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李兵役)今天我们开始讲讲中华十德之仁德。“仁”,在中国古代含义甚广,几乎贯穿整个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什么是“仁”?从文字含义上看,”仁”是会意字,从人,从二。“仁”字,左边是人,右边是二,表示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所以一定要有两个以上的人,才能谈到仁,一个人独居闭户,是谈不到仁的。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意思是两个人愿意走在一起,表明相互之间都有亲近的要求,否则就不会走到一起。巜说文解字》中对仁的解释是:“仁,亲也。”因此,“仁”从本义上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友爱。
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学家孔子,赋予仁以深刻的含义。弟子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答:“爱人。”爱人就是不仅仅爱自己的家族,爱自己的亲属,爱自己的长辈等等,还要爱这以外的别人。孔圣人的仁爱对象,大大超出了家族和等级的界线,是全人类。在他看来,人不仅是家族的成员,更是人类的一员。人应该把他人当作自己的同类,给予同情与关心。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由此可见,仁是一种超越族群,超越国家的人类大爱。
“仁”的思想形成了仁德,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精髓。仁学思想中,具有许多难能可贵的道德精华,我们走在21世纪振兴民族的路上,有义务对它进行批判性继承,使其发扬光大,造福人类。今天,我们重提仁学思想,大力弘扬仁德精神,就是要让其精华古老而长新,使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社会进步作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