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娴熟地运用文学形式,表达喜怒哀乐、沧海桑田的思想情感时,请不要忘记文学离不开这样的一个任务——为读者服务,为广大人民读者服务!
阅读需求是有一定共性的,那么,文学作品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共性。从历史上的很多作家诗人作品看,李白和雪莱的作品有他的浪漫主义读者群,杜甫和白居易以及托尔斯泰都有他的现实主义读者;马尔克斯、马克吐温以及卡内蒂和俄国的普希金、阿赫玛托娃、马雅可夫斯基等,都有自己的读者。因为他们的作品,培养了一种阅读的习惯、爱好和需求,一种精神崇拜,他们都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象征,影响着世界。
笔者曾有一段时间痴迷于马尔克斯和马克吐温。在马尔克斯那里,我学会依靠梦幻实现理想,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解构印证,从而获得了与大师的生活相距不远的自我满足感。从马克吐温那里,我尝到了幽默讽刺的文字效果带给我的疼痛感,是被针扎的疼痛感。当这种疼痛感即将消失之际,随之产生酥、麻、痒的生命体验,就像伤口在长新肉,我为大众随遇而安感到幸福。我看到大师们的疼痛是永恒的,读者的疼痛或许是短暂的,会被新的阅读愉悦所取代。关键是,从这种阅读的过程,你面对的疼痛和幸福,是沉醉还是反思?

当下的阅读固然重要,而十年后的阅读尤为难得。所以,李敖说“不上十年的书”他不读!此言差矣!差就差在他把时间当作文学的唯一校准器,把读者当作作品的纠错软件。此言善矣,善就善在他敬畏时间。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他看到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消费的不同,而在这种阅读消费中做出了重要的取舍。
近看电影《黄金时代》,感触颇多。我深深地为萧红惋惜,不仅仅因为她姓张的缘故。惋惜她寿缘不高,过早香消玉殒,来不及看到自己的经历和作品被后人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大赚票房。这种惋惜,也让我联想到俄国天才诗人茨维塔耶娃的死。她上吊自缢后,只有她的房东太太念了一句悼词:“她的口粮还没有吃完呢,吃完了再自杀也来得及啊!”这一联想,让我更想狠狠地批萧军一顿——自己放弃了一个明星般美丽的才女,让端木蕻良为之续爱!这叫“有眼不识美人”!该批!!
幸亏,萧红遇上了鲁迅。鲁迅夫妇给了萧红无微不至的关怀,管她吃喝,为他提供了一个自由、安全的写作环境,让她的才华得以尽情施展。直至生命的终点,她写下了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为她后世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记得鲁迅先生当时一篇文章,可得几个大洋,又据说鲁迅先生依靠俸禄和稿费,还养活了一帮文学青年,我对先生的人格五体投地。我们用假设式联想做一个推理:假如鲁迅先生不资助那一帮文学青年,假如许广平抠门一点,假如先生夫妇很看重名利,假如先生用心经营一个圈子、一个市场……以先生的智商。那么,有后来的柔石、殷夫和萧红吗?也许,先生早就治好了病,住别墅开豪车了。

从鲁迅先生当初一篇文章几个大洋,到现在《故事会》《知音》《今古传奇》等杂志每千字三百至一千个大洋的稿酬,不难看出文化消费市场之广大,文化消费需求如股票飙升。涨停板一直就在那里,一直为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敞开着,为文学走出困境实现救赎提供着新的契机。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文学艺术创作指明方向:文艺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其实,人民就是当代文艺最广大的市场,谁的作品越是具有人民性就越是好作品。虽然文学与市场接轨,已不是新鲜话题。而文学如何与市场接轨,才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的大事。
从80年代的“以文养文”到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偶尔联姻,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纯文学阵地不断萎缩之后,文学的市场化可谓步履维艰。党的十八大为新世纪的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同时,文化的产业化以更开放、更接地气、更具前瞻性的多元发展,势必给文学重要契机。
当下,微视频火爆网络,引发网民一片欢呼声的时候,文学作了多少思考?作了何种选择呢?微视频之所以火爆,是践行“文化下基层,艺术为人民”精神的结果。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也给一切纯文艺创作亮出了黄牌和曙光。一种文学写作转型,可见势在必行。据我所知,我们作协的会员,有的已经在尝试宣传片、专题片、微电影脚本写作,换一种方式实现文学作品的价值最大化。这种写作的转型有个过程,这种写作实践效果如何,还有待时日。我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以勤补拙,定能开花结果。
笔者曾在《优雅与火候兼及其它》的评论文章中谈到“火候”。文学的表现离不了共性。尽管文学的共性是属于文本的需要,也并不妨碍作家个性的发挥。抵达共性的写作需要火候,这火候既有大气候的作用也需要小气候的调试,更是离不开群体乃至于整个地区文学创作风气与方向的作用。这就是点、线、面的结合与营造。火候出自烹饪,有文火武火之分,是两者兼而有之的法门。不然,自然的菜,原生态的猪,离了“火”,自身就不能上席。文学与武功一样讲究火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从反向解释火候;寒冰与烈焰同样是火候,修行的途径不一样罢了。
本文开篇谈到一些文学大师,是否感觉大师跟神仙无异呢?其实,许多神仙都不写文章,大师也会“过时”!神仙教我们怎么逃避现实,好听一点叫超越;大师也只是带我们入门,给我们一个入门帖子。而现实的文学是要贴近生活,扎根现实,走进人民心里,才能赢得最广大的读者——人民!
因此,离开大师,放下身段,走自己的路。

作者简介:

张文龙,男!生于六十年代末。曾用笔名圆心、张迦、文殊、南山圆心等。在《诗刊》《诗歌报》《黄河诗报》《中国旅游报》《中国诗赋》《中国辞赋》《中国文学》《人间》《企业文化》《西部开发报》《青海湖》《重庆日报》《重庆商报》《重庆文学》《公民导刊》《钢花》《作家报》《银河系》《巴渝文化》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文1000余篇(首)。出版《山水剪影》《大美大湖》两部文化旅游书籍;多部个人诗文集待出。《南山的疼痛》《柚香别曲》多组诗歌入选《中国网络诗歌史编》《世界当代诗歌精选·亚洲卷》《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中国诗人诗典》等选集。诗歌《春天》收藏于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散文《我家小燕子》《重新默契》获《文艺生活》《文艺》杂志纯文学类二、三等奖;散文《南山又见君》获首届“亚圣杯”金奖;散文《香透长寿湖》,组诗《会议室》,中篇小说《移民的业余生活》多次荣获中国文联主办的赛事及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一等奖、特等奖,多次荣获区政府文艺奖;另有多篇旅游及报告文学获奖。重庆市第二届文代会、首届青创会、第四届作代会代表。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新诗学会、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长寿区作协副主席。现任作家报社编委(重庆采编部主任),巴渝文化网站长、总编辑,圆觉传媒董事。长期从事文学与编辑工作。

《三湘文学杂志》关于举办首届“三湘文学奖”的通告
为繁荣诗文创作,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和扶植文学的新生力量,三湘文学杂志决定举办首届“三湘文学奖”,现将具体事项通告如下:
一、参赛形式及对象
“三湘文学奖”,以“三湘文化”为主题。三湘四水,物华天宝,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喻;热土潇湘,人杰 地灵、英雄辈出,不负“惟楚有才、于斯为甚”的盛名。
“三湘四水”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无论是媒体还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不过对“三湘四水”一词也有很多种提法与解释,“三湘四水”中的“四水”一般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从三湘文化中发掘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题目自拟。
面向喜欢文学的所有作者,不限年龄,不分民族,不分学历,以文为本。
二、参赛方式
以原创作品首投,一旦发现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现象,即取消参赛资格。
三、联系方式
参赛作品注明通联,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和作者简历,以裸诗(一至五首,总行数不超过三百行)、文章(一至三篇,每篇两千字以下)或电子文档的方式按文体的种类发送至:
散文邮箱:
1130493187@qq.com(雷响玲)
小说邮箱:
389770404@QQcom(周丹)
诗歌邮箱:
2047744654@qq.com(岳小宏)
四、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传奇故事》杂志社
《三湘文学》杂志社
2.媒体支持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湖南经济报新媒体中心
3.承办单位
《三湘文学》编辑部
4.评委
李发模,著名诗人,原贵州省作协副主席
王大煜,《传奇故事.校园文学》总编
刘川,《诗潮》主编
文翊,《粮食科技与经济》执行总编
刘占龙:部编版《伴阅读》语文素养教材72本副总编
袁理鹏,部编版《伴阅读》语文素养教材小学分册主编
廖小祥,《邵阳晚报》总编
刘华,《遵义晚报》总编
冬箫,中诗老总,徐志摩诗歌奖评委
梁尔源,湖南作家协会专委,湖南诗歌学会会长
王晓波,中山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山市诗歌学会主席
总策划人,邹中海
执行策划人:释圣静
秘书长:彭振起
五、奖项、奖励办法及其它
一等奖两名
二等奖三名
三等奖五名
优秀奖十名
入围奖二十名
1.所有参赛作品都放到三湘文学杂志公众号上展示。
2.获奖作品在三湘文学杂志上或合作的杂志媒体上重点推荐。
3.成为三湘文学或校园文学杂志的签约作家。
4.颁发获奖证书。
5.作品质量、浏览量、点击量等都将作为评奖的辅助依据,举办方有最终解释权。
六、征稿日期
自2020年10月8日至2020年11月8日止。
本次赛事经费,由三湘诗人王建军先生独家赞助。
一一三湘文学奖大赛组委会
2020年10月6日

编辑:雷响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