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故乡万荣 原创作者:张治民
编者按:诗言志,言为心声。张治民的《唱戏》乃“戏谈人生”。
正如王锡义老师所说,张治民的《唱 戏》写得真情,写得奔放,写得声泪俱下。
言为心声,爱唱戏的人是戏为心声,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舍饭》是唱给母亲的,《窦娥冤》是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山凹人家》和《劈山救母》大概是唱给自己的吧!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折射的都是悲苦的生活。
苦也罢,痛也罢,好在都已经过去了,老天终归公平,作者如今的生活也还算满意。
作者是懂得感恩的人,从他的文章中得知,他感恩父母亲,感恩姐姐,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给过他帮忙的人,包括本村的光棍汉张海龙。
感恩是胸怀欲报之心,铭记别人的好处,是有德之人的优良品质。作者的这种精神可嘉可赞,令人肃然起敬。
看如今,作者儿孙满堂,桃李满天下。虽已年过古稀,但不忘初心。回顾过去,不是为了增添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回顾史实,更是为了言传身教下一代。作者的为人处世令人钦佩,张老师的精神值得传承和弘扬。
張治民,临猗孙吉镇北赵村人,一九六七年万荣闫景中学毕业,一九七八年恢复高考后,又考入运城师专中文系,八一年毕业任中学语文教师到退休。热爱写作。
一个人听,
一个人唱,
不要舞台,
不要道具,
不要灯光,
一声吼叫演员就闪亮登场。
虽说简单,
却热情奔放。

先唱一段《舍饭》:
民妇人跪席棚对我言讲,
那是高堂母——
我的老娘!
儿做了官了,
娘讨了饭了,
叹世间沧桑,
多么悽惨,
多么悲凉。
我也想起了我的母亲,
妈呀,
您今在何方?
儿声声叫妈妈不应,
天天喊妈妈不在,
儿好心伤,
忍不住两行热泪滴湿胸膛!

唱一段《窦娥冤》中的“别女儿”一场,
无奈把女儿托蔡婆收养,
自己要赴长安奔赴科场。
又让我发生联想,
那一年我要去运城把学上,
送三岁的女儿由姐姐抚养,
车要开汽笛响,
女儿不离我身旁,
女儿不愿走,
哭声多悲伤,
泪水往外淌,
父女断肝肠,
从此一分别,
路远两相望,
女儿哭声紧,
我泪滴胸膛,
人间伤心事,
都降我头上!
走起路来把你想,
几十年来我烦闷时总把这几句唱。
一唱这段戏,
就想起过去,
就想起以往,
有谁知,
几十年了,
我还没把那段岁月遗忘!
岁月匆忙,
河水流淌,
那段美好的记忆
欢悦的时光,
总时时印记在我的心上!
痛苦的旋律再奏不出愉快的乐章!

山凹人家刘根几句苦诉衷肠,
我最爱唱。
他的身世与我多么相像,
我当年在半坡把牛来喂养,
晚上还加班割草喂羊。
漆黑的夜里没一点月光,
我流着泪一个人唱,
刘彦昌哭的泪汪汪,
怀抱我儿小沉香,
王氏妻不是你亲生母,
你的母压在华山旁!
漫长的岁月,
难熬的时光,
何日才能与人一样?
我要唱,
我要想,
唱过去,
想现在,
我无限惆悵,
不思量自难忘,
用戏唱出我的悲伤,
唱出希望,
只要有人爱听,
我就不停的唱!
责任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