要到海南,而每次见到父母只有那么短短的七八天,母亲仿佛有太多话和委屈说不出来,临走时千叮咛万嘱咐“明年一定带上媳妇回来呀!”可惜的是,当我带上媳妇真正回来时,她坟上的杂草长得一尺多高了。

2000年过后,当我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出差,偶尔在陕西特产超市闲逛时,却被“中国富平柿饼”震撼了,虽然说他们都是陕西的地方特产,然而陕西省富平县特产早已成为了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不仅如此,任何明眼人都能被富平柿饼华丽的包装盒深深的吸引住了,那句以当地生产的传统名优柿子品种“富平尖柿”为原料,经过清洗削皮、日晒压捏、捏晒整形、定型捂霜等多道工序精细制作而成,立即让购买者感受到了它的精益求精。而在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百度、今日头条、都市头条等等传统和新兴的互联网上,“吊柿饼”仿佛成了陕西富平县的传统工艺。当人们读到“成熟的柿饼经过晾晒,一排排整齐地从架上垂挂下来,如一面面橘黄色珠帘,弥漫着淡淡果香。富平柿饼有四个特点,即甜、软、糯、无核。柿饼肉多霜厚,入口即化,甜美入心”时,早已口水流流,购买的欲望自然澎湃起来了。

据说,2008年08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富平柿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就意味着“中国富平柿饼”的稀缺资源,成了富平人的天然黄金,而同在陕西的商洛柿饼去哪儿了?

30年前,人们总是口口声声“好酒不怕巷子深”,而30年以后,人们最耽心的是“好酒就怕巷子深”,因为时代变了,人们的购买方式和味觉也在发生着巨变。

商洛柿饼,何日再现时代辉煌,我在期待。(李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