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29 星期二
湘西支教日记
韩庆梅
来到湘西近一个月,越发感觉到她的魅力和神秘,越发想走近她,了解她,究竟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和人民。于是,一有机会我就审视她,端详她,倾听她心灵的诉说。

在学校里,课余时间,我跟老师们交流,了解他们的语言和风情习俗,调查土家族苗族人民有什么不同,因为单单看他们的外貌和服饰,很难区分。石榴坪不是凤凰古城,为了招揽游客,到处都有民族服饰。其实那大都是许多游客穿上体验一把而已,你看不出她们究竟是谁。本色的土家族苗族人民,就是我们在石榴坪看到的人民,平时他们的穿着跟我们没大有什么区别,只是肩上的背篓和头上的斗笠,让我们感觉到他们与我们的明显不同,年龄很大的老人头上裹块布保暖。不过,这都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因素所使。你想,这里到处都是山路,上沟爬崖,坡上坡下,哪有我们那里的大平原,不论是耕田锄地还是走街串巷,都畅通无阻。背篓就是应了这样的环境而产。不但便于装货,而且可以解放双手,便于劳作。赶集上店也可以把孩子放到里面,孩子在里面舒服,大人也不累,还能再拿东西。
上次,在学校传达室有个背篓,我就背了一下亲自体验了一把当采蘑菇的小姑娘的乐趣。这下不打紧,放下背篓,我又重新审视它的编制和构造,反复背着感受创造者的伟大。原来,它的编制都是符合人体结构的,背上去感觉非常舒适,肩部臀部都可均匀受力,比我们的双肩包可强多了,双肩包只是肩部受力。小背篓,不但圆溜溜,而且上粗下细,很容易往里面放东西。

至于斗笠呢,那是因为这里三天两头经常下雨,农民下地干活,戴个斗笠,既可防雨,又结实耐用。今天早晨我就借了一个乡民的斗笠戴了戴,很舒适,一点不卡头,没有带子,也不容易掉,比草帽强多了,还得用根带子栓在脖子上防止掉落,斗笠上面都有美丽的图案,可见人们的爱美之心。

这里的人虽说外貌与我们没有明显不同,除了比我们北方人个子矮点(当然也有高的,只是整体而言),但是,一张口说话,就很明显了。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湘西,是土家、苗、汉、回、白、瑶、侗、壮等多名文化交流融合的地区,文化多元,让我们这些北方人很难弄清。不过,石榴坪的人大都是土家族苗族和汉族,由于乡里的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以及平时与汉人混居,这样就形成了民族融合。现在,他们说的大都是汉化了的地方语言,我们仔细听,还能听懂个只言片语,纯粹的苗语外邦人一点也不会听懂。土家族的语言也一样,我们根本听不懂。都语速很快,后鼻音拉长。但是,土家族不但有自己的语言,还有自己的文字,而苗语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

他们的语言文字究竟是怎样的,我想,一时半会儿,我还真搞不懂。还要继续走进湘西,了解她的神秘,感受她的美丽。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