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博杯”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中小学师生征文16
奶奶和野菜
徐爱红
奶奶打电话说,工作不忙的时候就回一趟老家,她刚刚炒了苦菜茶,还晒了蒲公英,香椿咸菜也腌好了。
奶奶是先生的奶奶。
认识奶奶的时候,她已经七十多岁,牙齿早就掉光,但她胃口不错,饭量也大——直径十五厘米的大瓷碗玉米粥,奶奶能喝两碗;集市上卖的大饼,也能吃小半个。她总是熟练地把食物掰碎,慢慢让自己的牙龈有节奏地上下摩擦,紧闭的双唇、安静的态度、悠闲的模样,像极了拴在院子里的老牛。
奶奶家的菜园很大,家里的饭桌上从来不缺蔬菜,但逢到野菜成熟的季节,奶奶还是会花些功夫去做“野菜”吃。我最喜欢去奶奶家吃饭,苦菜、薄荷、蓬子菜、灰灰菜、马齿苋,只要被奶奶带回家,一定能变成美味。
我最喜欢吃蓬子菜和灰灰菜,这些小野菜刚刚露出头角的时候,奶奶就去果园边把这些幼嫩的菜芽儿采摘回来,先仔细清洗干净,然后放进沸水中焯一下攥干水分,最后加葱、蒜、盐、醋和麻汁酱仔细拌均匀,奶奶不紧不慢,动作娴熟,这种田间小野味的清香气息就会渐渐从她的双手中悠悠钻进我的鼻子。先生说,我吃野菜的样子不像个农村孩子。我的母亲也做野菜,但没有奶奶做得这么花样繁多、余味袅袅。
先生也热衷吃野菜,但他不喜欢凉拌。奶奶就把苦菜、蒲公英洗干净,剁成菜馅儿,放上花生面儿和豆面儿熬成糊糊。鱼肉多了总会令人腻味,但奶奶做的野菜豆沫儿,先生总能多吃几碗。奶奶蒸的野菜包子也好吃,皮薄馅多,我们都喜欢吃。
槐花挂枝的时候,奶奶会去山顶撸一筐,把它们淘干净,冻进冰箱。逢到小辈儿们回家,奶奶就会加糖烙饼。那香香甜甜的味道,不亚于蛋糕店里的糕点。
奶奶说:“蓬子菜、灰灰菜清热解毒、消肿利咽,这些野菜既是菜,也是药,常吃不生病!”奶奶常说她七十多岁了,没吃过几次药,要说功劳,全在这些野菜。我坐月子的时候,婆婆为了哄我吃饭,说奶奶就是因为吃得多,所以身体结实,生下孩子三天就能推磨磨米。奶奶却说,因为自己吃常吃野菜,才有了 “不坐月子”的身体。我那个时候老以为是笑话,现在想来,爷爷年轻的时候出门揽活,大大小小一家人的伙食全靠奶奶操持,刚生完孩子的奶奶怎么会有时间去坐月子呢?
奶奶一生养育了八个儿女,个个身强力壮,在那种食物极度匮乏的年代,聪慧的奶奶怎样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把野菜做成美味,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姑姑们说,他们小的时候,奶奶总会把晒干的地瓜干留给孩子们吃,自己只吃地瓜叶。地瓜干、地瓜叶吃完了,奶奶就开始在野菜上动心思。不光荠菜、苦菜、蒲公英,蓟菜、槐树叶都吃过,做米糊、做菜汤、蒸窝头、烙饼子,姑姑叔叔们就这样在奶奶的野菜中渐渐长大的。
奶奶有一片很大的果园,桃树、梨树、苹果树……一年四季,果园里需要忙活的实在不少——剪枝、上粪、授粉、喷药、套袋、摘果,日日朝出晚归。奶奶年纪大了,完全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奶奶从不去麻烦自己的儿女。套袋最忙的时候,儿女们都是抢着来奶奶家帮忙,但逢到这个时候,奶奶总是拒绝:“你们也都有地,地里的活都忙不完呢,再说,我又不是干不动。”
今年年初,爷爷突然过世了。奶奶的儿女们劝奶奶把果树换成杨树,要奶奶安享晚年。奶奶却说:“庄稼人怎么能离开地呢?”一打春,奶奶又开始忙着爬树刮皮、挖坑上粪,那灵活敏捷的样子怎么看都不像一个老人。
在果园里干累了,奶奶也不像其他庄稼人一样在地头喝茶唠嗑,而是在田垄上、地堰边寻找野菜。从果园回来,奶奶手里总会捏着一把小野菜,有时是几朵蒲公英,有时是两三棵嫩苦菜,有时仅仅只是一株扎手的蓟菜。奶奶常说,她年轻的时候粮食少,常常吃不饱,总是把粮食省下来吃野菜。现在日子好了,留下粮食,继续吃野菜竟成了习惯。
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有“粒粒皆辛苦”的诗文,奶奶并不懂得这些诗文,但留下粮食,把野菜变成各种各样的美味和茶点,已经是奶奶晚年生活的一部分。奶奶喜欢 “挖野菜”,热衷“做野菜”,更多的是一种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奶奶感恩野菜,是野菜让奶奶的生活不再单调,同时,也是奶奶赋予了野菜芬芳和色彩。而她,也把这种野菜情怀带给了她的子孙。
一粥一饭,一丝一缕,不仅事关个人温饱,更事关大众福祉。“光盘”的流行,“吃野菜”的时尚,追求简朴的同频共振,折射的是观念之变、风尚之新。
徐爱红,淄博市小说学会理事,淄博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沂源县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沂源县振华实验学校濯缨文学社主编,有多篇散文、随笔及小说发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近 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总书记的指示,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虑和长远谋划,也是对人民群众辛勤劳动成果的珍视和关爱。敬天惜粮、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近年来,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中的粮食浪费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这是人民群众最为深刻的切身感受。厉行节约、反对粮食浪费是广大中小学生珍爱劳动成果的具体体现。厉行节约,制止餐桌浪费,大力弘扬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形成不挑食、不剩饭、不倒饭,自觉抵制铺张浪费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光盘行动”,带头抵制浪费粮食的陋习。为此,特举办“赞博杯”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为主题的中小学师生征文活动。
“赞博杯”节约粮食中小师生征文活动由山东赞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鼎力支持。
主办:
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
《济南日报》
《半岛都市报》
《齐鲁少年》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都市头条•青岛头条》
协办:
《山东青年报》
山东赞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现将征文活动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稿对象:
中小学在校学生和教师。
三、征稿要求:
每位作者征文在800字以上,体裁不限,所有作品须原作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参赛资格。
四、投稿须知:
来稿须注明“征文”字样,附带作者所在学校、年级、详细通联方式。
五、参赛要求:
参与活动者可关注 《齐鲁少年》、《都市头条•济南头条》,随时跟踪活动进展情况。
六、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0年10月30日24:00。
七、投稿邮箱:
1、zam-bo(或18663719613) (微信)
2、2623354307@qq.com
评奖方式:
征文作品首先择优在《半岛都市报》 、《济南日报》、《齐鲁少年》、《山东青年报》、《山东教育报》刊发,《都市头条》设立征文专栏推介,《齐鲁少年》微信公众号同步链接刊发,请参与活动者关注《齐鲁少年》微信公号。以读者阅读浏览量、留言、打赏、点赞数量计算点数。最后采用点数50%,评委50%的方法评出各类奖项。
《齐鲁少年》微信公众号
八、 评委会有教授、作家、编辑和优秀中小学教师组成。
例:某篇文章浏览量加留言点数加点赞点数加打赏点数,等于总点数。总点数加上评委结合作品质量的点数进行终评。
声明:不认同者勿扰。
九、奖项设置:
学生组和教师组均设:
一等奖1名,颁发获奖证书、奖励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亲笔签名50卷本《张炜文集》一套,学生获奖者奖励2021年全年《齐鲁少年》。
二等奖2名,颁发获奖证书、奖励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亲笔签名图书一套,学生获奖者奖励2021年全年《齐鲁少年》。
三等奖3名,颁发获奖证书、奖励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亲笔签名图书一套,学生获奖者奖励2021年全年《齐鲁少年》。
优秀奖30名,颁发获奖证书、奖励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亲笔签名图书一册,学生获奖者奖励2021年全年《齐鲁少年》。
优秀组织奖5名,颁发获奖证书、奖励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亲笔签名图书一套。
十一、其他事项:所有以上获奖者将受邀于2020年12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在美丽的泉城济南举行颁奖活动。
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赞博杯”节约粮食中小学师生征文
活动组委会
2020年9月27日
张炜文集(50卷)漓江出版社
投稿:13325115197(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