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注释
1.牧童:放牧牛羊的小孩。这里是指放牛的娃娃。
2..黄牛:牛的一种。
3.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4.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林。樾,树荫。
5.意欲:想要。
6.鸣蝉:鸣叫的知了。
7.闭口:闭上嘴巴,不发出声音的意思。
2.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歌,诗中描绘了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02、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5.坐:因为。
6.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于:比。
2.译文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秋景诗,既描绘了绚丽多彩的秋天景色,又赞美了枫叶高洁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03、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注释
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3.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4.菊残:菊花凋谢。
5.犹:仍然。
6.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7.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8.须记:一定要记住。
9.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送给好友的勉励诗。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胸襟以及对朋友的鼓励、支持。
04、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注释
1.萧萧:风声。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4.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5.篱落:篱笆。
2.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3.主题点拨
这首诗是诗人旅居异乡触景生情写下的,抒发了诗人旅居在外的思乡之情。
05、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注释
1.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2.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3.开:劈开,断开。
4.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5.回:回漩,回转。
6.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7.出:突出,出现。
8.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山水诗,诗人描绘了长江波澜壮阔、天门山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0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注释
1.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2.方好:正显得美。
3.空濛:细雨迷濛的样子。
4.亦:也。
5.奇:奇妙。
6.欲:可以;如果。
7.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8.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2.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出的独特魅力,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07、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注释
1.湖光:湖面的波光。
2.两:指湖光和秋月。
3.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4.潭面:指湖面。
5.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6.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7.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8.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2.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山水诗,诗人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0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注释
1.发:启程。
2.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3.还:归;返回。
4.猿:猿猴。
5.啼:鸣、叫。
7.住:停息。
8.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2.译文
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3.主题点拨
这首诗描写了长江三峡水流湍急,轻舟飞驰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在流放后,重获自由的轻松喜悦之情。
09、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注释
1.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2.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3.芙蓉:指荷花。
4.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2.译文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3.主题点拨
这首诗犹如一幅优美的采莲图,诗中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欢乐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