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与镜中的自己,擦肩而过
作者丨徐胜高
读评丨水云魅影丨陌上听风
插图丨网络 编辑 | 心象(ID:turezyx)
作者:徐胜高。别称老徐,生于鄂居于辽。
职业教师。作品散见《诗刊》《青年文学》《飞天》等。诗观:以诗求真。
照镜子
文丨徐胜高
一个刚来
一个正要回去
交会时
轮椅上的老人
和婴儿车上的孩子
同时
将头转向对方
彼此一刹那专注的凝视
仿佛与镜中的自己
擦肩而过
陌上听风读评:
这似乎是一个轮回的对视,刚出生的,坐轮椅的,新生的“一个刚来”,老去的“一个正要回去”,“彼此一刹那专注的凝视/仿佛与镜中的自己/擦肩而过”。
这样的时刻是个巧合,却被诗人定格为照镜子。一般意义上的照镜子,我们看见了虚幻的自己,这一次,是前生是来世,擦肩而过的一瞥。
每个人的出生和离去,似乎都无法自己来选择,婴儿预见不到自己老去的样子,老人想象不出自己落地时的模样,所以,这一次照镜子,终于发现了彼此,原来如此简单又复杂,多变且无法把控。
诗句起承转合的非常巧妙,又寓意深刻,喜欢这样简单的勾勒,留下无限空白的想象。
水云魅影(小九):读感
生命本就是一场交接。笑声中来,哭声中去,如果将个体的笑与哭,放置广众场合,这一幕场景,就是一种与己无关的路过。即便内心有触动,也是经不起拍打的浪花一朵。
看了那么多撕心裂肺的生死警戒,再度靠近沉思伤感的话题,《照镜子》不咸不淡,在一片留白的安静扉页里冷静地折射出了一场身心自证的交接。“轮椅上的老人”,“婴儿车上的孩子”特定的人生时段,赋予各自特性的归属。
“一个刚来,一个正好要去。”彼此凝神,仿佛生命长情的告白。每个人的开头和结束,生死都有可被道破的天机,而不可琢磨的命理,都在各自延伸的后续时光里。可关于未来各自拓展的时空与镜像,镜面上又能浮现多少可知和未可知?
诗人拥有了《照镜子》的心境,是因为理解了生死无常,其实才是常态,你来我往各自亲赴。只是镜子之外的我,又将在谁的镜面里,以怎样的一面,浮沉伤感,思虑呢?一幅简单的白描画,却将意境之外的思考题,留给了更多人。
一场交接实为亲历,在场体验的酣畅与局外观察的入心,让人有一种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自己也在别人眼底的既视感。或许今后许多的时日,我们再度经过老人和孩子,都会特别想起“彼此凝视”“与自己擦肩而过”的字句。而那时,你是否会明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存的世界,所有的恰好而至,必然带着许多灵醒的目的。一个人的彻悟源自生命,更来自于思想趋向深处的撞击。
读评:陌上听风,又名,程程。
一缕茗烟叹袅袅,万千岁月自安好。风过陌上拂清欢,雨落西江心更傲。
读评:王欣 笔名(水云魅影/ 若水飘) ,阡陌小九
籍贯,甘肃武威,现居河南郑州。纯心写字,见心见人见万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