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怪人的故事 文/逯家驹
长春市有一个老头居然和我同名同姓,今年也69岁了,也叫逯家驹!非但如此,他的生日、出生地,脾气、秉性、爱好,甚至人生经历也与我别无二致!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连他的长相都像极了我,简直就是我的复制抑或克隆版!任何人都看不出我们是两个人!
既然存在另一个我,我必须仔细了解一番他的来龙去脉,看他究竟是何许人也,没准儿是我的一奶同胞!如是,我的人生便复杂了……
当然,若想真正地了解他并非那么容易的,因为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事物的外在表现,谁能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好在我独具慧眼,能洞穿人的皮肤,清清楚楚地看到心室的压缩和心房的舒张,看到大脑的沟回里隐藏着的所有信息……
通过我一整年的艰辛走访和调查取证,总算把他的人生经历悉数掌握;当然鉴于篇幅所限,这里就遴选他几段重要的人生经历呈现给世人,以期广大网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者与长春市天鹅湖宾馆董事长、天鹅湖艺术团团长马少华女士合影
一、当官必为民做主
这个与我同名同姓的人竟然也是一位中学教师!他1980年被当地一所中学聘为教师教日本语。1990年,区人大常委会几个委员来他们校调查教师地位及生活状况。他当时正兼任学校的工会主席,自然列为被调查的主要对象。当人大委员问到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和他一起被调查的几位老师几乎异口同声地表示地位已经很高了,说全社会都很重视教师这个职业,而且工资也提高了不少。脸上不无满意的神情,整个会场沉浸在一种幸福、和谐之氛围之中。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怪人却霍地站起身来,不无严肃地说:“实际上,我们老师的地位还远远比不上乡里任何一位领导干部!”当时,乡党委书记也在座,一听他这样说,登时脸就红到了脖子根儿。于是有委员问他:“何以见得?”他不假思索地慷慨陈词:“我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当老师的需要一车树枝子夹障子,花钱都没处买去;而乡里的领导干部想用的话,不但不用花钱,就连装卸车都不用自己操心!”
乡党委书记终于忍不住了,煞有介事地予以反驳:“区人大来咱们学校了解教师当下的地位及状况,怎么扯到树枝子上去了?要严肃些嘛!”这个怪人更是不留情面、直击要害:“树枝子问题就足以折射出教师地位的低下!还有更严重的问题呢!”说完,他观察了一下几位委员的反应,发觉他们似乎没有要阻止他说话的迹象,遂胆大包天、口无遮拦,“我很可怜我们学校的几位民办教师,他们一年才开200多元钱,可是你们乡政府却一连拖欠几年都不发他们工资!而你们自己的工资呢,恐怕晚发一天都不行吧?还有,你们一年光奖金就上千元,而且都一个子儿不少地及时发放到手;而民办教师全年区区200元的工资却一直欠着!这是何等地反差!这怎么能说教师的地位高呢?教师的地位还远远没有提高!”
一阵急风暴雨过后,会场一片死寂……乡党委书记终于坐不住了,站起来说:“各位人大委员,各位老师:乡党委的工作可能有不到位的地方,但是我们也不能在这儿打嘴仗啊!我为发生如此的事情感到很遗憾,实在对不起上级组织了。也为个别老师扮演如此不光彩的角色而失望!”
委员们没有回应,只是一直用笔记着什么。这时,只见这个怪人分毫不让,又搞一出恶作剧——霍地起身就要离开会场,口里不屑地吐槽:“感到遗憾和失望的恰恰是我!书记大人既然并不想为拖欠民办教师的工资道歉,那么我这个工会主席也徒有虚名而已!所以我提出辞呈;另外,今天的会我也不想参加了。我向对在座的各位道一声歉,对不起各位领导和教师了。”说罢即拂袖离开……
说时迟、那时快,正当他决心为解决民办教师拖欠的工资忧心忡忡和殚精竭虑时,太阳居然从西边儿出来了——有小道消息说,从下周开始,给民办教师解决拖欠一年的工资!
他亲眼看见民办教师一个个领回工资那欣喜若狂的场面,亲耳听见他们一个个向他表示谢意的肺腑之言……他有些陶醉了,深刻地领略了“欣慰”和“厚重”的真正涵义。有的民办老师甚至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俗话说,有一利必有一弊——工会主席职务终被乡政府里拿下!因为当年学校的人事安排都是当地政府操控的。工会主席虽不可与校长、教导主任相提并论,但毕竟小名也叫“官”。有人说他一时不慎丢了官,他却戏谑地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这个怪人被撤职非但无一丝失落感,相反大有成就感;这也许就是他的另类个性使然吧——否则为何是“怪人”呢……

作者与著名的民俗学家,吉林省民俗协会理事长施立学合影
二、遭遇车祸心也甘
他真的很另类,别的班主任动辄召开家长会,而他偏偏“逆行”——他担任班主任的班有47名同学,他一个不落不止一次地对他们进行了家访。对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与家长配合默契,互通有无,并且独出心裁——与所有家长都签署了一份《学生终生不吸烟合同》,且双方签字。
1999年学校放暑假期间他遭遇了车祸,因左腿骨折而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不断地有人来探望他,这并不奇怪;可有一天一下子来了40多人——原来是他担任班主任的二年一班全体同学!他们不知是谁“侦察”出他的生日日期,所以就来为他过生日。组织这次活动的是班长,一共筹集了300元钱为他买了生日蛋糕及其他礼物。他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尽管他遭受了巨大痛苦,但是发生车祸及手术期间从未掉过一滴眼泪……他哭了,很多的同学也都也哭了——这个场合,还有心情吃蛋糕吗?这肯定是不言而喻的。后来,也不知谁带的头儿,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歌。虽然躺在病床上,“快乐”不起来,但他仍是满怀感激的,觉得能拥有一群孩子,也不失为一道风景。他的“家访”行为,使教师凌驾于家长之上的地位转变成教师与家长地位平等,甚至关系形同手足。这样,社会反响很大。他在践行自己的诺言,那就是:初中阶段是“养成教育”的关键阶段,不能让一个人辍学!
这期间又发生了一个故事。由于他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行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每年都不间断地家访,这让他和学生以及家长的关系融洽,绝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与老师离心离德,所以比他所教的班级高两个年段的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的家长找到他,说孩子眼看毕业了,根本考不上高中,年龄又小,经常和班里的差生在一起混,有很多打架、说谎等坏习惯,毕业后又不能参加工作,这样非在社会上混坏了不可。这位学生的父母一致央求他,把他们的孩子交给他“再教育”二年,不求升学,但求不学坏。后来怕他不答应甚至要给他下跪作揖……
于是这个孩子在她班里又念了二年,1999年毕业考入上一所中等专业学校;他的父母千恩万谢,硬是让孩子认他为干爸。盛情难却,认就认了吧。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原来孩子上学需要学费,而其家庭状况又无能力拿出这笔钱。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告诉他们别上火,由他来碰碰运气。就这样,他于7月27日去了一个学生家,因为他们的农田已被征用,手头上有刚刚得到的补偿款。一进门就直截了当说明来意。没想到这位学生的妈妈不假思索地就回答了他:“别看别人借不去,你可以借去。因为我知道你这个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欢喜若狂,其兴奋程度又好像“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般!他激动得几乎潸然泪下!当时他心里想:一万元的数目可不小啊,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能借得到,况且还不计利息!大功告成,可以对那位同学有所交代了。他已经飘飘然了,随后就骑摩托车回家了……
正当他兴冲冲地驾着摩托车往家赶时,出事了!大约在他行至5公里左右时,他便在毫不知情、毫无痛苦的状态下失去知觉。
后来被送到中日联谊医院经过三天三夜的抢救,总算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脾脏被摘除,左腿因接骨不当而短了10公分。虽说是医疗事故,但是也可能有自己这方面的原因,不然人家一个教授级的主治医师为什么偏偏在你一个人身上失误呢?所以当有人劝他起诉那位教授时,他都一一地谢绝了。还有,虽然他是利用暑假去为学生筹集学费是百分百的助人为乐,是公益行为,理应界定为“工伤”,但是他是个“乐天派”,他认为,阎王没有接收他就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还计较什么工伤不工伤啊?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再说肇事车主在他住院期间不但医药费一分钱不用他出,而且三天两头送花篮和补品看他、安慰他。这让他很感动——虽然是他撞了他,但又有谁会故意为之?许多事故都是阴差阳错所致。当他发现车主已为他破费两三万元了,就感到很对不起人家;而车主却语出惊人:哪里话,花钱再多也没有你受伤难受呀!你只管好好养伤,其他一切不必担心!通常,肇事车主和受害人总在治疗费支付或事故责任划分等问题上产生纠纷,有甚者还要诉诸法律;而撞他的车主却一反常规——恰恰与大多数人的共性相悖。这着实令他近乎感激涕零。他握了握他的手:“咱们就交个朋友吧!”“一定!”车主说。
出院时,车主为他办完手续,并说送他回家。通常情况下都是伤者向车主索赔一些钱,而一个拥有博爱胸怀的他绝不会开这个口的!可是没想到的事,人家车主不由分说,硬是塞进他兜里两万元钱——二十多年前,两万元钱的概念想必大家都应该十分清楚的——最低也相当于现在的二十万了……就这样,一场车祸演绎了一则温馨的故事……

作者与吉林儒商董事长乔元女士合影
三、“市长电话”“家长会”
这个叫做逯家驹的怪人不喜欢循规蹈矩、消消停停地生活,动辄鼓捣出点儿“异端”——这就让人重新审视他的“另类”观点了……
1997年7月2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播读了这位怪人寄去的一篇杂谈《家长会还是少开的好》。文章播出后,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全国各地的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小学生纷纷给他写来信件,向他诉说家长会的苦衷。现在就将这篇文章粘贴如下,以让读者评头论足: 现在的学校,开家长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每个学期至少开两次家长会。
按理说,通过开家长会的方式抓学生成绩、抓学校管理,实现家校互动,让教育教学质量上水平,本无可厚非;然而,很多家长会大抵没能跑出以下的俗套: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名次;给前几名学生戴花发奖;成绩优秀的学生代表发言;成绩优秀学生的家长代表发言……排在前几名的学生兴高采烈、满面春风,他们的家长也洋洋得意,自我感觉高人一等;排在中游的学生则显得有些逊色,他们的家长或无话可说,或说上一两句“向前几名学生看齐”“我们一定要迎头赶上”之类的话,比较体面地找个台阶下去了;最可怜最难堪的要数排在后几名的学生及其家长了——公布名次时就等于挨了一记耳光,给前几名学生戴花发奖时又等于被辱骂了一次,听排名在先的学生及其家长发言时更是受第三次、第四次煎熬……
大凡有自尊心的国人都珍视这样一段格言:宁让身受苦,不让脸受热,而可恶的家长会偏偏让你的老脸受热!于是有很多名次排在后的学生最害怕开家长会,一听说要开家长会,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忧心忡忡、坐立不安,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倘若少开一次家长会,纵令让他们付出多大的代价也心甘情愿!曾听说有的学生居然花钱雇人充当自己的家长来校参加家长会,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不仅学差生本人谈“会”色变,就连他们的父母也如同躲瘟疫一般躲避家长会。有时因父母相互推脱,不得不通过抓阄来决定谁去谁留。学差生不愿参加家长会是怕丢脸,而所谓的“尖子生”就一定愿意参加家长会吗?也未必。因为发言的内容会让他们左右为难:说孩子取得好成绩是老师教育有方吧,那别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取得好成绩?说孩子天生聪明、家庭教育得体吧,那老师的功劳岂不被抹杀了?所以,说几句诸如表决心之类的废话了事,其尴尬和窘迫的程度也不比学差生家长差多少。召开家长会的本意是密切家校之间的联系,以使家庭和学校勠力同心、共同育人。而在实施中,家长会的形式往往与初衷相悖——发个通知,抑或让学生捎个口信儿,说某日某时某分准时召开家长会,哪个吃了豹子胆家长敢不参加?哪个“火上房,不着急”的家长敢迟到?上班的赶紧请假,工作再忙也不行,做小买卖的赶紧放下手中的秤杆子,生意再火也不行,服从学校和班主任的“命令”那是铁律。这,无形中就把学校和班主任的地位凌驾于家长之上,把原本平等、合作的关系变成了命令与服从的尊卑和奴仆关系。这一形式的家长会有必要再坚持下去甚至煞有介事地发扬光大吗?
也许有人质疑,不召开家长会如何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如何与其家长取得联系?那是您忘记了人民教师的优秀传统——家访。
几十年的教师法宝、教育“名片”——家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销声匿迹了,而代之以冠冕堂皇的“家长会”!记得小时候老师来家访,父母的感动、感谢、感激溢于言表,真的把老师当做亲人,和老师推心置腹、促膝谈心、无所顾忌;而如今呢?
由于家访的传统美德已丢失多年,除了极少数所谓“尖子生”的家长或许和自己孩子的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有点儿“交往”外,绝大多数学生的家长与班主任抑或任课教师的关系都已形同陌路,甚至因发生矛盾而使冲突走向极端。原来,我们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有人说现在教学忙,哪有时间家访;有人说,有的学生家庭距学校甚远,一次家访就得需要半天的工夫。其实,这不过是托辞罢了。一次家访胜过一百次家长会!也有人把家长会换一种形式,其实也不过是走形式而已,换汤不换药。找回传统的美德家访,让坑人不浅的家长会见鬼去吧!
当然,长春市教育局也审时度势,对这篇文章给予了高度重视,除了发文件规定减少家长会次数外,还提倡中小学教师应当积极投身家访活动,以找回我们失去多年的传统美德,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氛围,家校联手,共同打造21世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合格接班人。2001年12月15日,他的这篇文章又被长春市教育科学领导小组评为“九·五教科研活动”一等奖。
这个怪人还向我讲述了另一件事。他说他在2000年3月份一次翻阅词典时不经意发现了“越俎代庖”这个成语,于是就认真地看了对它的解释。看罢不仅掩卷叹息——眼下时髦的“市长电话”不正是典型的“越俎代庖”之举吗?基层的领导不作为,“占着茅坑不拉屎”。或蛮横对待,或推诿搪塞,只等百姓去告状,市长才组织人下来解决。这又如何把“市长电话”作为市长业绩,城市进步的标志?作为基层的区、街道、社区以及各行各业领导,本应负起责任来,专靠“市长电话”这把所谓的“万能钥匙”来开无数把“锁”,迟早会把“钥匙”磨坏的。于是他心潮起伏、信手拈来——将一篇题为《由越俎代庖想到的》杂文寄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生活时空”栏目,并且在4月12日由金话筒奖获得者节目主持人卫东播出。但时至今日,“市长电话”仍没有偃旗息鼓的迹象,将来很可能还要升级到“总理电话”抑或“主席电话”。但这种现象是改革开放形势下不可避免的,也不可否认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取消它还需要一段时间,操之过急势必适得其反,容易导致欲速则不达之后果,正如27年前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读的他写去的《家长会还是少开的好》那篇杂文那样,虽然当时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各地听众纷纷给他来信诉说家长会带来的种种弊端;但直到了二十多年以后的今天,家长会才有减弱的势头;所以他自己安慰自己说:别忙,迟早会等来那一天的!
他想,“市长电话”只有变成向基层领导问责的依据,而不是通过此种形式协调或解决具体问题时,它的性质和意义才能改变。如果“市长电话”一旦华丽转身,成为“问责电话”,基层领导就不会对通过市长电话反映的问题不屑一顾了。也只有这样,市长电话的拨打频率才能降低,各基层各部门才会各负其责,才会有压力或危机感;市政府也不会越俎代庖不伦不类地组织一干人马专门去解决本可以在基层解决的问题……
这个老头儿自己不当官也就罢了,居然还关心起市长电话来了……
四、以规范语音为天职
这个怪人从二十世纪就非常喜欢收听广播节目,尤其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在收听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的播音员有字音错误就记录下来。把记录以信件方式寄到广播电台。时任广播电台台长杨波和播音部主任方明老前辈都曾给他写信鼓励他,并表示进一步督促播音员尽早改正读错的字音。

五、死后也想做贡献
这个和我同名同姓的怪人说,他九年前为什么得了癌症,一定是有原因的。得这个病的人,一般都是想不开,抑郁所致;这就是罪过,否则老天就不会惩罚你,让你遭到报应……
原来,他看到路灯经常白天亮着,就很生气,就对管路的当事人放狠话,说他再不好好干,就让他下岗;又没完没了地往区路灯管理处,甚至往市路灯管理局打电话,直至情急之下冒出粗话……就这样纠结了三年,终于罹患癌症。
他的这个行为,虽然真的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但是,当他讲给别人听时,好像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相信的。在他和他90高龄舅舅谈起这事儿时,舅舅感到很可笑。舅舅平时对他的人格是非常肯定的,但是听说他是为什么公益事业,甚至上升到为国家,为人民的高度而罹患了癌症,就不信了。他大笑一阵儿之后,说,舅舅知道你具有助人为乐精神,经常参与公益活动。但是你说你是因为关心公益事业而得了癌症,能有人相信吗?现在还能有这样的人吗?分明你没讲实话!你幸亏在和我说,要是跟别人这么说,人家还不得笑话死你啊……
他知道舅舅这次真的是冤枉他了。但是又不能强调,只能是越描越黑;再说,他相信不相信又有什么意义呢?只要自己问心无愧足矣!只要对得起良心就行了。路灯白天长时间无谓地亮着,浪费不说,还在烧纳税人的钱;别人管不管,他没有权利说三道四,他自己出面管这个闲事总还是可以的吧……哈哈哈哈,他就是一个这样一个怪人——初心不忘,个性不改——这就是他的座右铭。
通常说,人一旦罹患此病,则回天无力。一如罗京李咏等名人。但是奇怪的是,他们一个病室五个人患了癌症,只有他自己没有去体验另一个世界!其他四位阶级弟兄在患病半年左右就步调一致地去天堂体验另一种生活了……他也知道是因为“管闲事”而纠结和焦虑罹患癌症。命,暂时是保住了,但是闲事还管不管了呢?该管还得管——因为那是他的初心啊。现在不是有句时髦的话,叫做“不忘初心”吗?
于是,这五年来他因为路灯问题又打了无数次《新文化报》热线、“市长电话”热线……但是他是心平气和的,不像以前那样冲动,那样气急败坏。所以啊,他的癌症一点儿复发的迹象也看不出来……家人和亲朋好友都劝他,说他都这样了,还是少操点心吧。可是他不以为然,啥心都操——只要看见不合理的现象……当然他本着一条原则——千万不要怨恨人。他想,如果所有的人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对了,患病以后他也没把它当回事儿,该做什么做什么,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情趣、他的活动。何况在没有发现患癌之前,他就已经把遗体捐献的手续办理完了呢……

原来,2014年的4月13日是他结婚39周年纪念日。也就在这一天他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他遗体捐献的手续已经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顺利办理完毕!其实,因为人死了以后就失去了一切感觉,包括痛觉。所以给医学院捐献遗体供教学用,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而且对每个人来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活着的亲人在心理上不愿意接受罢了。所以,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乃重中之重,且难上加难!在一次全家人共进晚餐时,他试着提出了这个问题。结果,居然让他感激涕零!激动得让他几乎忘记了吃饭!说实在的,平时总为别人的感人事迹啧啧称赞和嘘唏不已。而今天,在他心目中,她们母女俩的形象也同样是高大的!因为他心里明镜似的——得不到她们的同意,他这个夙愿根本无法实现!还记得女儿说:“我爸的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般说来都是正确的”。老伴儿对他说:“等你死的时候,我说不上都已经死了多少年了,我想管也管不了啊……”聪明伶俐的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她们分明是同意了!他成功了!此刻,他简直是欢呼雀跃、欢喜若狂、欢天喜地!此刻,他在心里说:谢谢你,最可爱的女儿!谢谢你,最可爱的老伴儿!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将“最可爱的人”这个称呼给予你们,真的当之无愧!!!
他承认,他是一个残疾人,但他更相信他会永远笑对人生,为社会、为他人,能做什么就做点儿什么,不讲价钱、不求回报、心甘情愿!尽量让人生有点儿意义,也就是让自己实现人们耳熟能详的“不白走一回”的愿望。不白走一回,并不指收获了功名利禄,而是在临终前的瞬间,自己能感觉到问心无愧,而不是后悔莫及罢了。他践行了他的初衷——死后也能做贡献!

这是作者2015年8月罹患淋巴癌期间荣获抢救东北抗战老兵口述史勋章的留影(以作家身份,义务去白城市进行两天两夜的采访)
六、最是年年有故事
2005年他们的突发奇想:自己能不能成为一名作家呢?于是心血来潮,把从上小学开始 50来年的印象比较深刻、觉得比较有意义的事情,通过回忆和整理,撰写了8万字的所谓《自传》,将其中几章发给《长春晚报》副刊部。不料两个小时后就接到了电话,让他去一趟报社。他简直激动得不行,那个小心脏就狂跳不止——难道有希望刊登他的连载?说句心里话,在去报社的路上,心情一直都没有平静下来。他问自己:“难道他真的就要成为作家了?这不是在做梦吧?”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接待他的是副刊部主任侯明祥老师(吉林省知名作家侯树槐之子)。他对他说,他发过去的几章内容总编已经审过了,写得不错,准备采用。他也忘记了他是怎样感谢报社的,只是兴冲冲地返回,开始认真校对原稿……
这一年的9月17日至10月30日,《长春晚报》副刊连载了他的8万字自传《良知》……
为了使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长春净月潭公园增加点儿文化元素,打造与其他旅游景点的不同特色,他开始走访八九十岁甚至一百多岁的世居老人,收集整理与净月潭有关的人文故事,准备结集出书。
2006年,在长春市创建国家卫生城活动中,他积极走访和踏查了长春市的大街小巷,提出了7条有关市政设施改革的建设性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特别重视,赢得了极好的口碑,最终荣获了“市民建议征集”一等奖。

2007年,在交通之声十佳荣誉听友评选活动中,这个和我重名的逯家驹荣获“为人师表”奖。颁奖词:十年如一日,您监督播音员咬文嚼字;三年倚双拐,您徒步寻访民间故事。从您身上,他们看到您对文字的尊重,对文学的执着,对顾不得热爱。广播人离不开这样的良师益友。
2008年,他参加了第7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长春首届西瓜甜瓜文化艺术节文学大赛,虽然只混了个“佳作奖”,但他认真剖析和阐述了化肥和西瓜的关系,受到评委的一致重视。足矣!
2009年,荣获全国了健康长春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健康长春行动计划”有奖征集活动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其实就是事实上的一等奖。在征集中,他提出,如果让长春市、吉林省乃至全国人民获得健康,首先应该从禁烟和戒烟抓起。

2010年,在吉林人民广播电台“乡村广播”举办的“全省农民征文”大赛中,他发过去的《乡村广播三周岁有感——赞新农村热线》征文荣获二等奖好奖金。他是“老三届”返乡知青,他也曾是一名响当当的农民!

2011年,由于他非常热爱体育事业,在12冬会“他与冬运同行”征文活动中,他创作的《他们的热情把冰雪融化》荣获全国征文一等奖。冬运会组委会还约他去位于吉林市的比赛场地北大壶参观并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

2012年,他作为长春市市民代表,争取到去上海考察绿化的机会。他首先考察了大统路人行道旁边的绿化。他一看到陌生的树就追问路人是什么品种,且不时地拍照。与上海相比,长春市人行道旁边延伸的绿化带就不那么规范,尤其在闹市区或繁华地带根本就不存在。在考察绿化这项活动中他下了不少功夫。
2013年,他作为净月潭旅游集团的文化顾问,有幸陪同著名学者余秋雨考察。余秋雨是应邀来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调研的。余秋雨先生生于1946年,当年已经66岁,但是走起路来铿锵有力,怪人逯家驹说,余秋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4年,4月13日是他结婚39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他成功地与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签订了遗体捐献合同。

2015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4月份他随志愿者工作组奔赴白城市采访抗战老兵。采访内容被编入《抗战老兵口述史》一书。


同年7月份,这位怪人通过十年走访,所创作的大型纪实文学《净月潭边》一书由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了。

2016年,《吉林名人》杂志以《规范语音、校正文字是他一生的追求》为题,对他进行了报道。

同年,他发现楼下的校园里每天都有著名的语言艺术家雅坤诵读《木兰辞》,把“着他旧时裳”的“裳”读成了“伤”,于是他反映给报社,《新文化报》发文:《65岁老教师发文为<木兰诗>中“裳”字正音》。

2017年,看见挂着《参花》杂志社的牌匾,他索性走进编辑部。主任热情询问他有什么事情。他说:杂志疏漏的地方太多了。主任愕然:您看过?他说,没看过,但是全国都如此,你们杂志不可能幸免于难。结果他就成了编委。

2018年,由于报纸曾经连载过他的自传,长春市新华书店的书架上还摆着他的著作《净月潭边》,他又曾经是桑榆文学社的主编,另外网络作品也不少,非常爱好文学创作。长春市作家协会就吸收他为长春市作家协会。
2019年,作为节目主持人指导老师,他随团参加了在吉林省查干湖举办的东北三省一区首届知青文化艺术节,为时三天。他欣赏了风光旖旎的查干湖,领略了当年知青的风采,他细致入为地为节目主持人指出须要注意的关键环节,为艺术节贡献了微薄之力。


(以下是与老前辈,吉林省著名作家侯树槐以及他的女儿侯秀坤合影留念)


汉语正音 不遗余力
这个逯家驹自2000年就开始致力于汉语正音活动。第一次正音活动是在长春市红旗街万达广场2号门3楼的书嗜书店。书店的总经理是吉林省书嗜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龙海虹女士,非常关心汉语的语言规范。
之后,CCTV爱华中国红色好声音主办、由栖乐荟购物中心、家驹正音大会承办、吉林省读书文创联盟(包括吉林省书嗜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中国正音大会,于2021年7月17日下午2:00在高薪茜乐荟购物中心拉开帷幕。此后,由于疫情原因,由长春市艺术人才中心主办了几十次的“全国线上家驹正音大会”,他一直是唯一的正音评委。每届都培养出一至两名诵读精英,并在吸收为中国艺术人才库,为规范汉语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至此,我对另一个怪人“逯家驹“调查结束,但愿他就是我,我就是他,难分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