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记者卢萌
在长期的采访中,记者接触了韩城当地很多年轻的第一书记,采访收集了很多有关他们的故事,并为此深深感动。这些年轻人,被组织派驻到贫困村,用自己的信念、坚守和聪明才智,抓大事,办小事,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也让当地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一名叫王静的公安民警,在板桥村当第一书记时,把贫困户组织起来,为这个村建了温室大棚,安排解决了几十名贫困群众工作,还让村上第一次有了集体经济。后来,她被调整到另一个村担任第一书记,又为那个村谋划发展了中蜂养殖和雪菊种植两大产业。她被评为扶贫标兵的获奖理由是,一个人改变了两个村的面貌。
像王静这样以一己之力改变一个村庄面貌,帮助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例子,在韩城当地数不胜数。这些年轻人,有志向,有觉悟,有知识。深入农村后,他们很快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很快能体察到老百姓的甘苦与需求,并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跑项目,争资金,引技术,帮助群众修路、通水、美化村容村貌,帮助群众谋划发展脱贫产业。
当地群众表示,第一书记的到来,给农村带来了一股新风,帮助农村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了村级集体经济。因为有了他们的亲力亲为,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才落在了实处,贫困群众的利益才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给广大农村带来了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和新产业,帮助农民群众跳出了传统农业的束缚,学会了面对市场调整产业,利用电商平台解决“卖难”问题。总之,他们的到来,很好地解决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矛盾和难题,也大大改善和密切了基层的干群关系。广大农民群众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前景。
一位长期从事扶贫研究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给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这个做法非常好。既锻炼了干部,让干部对农村生活有了深入了解,并在实践中积攒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他们的努力又给当地农村经济社会面貌的变化,带来巨大的帮助。他们用实践再次证明: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对有理想、有知识的年轻人来说,大有作为!
(原载5月30日,陕西日报五版)


