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注释
1.移舟:划动小船。
2.泊:停船靠岸。
3.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4.客:指作者自己。
5.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6.野:原野。
7.旷:空阔远大。
8.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9.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在靠近人。
2.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刻画了秋江暮色的景象,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
0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注释
1.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2.遮:遮盖,遮挡。
3.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4.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
5.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2.译文
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0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注释
1.鸣蝉:蝉叫声。
2.旧时:往日。
3.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4.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
5.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6.忽见:忽然出现。见,同“现”,显现,出现。
2.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词中描绘了夏天夜晚的静谧,想象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表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04、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注释
1.过:拜访。
2.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3.具:准备,置办。
4.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5.邀:邀请。
6.至:到。
7.合:环绕。
8.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9.斜(xiá):倾斜。
10.开:打开,开启。
11.轩:窗户。
12.面:面对。
13.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14.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
15,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16.还(huán):返,来。
17.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18.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2.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中描写了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05、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注释
1.难:艰难险阻。
2.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3.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4.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5.金沙:金沙江。
6.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7.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8.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2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中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06、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07、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注释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聚之日,此指晴日。
2.寻芳:游春,踏青。
3.滨:水边。
4.光景:风光风景。
5.新:既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新,也是出郊游赏、耳目一新的新。
6.等闲:轻易,寻常,随便。
7.东风面:借指春天。东风,春风。
2.译文
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3.主题点拨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08、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注释
1.乡音:家乡的口音。
2.无改:没什么变化。
3.鬓毛衰(cuī):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5.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6.笑问:笑着询问。
2.译文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感怀诗,抒发了诗人久客他乡的伤感之情,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欣喜之情。
09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注释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2.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3.主题点拨
这首诗模仿淘金者的口吻,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10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6.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2.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之情。
11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注释
1.书:书写,题诗。
2.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3.无苔:没有青苔。
4.成畦(qí ):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5.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6.排闼(tà):开门。闼:小门。
7.送青来:送来绿色。
2.译文
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
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题壁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写出了诗人与湖阴先生的深厚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