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数量,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使孩子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注释
1)曲项:弯着脖子。2)歌:长鸣。拨:划动。
2.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
02、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注释
1)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2)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2.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歌唱了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愉快、欢乐的心情。
03 、 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注释
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3)惊:吃惊,害怕。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2.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
04、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注释
1)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2)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2.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3.主题点拨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田里辛勤劳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教育我们要尊重劳动者,珍惜粮食。
05、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注释
1)朗月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六五收录此题,列于《杂曲歌辞》。
2)呼作:称为。
3)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4)疑:怀疑。
5)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2.译文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镜,飞到了天上。
3.主题点拨
这首诗写孩提时代对月亮稚气的认识,描绘月亮的美妙与神奇,宛若仙境般的景象。
06、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注释
1)解:知道,懂得。
2)三秋:秋季,一说指晚秋,农历九月。
3)二月:早春,农历二月,一说指春季。
4)过:经过。
5)斜(xié):倾斜,歪斜。
2.译文
可以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可以催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倾斜。
3.主题点拨
这是一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敬畏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