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12 星期六
凤凰寻踪(湘西支教日记)
韩庆梅

匆匆吃过早饭,我和舍友便迫不及待地走出客栈。沈从文先生的故居在哪儿?来到凤凰城,我们应该首先去拜谒先生。雨丝微斜,我们撑着伞,慢慢行走在古老的红岩石板路上。
一条条悠长而寂寥的雨巷,遍布着各具特色的民宿、客栈、宾馆,偶尔有打着伞出来的客人,成了小巷最美的风景。人渐渐多起来,一个个导游打着小旗子,拿着小喇叭,边走边讲,长长的队伍紧随其后,匆匆行走拍照。古老的城楼上站满了人。过累了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喜欢慢下来,于是,我们成了孤独的旅行者。“翠翠屋——快看!”我指着前面,兴奋地说“这条街应该就是通往先生家的路了。”于是,我们姊妹两个携手前行。翠翠家的大门紧关着,我有点失望,大概去《边城》那边的山了吧?站在门前,悄悄留个影,告诉翠儿,我来看你了……

从翠翠家门前出来,刚要向远处张望寻找,“熊氏蜡染”几个别有韵味的大字映入眼帘。蜡染,是一种非常美的印染艺术,虽然不太懂,但是我喜欢欣赏书画,便不由自主地进入店铺。谁曾想,移步,移步,误入大师之处。原来,凤凰城里的熊氏蜡染就是著名的国画大师黄永玉老人的外甥熊承早老师。这是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老人亲切地跟我们交谈着,介绍着黄永玉老人现在的生活情况。黄永玉,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老顽童,除了他的画,我最欣赏的还是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此刻,在这里意外见到了他的亲人,真是喜出望外。在一幅名为《神奇的白石》作品前,我细细观赏着,突然发现九十三岁的白石老人深邃的目光正亲切地看着我,我慢慢地向前走,他的目光和脸颊便随着慢慢转动,一直望着我,像要从画里走出来,教我学画。真的是太神奇了!一遍遍看着熊老师的蜡染作品,不住地赞叹着。重新审视这位老人,更是让我心生敬意。好想与他合影,定格这人生的美好遇见。老人爽快的答应了,让老伴为我们拍照。看到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身体硬朗,步伐有力,真是让人佩服。黄永玉老人的乐观豁达有趣像凤凰城内沱江的水不断流淌,滋润着乡人……

从熊氏蜡染出来,我们继续前行,慢慢观看着两边的商铺宅院。银饰等各种手工艺品,特色食品,琳琅满目。哦,难怪苗族的民族服装这么美,尤其是那银光闪闪的帽子上的头饰,那么让人心生羡慕,垂涎欲滴。我突然明白了,这里的银饰锻制为什么这么多,这么好。美丽的苗族土家族人民用真善美的纯净心灵,锻造着美丽的生活。你看,门口的女人们,都穿着色彩斑斓的民族服装,有的穿针引线做着漂亮的布艺,有的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旁边兜售。这里是提督田兴恕故居,那边是陈宝箴世家,那里是熊希龄故居,前边还有一个大宅院,那是什么,我们边走边寻沈从文先生故居。这美丽的凤凰城涌现的人才太多了!我们赞叹着,追寻着……

到了,到了,我们终于找到了先生的故居。“沈从文故居”,望着眼前几个金色的大字,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这是一所古老的宅院,不是那种好几进院子的大宅院,也不是莫言老师家的那种农家院,而是一种只有一个天井的四合院,古色古香中不失大气典雅。先生的故居厢房都做了陈列室,共有三个,分别陈列着先生生前的各种作品,照片等,从文的人生经历,多舛命运,写作过程,透过一件件展品,从历史深处向我们缓缓走来,来到我的面前,仿佛与先生一同哭着笑着经历着,坚定着,执着着……用生命从事着文学创作,诉说着一个个人生故事,介绍着一处处人文风情。先生一生著述丰富,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由于先生已走被取消。先生还曾在我们山东大学任教过呢,想到这里,我倍感亲切。徐志摩是他的好友,曾给他介绍工作。夫人张兆和,也是响当当的大家,他们伉俪情深,相濡以沫,共同迎着岁月风雨书写人生,用文字来浸润着人们心灵,影响着千千万万读者……

天井不大,朱红色的岩石铺地,青灰色的小瓦屋顶和院落的青苔诉说着古老的往事。正面是堂屋,八仙桌前奉着先生的塑像,墙面悬挂一幅中堂,两边各有一幅对联。走进堂屋,对着先生深深鞠躬致敬,凝望他慈祥的面庞,仿佛听到在跟我娓娓讲话。立在堂前,我思绪万千,心潮翻滚。我站在先生跟前,与他合影,将先生高尚的人格铸在心间。堂屋的右边是客房,有先生写作无数作品用过的大理石桌,还有先生边写作边听音乐用过的留声机、收音机,睡过的床铺,周围是古旧的书架。看着这些生前遗物,先生和善的面容又浮现眼前,仿佛站在他的身边,看他写作,听他为我们讲故事。堂屋左面,是先生父母的卧室,原来,其父母也是等闲之辈,父亲曾投身军旅,母亲出生在书香门第,是她的启蒙老师。只有小学起步,却问鼎文坛顶峰,让世人景仰。先生的一生深深打动着每一个来访的客人。
大师没有生就的,只有在生活的熔炉中,经过千锤百炼,始得成真。
从先生故居拜谒出来,行走在深深的巷中,我浑身充满了力量……


投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