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怀念父亲
安德有话要说:
这篇文章是我的父亲于2003年6月27日发表于各届导报第二版的,在父亲节到来之际,我是流着眼泪重读这篇文章,又推荐给广大读者,以示怀念已逝的父亲,同时又对我带来启示和教育。
父亲出生于贫苦家庭,受烈土之兄的影响,参加了革命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离休后,他重新"上岗",被市政协聘为文史资料研究员,发挥余热又是三十年,不计报酬,无私奉献,所付出的成绩在他的文中已有叙说。如今,我也退体,接过了父亲的"班",我将在父亲精神的鼓舞和启发下,"游"走韩塬大地,叙写新韩城,新发展,为韩城的明天发挥我的"余热"。
我 与 政 协 文 史 二 十 年
作者王新民(己故)
我自八十年代初离休后,应聘为韩城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调研员。回顾这段文史工作的历程,感受至深,受益匪浅,体会如下,
勤奋学习,端正认识
我离休前曾在公安机关工作22年,因业务关系常与统战政协部门联系,对党的统战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认识,但由于文化知识不足,常感为不从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决心从头学起。自受骋之时始,认真学习党的三代领导及关于政协工作的论述,反复学习领会周恩来关于开创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讲话和李瑞怀对开创新时期文史工作的几次讲话。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任务,目的,内容及工作原则,我体会到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具有独特性,是以人为载体,亲历,亲见,亲闻为见证,大团结为目的,它同文学作品,志书完全不同,它在资政上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更是留给史学界,社会科学家研究近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沿革,变化等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的一批宝贵的财富。从事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意识和奉献。因此,我在刻苦学好上述党和领导讲话的同时,我从个人生活方面省吃俭用,花费三千多元,邮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兰州,太原,西安等市政协文史资料选辑,设法通过老同志索取或购买到本省20多个县的政协文史资料选缉,并把《人民政协报》《各届导报》上刊登这方面的报道,文章,剪辑成册。

服务资政,落实史料
中国共产党1927年开始在韩城创建起的党小组,支部,在几十多年的发展,壮大中,屡次遭受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破坏,尤以1936年所谓"登报自首事件"震动颇大,致使在"文革"中一大批老干部因涉及此事件而受到揪斗,迫害。其原因是受害者只知那个反动组织叫"剿匪宣传第三队",其成员全是外籍人,提供不出历史的见证人。八十年代中期,我应聘整理公安史资料征研,市党史办特约我搜集这一资料,依据受害人提供的该队以"合法"掩护秘密,成员口音操南方语称负责人为柏或白秘书等线索,经向中央第二历史档案馆,北京市公安局机关档案局等部门发函,终于查到了柏化惠其人。虽然此人已死于监狱,但从索取的档案材料,澄清了问题,使真象大白,这份稿件被载入《韩城政协文史资料汇编》第十四缉。

以史叙事,团结育人
团结,育人是文史资料的又一重要功能。必须坚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启迪后人,振兴中华。韩城在现代史上,尤其发生在四十年代后期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数以百计的革命爱国人士,她们为了共和国的诞生,有的以身殉职,有的建功卓著,流血牺牲,可歌可泣,那时我已成长为青年,先是上学,后因家贫和兄长从事地下党的活动,兄遭反动派杀害,我失去上学之机会,回家务农。据此,我以自己的亲历,亲见,亲闻,整理出公安史资料,撰写了国民党韩城末任县长巜赵玉琳在韩城的罪行》《镇压反革命运动在韩城》,并协助吴乃学同志,历时三年,撰写出反映韩城两次解放为题材的纪实性报告文学巜韩原狂飙》一书,其中前述两篇文稿,分别编入巜汇编》,和党史专题资料汇集。
《韩原狂飙》一书已成为本市向青少年推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乡土教材,这真是,
莫道离退万事空,政协文史伴我行,
亲身经历叙往事,晚霞相映夕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