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说话吗——追忆孙道临先生
作者:王久辛

说话谁不会?这的确不是问题。然而,这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要么温家宝总理怎么对作家们说:“要用心说话”呢?看来还是有胡喊乱说的。
对于表演,特别是对话剧以及朗诵表演,我说不出什么道道来。但是我是幸福的,因为我聆听过不止十次八次孙道临先生的朗诵。而且作为中山音乐堂大型系列朗诵音乐会“聆听经典”的策划及总撰稿之一,曾与孙老道临先生合作过,也就是说有过比较密切一点的交往。现在回忆起我与孙老道临前辈讨论问题时的情景:他说话总是若有所思,让你感到他在慎重地择词选句;眼睛总是看着你,让你感到他非常的尊重你;语调永远是那么平稳,令你有平等对话的资格;而音质——他那独特的音质,像小号金灿灿的音色,在北京中粮广场那昏暗的咖啡厅里,像一缕一缕的金光闪耀,使与他讨论问题的晚辈我,总有一种异样的美丽在心头荡漾。想想看,孙老当时八十岁,而我比他小了一半。他那样与我谈话,我会有什么感觉呢?我想,换了任何人,都会有一种幸福感在周身弥漫。
昨天闻之先生西去,回忆与先生的短暂交往,那音容宛在眼前,自有一股仙风在我周身的所有骨道中嗖嗖掠过。我甚至想,我的一字一句与人谈话的方式,是不是受了先生的薰染呢?我不能肯定我是否有过模仿,但可以肯定的是我欣赏先生的表达方式。在孙道临先生朗诵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时,我体味先生每一次的朗诵都不一样,声音永远是那么的自然,却又那么的不一样——他是随着台下人的情绪在起伏,而那调整后的语调又全是用心吐出来的,所以聆之便让人心动。先生有时朗诵声音极低,然而又极其清晰,使坐在最后包房的我们策划班子的人员,都听得一清二楚。
记得吴佩华对我说:“不一样,真不一样。”是的,孙道临与其它艺术家不一样的地方是,他总是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灌入台词的每一个字,而每一个字都仿佛在他嘴里含了很长时间,然后才吐出来的,所以听众便有如获珍珠金豆的感受。“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真是有理不在声高,动人不在张狂,高贵不在地位的高低贵贱,有力量不在于贬低别人啊。我认识许多艺术家,也喜欢很多艺术家的表演,但真正给我启迪,让我理解表演的本质,仍然是凭心动人的——惟有孙道临先生。

一次我携夫人及爱女去看演出。来到音乐堂后便找到剧务姜江说:“孙老这会儿忙吗?夫人女儿想去看望老人家”。姜江说:“不忙”。便领着我们到后台演员休息室见了孙老。他正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沉思,真像一座雕像。女儿小雅冲着孙老便喊“孙爷爷好”。由于激动,声音有些分离。孙老说:“嗯,声音不错,会唱歌吗?你的声音怎么有点叉?”我忙说:“见了您,她激动的呗。”孙老说:“见我一个老头子有什么激动的?”他仍然是那么平和安祥,而那声音仍然是那么的质纯金灿,像在口中含了很长时间,裹热含温,朴拙纯正。
昨天晚上回家,我没有告诉女儿孙爷爷去逝的消息。我想,只要她不知道,我永远也不会对她说。因为,我希望女儿永远记得的是活着的孙道临爷爷。
现在孙老道临先生去世了。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缅怀他、纪念他。我知道他不伟大,但他很用心,是很用心来说话、表演的艺术家。他感染了很多人,所以很多人都记得他,怀念他。我相信这样用心从艺的艺术家,即使到了另一个世界,也仍然会是卓越的,我相信。愿孙老道临先生好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