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博杯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中小学师生征文193
我亲爱的馒头
龙口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丽丽
对于一个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人,馒头对于我,绝不亚于今天的榴莲披萨对于小孩子的诱惑力。那喧腾腾、香喷喷的白面馒头,曾是一个孩子最真实、最饱满的美梦!
我记事的时候,家中贫寒。一日三餐,都吃地瓜和玉米面饼子。地瓜是白瓤的,不甜,且掉渣渣。饼子呢,粗啦啦的,拉嗓子。每一次吃饭,我跟弟弟都愁眉不展,难以下咽啊!也没有蔬菜,有时是几根萝卜盐成的老咸菜,有时候,只是几棵细瘦的大葱。见我和弟弟干瞪眼,妈妈总是笑眯眯地调侃一句:地瓜饼子,咸菜梗子,不吃等着。
我们苦笑不得,等着?能等来雪白的喷香的馒头吗?当然不能,那可爱的白馒头只有年节时,才能见面!爸爸很同情地看着我们,总是给我们点亮希望:“你们长大了,就好好读书吧,念好书,当工人,就能吃白馒头了!”“天天都能吃吗?”“想吃几个就吃几个吗?”我跟弟弟追问着,仍是不放心。
过了几天,爸爸带我去城里看病,在三叔的工厂食堂里,我吃了一整只的白馒头,而且还有一盘绿油油的炒辣椒。那只加了碱的馒头微黄,蓬松而耀眼,散发着香喷喷的热气,轻轻咬一口,细密而绵长的甜香就霸道地攻陷了我的味蕾,使我唾液滂沱,来不及吞咽,那一口口香甜就流畅地滑入我的咽喉、食道,那是怎样的一种绝妙的体验与享受呀!那是世界上最温暖的香甜,让我想起阳光、雨水、暖风和广阔的大地!那一只馒头,让我坚定了梦想:长大了,一定当工人!
过年了,妈妈蒸了几只硕大而体面的白馒头,还为它们喷上鲜亮的桃红色,装在玉米皮编织的篮子里辗转走亲戚。去姥姥家,姥姥仅仅给我们换了一个馒头,那篮子还是满的。我看到妈妈临走的时候,从篮子里拿出一个馒头给了姥姥。去二姥姥家,我如法炮制,抓出一只馒头,给了那孤苦伶仃的二姥姥,二姥姥感激得满脸放光。可是回家后,我劈头盖脸地挨了妈妈好一顿训,说我擅自做主,说我不懂事!我满心委屈,却不敢说话!加上也痛惜那一只大馒头,便撕心裂肺地哭起来!
上幼儿园了。夏收时节,老师带领我们捡麦穗。阳光炽烈,麦茬扎脚,可我们热情高涨。老师告诉我们要颗粒归仓。告诉我们每一粒粮食都是金贵的,不能浪费。我们睁大眼睛,在田垄、沟渠、路旁、地头寻找每一穗小麦,一边将它们仔细扎成一束麦穗花,一边骄傲地大喊大叫。
捡了十几天的麦穗。后来,幼儿园的老师蒸了馒头,那种雪白喷香的大馒头,孩子们站好队,每人一只。那一天,是我们永生难忘的节日!每一个孩子都兴奋得发抖,领到馒头的双手捧着,仿佛捧着稀世珍宝,急不可待地张开嘴。轮到我了,像做梦似的将那团柔软的雪白捧在手里,一缕缕温暖的甜香冲击着我的味蕾,我狠狠咽着口水,小心翼翼地往家的方向飞跑。我知道自己不应该独自享受这美味。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将那温热的馒头递给妈妈,她慷慨地掰下一大块让我吃,自己却舍不得尝一下。我拒绝独自吃,掰下一块送到她嘴边,妈妈的眼角立刻润湿了,她动情地抱了我。我暗暗想,将来,一定挣许多许多馒头,给爸爸妈妈吃!
流年似水,在时光奔腾不息的长河里,我猝不及防地长大了。读了大学,没有当工人,成为一名教师。在流年斑驳的光影里,许多记忆飘远了,消散了。但对馒头的情感,一丝一毫未曾改变。
生活越来越好,我却不敢浪费一口馒头。每一餐捧起馒头,感觉是与共患难的故友重逢。是一份亲切,一份执着,一份虔诚。
在学校食堂,看到孩子漠视馒头,随手扒皮、随意丢弃,我会非常生气。我让他们背诵“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也愿意跟他们讲讲这寻常的馒头曾经是我幼年时最真最美的梦……
真的,孩子们,请不要小看了这馒头,它接受过大自然阳光雨露的恩泽,凝结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滴,经历过磨面时机器的轰鸣,沾着面点师傅手心的温度,在食用菌里发酵,在大锅里接受火与蒸汽的洗礼……你能小看一只馒头吗?你敢小看一只馒头吗?你敢吗?
失去了敬畏之心,你,将变成一个内心荒芜、情感粗糙的人!这样的人,麻木不仁,多么可悲、可怜!
而你们的老师,将永远怀揣对一只馒头的敬畏,在素淡的流年里,笑看红尘,永葆内心的安宁与知足,丰盈和喜悦!
哦,我亲爱的馒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近 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总书记的指示,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虑和长远谋划,也是对人民群众辛勤劳动成果的珍视和关爱。敬天惜粮、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近年来,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中的粮食浪费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这是人民群众最为深刻的切身感受。厉行节约、反对粮食浪费是广大中小学生珍爱劳动成果的具体体现。厉行节约,制止餐桌浪费,大力弘扬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形成不挑食、不剩饭、不倒饭,自觉抵制铺张浪费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光盘行动”,带头抵制浪费粮食的陋习。为此,特举办“赞博杯”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为主题的中小学师生征文活动。
“赞博杯”节约粮食中小师生征文活动由山东赞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鼎力支持。
主办:
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
《济南日报》
《半岛都市报》
《齐鲁少年》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都市头条•青岛头条》
协办:
《山东青年报》
山东赞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现将征文活动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稿对象:
中小学在校学生和教师。
三、征稿要求:
每位作者征文在800字以上,体裁不限,所有作品须原作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参赛资格。
四、投稿须知:
来稿须注明“征文”字样,附带作者所在学校、年级、详细通联方式。
五、参赛要求:
参与活动者可关注 《齐鲁少年》、《都市头条•济南头条》,随时跟踪活动进展情况。
六、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0年11月30日24:00。
七、投稿邮箱:
1、zam-bo(或18663719613) (微信)
2、2623354307@qq.com
评奖方式:
征文作品首先择优在《半岛都市报》 、《济南日报》、《齐鲁少年》、《山东青年报》、《山东教育报》刊发,《都市头条》设立征文专栏推介,《齐鲁少年》微信公众号同步链接刊发,请参与活动者关注《齐鲁少年》微信公号。以读者阅读浏览量、留言、打赏、点赞数量计算点数。最后采用点数50%,评委50%的方法评出各类奖项。
《齐鲁少年》微信公众号
八、 评委会有教授、作家、编辑和优秀中小学教师组成。
例:某篇文章浏览量加留言点数加点赞点数加打赏点数,等于总点数。总点数加上评委结合作品质量的点数进行终评。
声明:不认同者勿扰。
九、奖项设置:
学生组和教师组均设:
一等奖1名,颁发获奖证书、奖励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亲笔签名50卷本《张炜文集》一套,学生获奖者奖励2021年全年《齐鲁少年》。
二等奖2名,颁发获奖证书、奖励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亲笔签名图书一套,学生获奖者奖励2021年全年《齐鲁少年》。
三等奖3名,颁发获奖证书、奖励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亲笔签名图书一套,学生获奖者奖励2021年全年《齐鲁少年》。
优秀奖30名,颁发获奖证书、奖励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亲笔签名图书一册,学生获奖者奖励2021年全年《齐鲁少年》。
优秀组织奖5名,颁发获奖证书、奖励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亲笔签名图书一套。
十一、其他事项:所有以上获奖者将受邀于2020年12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在美丽的泉城济南举行颁奖活动。
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赞博杯”节约粮食中小学师生征文
活动组委会
2020年9月27日
张炜文集(50卷)漓江出版社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