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与企业同生同在。对于每个企业来讲,财务部门以其独有的特性,具有举足轻重的,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会计是财务主体。传统的经典定义是: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
在企业财务实践活动中,以怎样的载体为抓手,实现会计职能务实有效的操作呢?
一 财务人员的三个境界
账表型
熟知会计基本业务与相关法规,能够处理基础账务,实现正确核算,编制常规报表。
其特点是局限于办公桌上,电脑软件的常规操作,机械性地停留在单纯核算层面,完成浅表性日常工作。故称之谓账表会计。
透析型
在账表型会计基础上,通过财会纸面数据的对比,分析,透过枯燥的数字,看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异动情形,从而发现亮点与趋势,漏洞与弊端,业绩与前景,撰写具有实用决策价值的财务报告。
高端型
在上述基础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立体性熟悉,能够结合实际,建立全面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并对运用资金等资源,提出倾斜,杠杆,引导,遏制等建设性决策建议。

二 财务管理的直接效益
高水平财务管控,导致聚财与生财,产生直接效益并非天方夜谭。
企业越大,容易产生各种跑冒滴漏的环节越多,损失也会达到惊人的数字。就像人会生病一样,这是企业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会计核算中就设置了诸如坏帐准备,财产损失,商品损溢等科目。
解决这一企业顽疾,是财务管理的应有之意。管控措施有两个层面:
(一)通过环环相扣,严密的手续设置以及一丝不苟的核对,实现账与账,账与表,账与物数字相符。这是有效管控的前提基础。
(二)厉行实物负责制。其核心是,实物(包括一切资产)管理实行岗位负责制。一旦发生账表数字与实物数量不符合,出现的短少损失(规定的合理减量损失除外),按照制度规定,全部由责任人承担损失。

以上为聚财现象一例。
在生财方面举一例为,资金财产资源的科学,合理调节,能够加速生产经营的高效循环,缩短流动周期。如,在全面准确预测基础上,在保障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最佳地降低原材料库存占压资金量;在保持较高融资信誉与能力下,尽量减少负债,压缩财务费用等。
三 被CEO忽略的利器
企业在制订生产经营规划,以及中短期目标时,需要事前掌握大量既往的信息数据,对企业发展前景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预测。
做好这些事务的抓手在哪里?
答案就在会计的词典里。财会技能中,有一些简捷高效的测算方法,应该成为公司三长的实用利器:
包括变动成本的分析,固定成本的分析,保本销售量,保本销量额,产品单位贡献毛益,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
例如: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x销售单价
在很多企业,这些数据的测析,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被忽略。如果为高层决策者习惯运用,将使企业行为真正做到事前“胸中有数”,在目标管理,产品价格制定,商务谈判等领域发挥出重要作用。

四 其它两个拓展职能
财会因其特殊的属性,其账理与操作相对固化封闭。但其职能的拓展空间还是灵活的。
关于适时财务信息快报
按照有关规定,会计核算要求日清月结。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完全实现。而企业在关键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商业谈判中,决策层往往要随时掌握详实的财务信息。
如产品即时库存量,资金即日动态等。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结合企业实际,设置相关数据信息快报,并要求有关环节及时收集提供。
关于财务服务职能
财会部门是企业肌体的一部分,与其它所有部门休戚与共。所以要转变部门优越感的观念。因为一旦企业产销等经营活动停止,财会部门也就会集体失业。因此在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的同时,在资金供需,必要的信息共享(机密外)财务管控等方面,强化服务,也应是财务的拓展职能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