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9月9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逝世纪念日,本刊开始纪念毛主席专栏,本次刊发作者蓝天风的短文表示对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由衷纪念。
9月9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逝世纪念日,本人以此短文表示由衷纪念。

目光·道路·乡音
——纪 念 毛 泽 东 同 志
文:蓝天风
目 光
当那个响亮的名字,从共和国户口薄上消失的一瞬,当一代伟人的如炬目光,被一个噩耗所熄灭的时候,有多少人为之悲痛欲绝,泪洒衣襟。日行八万里的地球感到空前的沉重;太阳和月亮也黯然神伤,而收敛起日光月华。伟人目光散去,人民泪眼朦胧。
纪念堂那方晶莹的空间里,那双纵观天地、洞察风云的炯炯目光,被合拢的眼帘,隔断了与世界的对视。亿万人所爱戴的音容笑貌,已凝固成一种日复一日的景仰。
伟人逝去,英灵永存。那深邃的思想、智慧的理性,和那个不朽的名字一起,仍放射出不朽光芒。一如伟人那不朽目光,仍在凝视中华,照耀神州,映透黄河长江。目光所及之处遍洒阳光。伟人的思想,为我们开拓出一片灿烂辉煌。
今天,那阳光涌动成金色的波浪,翻腾起世纪大潮。亘古不变的黄土地上,黄皮肤的子孙们,在金色的阳光下,奋进自强,起舞歌唱。
花冈岩的基座上,汉白玉的雕塑耸起一代伟人的巍然,神态自若间,仿佛一双慧眼依然明亮如炬,在笑看今天的阳光,今天的海潮,今天的华夏,今天的人民。
道 路
一位少年,从韶山的田陌上走来,走向县城,走向省城……栉风沐雨的跋涉奔波中,那单薄的身坯,发育成一代伟人的胸怀。几十年来,走遍了华夏神州的山山水水。那双磅礴的巨足,愈来愈有力的撼动乾坤,在身后拓印出一段恢宏的中国近代史,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中华民族的身躯,随着这双巨足向前迈进,跨越万水千山,一路披荆斩棘。这是怎样的一条路呵,曲折坎坷,历尽艰难险阻。在最危急的时候,用小米加步枪,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希望。在野菜草根中咀嚼着中华民族的苦难。用信念作拐杖,蹒跚而沉重地走过了那段崎岖的漫长,走出了悲观和惆怅、徘徊和彷徨。
革命前辈和先烈们背负着中华民族,走过了危难和艰辛。我们今天的道路,已渐于平坦和宽阔。人民的脚步,轻快而敏捷,浩浩荡荡地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立交桥上交汇,大踏步地走入现代化的篇章,走入新世纪的曙光。
乡 音
淳朴的湘江水,滋润出浓郁的湖南口音。经过井冈的硝烟、遵义的灯火、钟山的风雨薰陶,被长江的波浪、黄河的怒涛汇聚成震荡山河的雷霆,劈开雪山的寒冷、草地的泥泞,震塌三座大山,轰开阴霾乌云。
天安门城楼上,一声响亮的湖南乡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如春雷滚过苍穹,像礼炮响彻长空,引来一片五彩缤纷的欢呼,万紫千红的歌唱。“人民万岁!”震荡了多少人的心灵。
从此,这响亮浑厚的乡音,伴随着伟人的脚步,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工矿学校、乡镇军营……谆谆教导,娓娓交谈,乡音给人以和蔼可亲,乡音使人近而起敬。
这乡音,富于魅力和感染力,富于号召力和创造力。这乡音,随日出日没、潮涨潮落,唤起花谢花开、春去春回;这乡音,伴军号嘹亮、铁水奔流、马达飞转、机声轰鸣;这乡音,伴稻菽金黄、瓜果飘香、菜蔬长青……
在这个乡音的节奏里,人造卫星遨游太空,高奏东方红;蘑菇云在蓝天升起一片欢腾;在这个声音的韵律中,小球推着大球转动,干弋化作玉帛传情……
这乡音伴我们度过难忘的光阴,至今犹在耳畔回响,似在嘱咐,似在叮咛……
2020.9.9
作者简介:
蓝天风,三十多年文字生涯,二十余载记者经历。曾用多个笔名,在国内多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随笔、故事幽默、报告文学2000多篇(首)。


本期编辑:阳光河子
校对:刘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